分享

详情

 喀什魅力 2022-03-07

中国男女发式变迁史
浓缩成一部社会风俗和思想变迁的典籍
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
人们祈望苍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
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人们迎龙求雨祈盼丰收
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
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理发
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
每逢二月二这一天
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关于中国人头发的那些事儿
古人做发型,从娃娃抓起
几乎每个人出生后,却都要被剃去胎发
婴儿长成孩童后
父母们仍旧乐此不疲地为孩子设计发型
什么桃心儿、羊角辫儿、马桶盖儿……
看似自由随意
实则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
儒家经典《孝经》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所以,古人对光头怀有一种深深的成见
剃头不叫剃头,叫“髡”(kūn)
是一种严重的羞辱性刑罚
刚出生时的胎发也不能随便剃掉
通常会象征性地留下一撮或几撮
“不敢毁伤”的胎发,以全孝道
并称之为“血发”“孝顺发”
在古代,剪胎发是与诞生礼、冠礼、婚礼等
并重的人生礼俗之一,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

儒家虽然禁止成年人剃头
却对小孩子的发型设计十分上心
“男角女羁”是指
男婴在头顶的囟门两边各留一撮头发
也可梳成小髻,犹如两个牛犄角
这种发型就叫“总角”
意为祝愿孩子像小牛犊一样壮实、勤劳
女婴则在头顶正中留一小撮
剃成纵横相交的“十”字形,称为“羁”
后来,“总角”一词早已超越发型的范畴
在中国乃至东亚的汉语文化圈中
成为儿童或童年的代名词
人们会用“总角之交”来指
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男孩儿的发型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改变
下图中的四个男孩子
你能猜出他们的大概年龄吗?

绘画 / 扬眉
一般来说,八九岁以前的孩子都可以“垂髫”
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孩子,可以“总角”
到了十五岁,要将头发扎成一束,即“束发”
二十岁行加冠礼,可以戴上帽冠
表示成年,因还未及壮年,故称“弱冠”
小孩子的发型
往小了说是父母和剃头师傅的杰作
往大了说,也是时代的产物
当古人秃了,能怎么办?
常言道 “一白遮三丑,一秃毁所有”
今日,脱发已成为最刺痛人心的话题
但你以为这只是现代人的问题吗?
不,古人也有!
白居易在《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中写道
“乃至头上发,经年方一沐
沐稀发苦落,一沐仍半秃”
白居易脱发严重,因此有意减少洗头次数
还作诗三首《感发落》《嗟发落》《叹发落》
来感叹头发掉落

面对“秃”如其来的打击,古人如何招架?
首先是内服方剂,外用搽膏
实在不行就——戴假发
假发出现的时间,可比帽子早
《诗经·君子偕老》中就有
“鬒(zhěn)发如云,不屑髢(dí)也”
鬒发,即黑发;髢,是假发
古时候的假发
少部分由材料昂贵的黑色织物制成
大部分是用真人头发做的
古代受刑之人的头发,常被制成假发
另外,也有人专门收取贫妇的长发
制成假发,再卖给贵妇装饰头发

在这幅绘制于宋代的敦煌壁画中,于阗公主等女供养人饰满宝钗的假发造型,格外引人瞩目。摄影 / 孙志军
魏晋隋唐时期,高髻蔚然成风
灵蛇髻、飞天髻、百花髻、芙蓉归云髻……
各种发髻的名目层出不穷
越来越高大厚重
头发不够浓密的女子
必须依靠假髻来追赶时尚
唐代,雍容华贵的装扮成为大众的审美取向
假发的体量愈加夸张
晚唐时期有一篇《髻鬟(huán)品》
堪称是一本唐代发型宝典
分享了当时的流行发髻
唐高祖时有半翻髻、反绾乐游髻
唐玄宗时有双环望仙髻、回鹘髻
杨贵妃的愁来髻
唐德宗贞元年间有归顺髻、闹扫妆髻
这些最为流行且样式繁复的发髻
基本上都是高髻

唐仕女陶俑的各式发髻
宋朝喜爱假髻的可不止女性
名为“赝髻”的假发,成为了谢顶男性的福音
高髻假发是时尚,更是价格不菲的消费品
王公贵族家里
各种造型的“假头”(假髻)自然一应俱全
而贫寒人家的女子无钱置备,只能自称“无头”
需要时就去“借头”,即借假髻来戴
清代之后,发型返璞归真
对假发的需求逐渐减少
从“五四”短发到“摩登”烫发
古代女子的一天通常是从梳头开始的
一头乌亮的长发是女子魅力的体现
但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女子留了几千年的长发受到挑战
一些人依然保持着顺滑亮丽的中国传统发型
另一些人则爱上了“波波头”

剪发或许是思想启蒙和“女性解放”的标识
而发型就有很大自由的空间
对于喜爱时尚的女子来说
剪不剪短发已经不是问题
剪什么样式的短发才是需要费思量的
当时的报章刊文称
“妇女发式之多样,不下十余种
最普通者为中分或斜掠而以短发覆耳
次则后梳,或分或不分,为法国式
更有与男子同样者,为最新式”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
大多的女学生的打扮都是齐耳短发,厚厚的刘海
当时流行的刘海发式
或是盖在眉间甚至微微遮挡眼帘的“一字式”
或是剪成圆角、状若垂丝的“垂丝式”
或是分作两绺、剪出燕尾式尖角的“燕尾式”
从中甚至还可以找到如今网红“空气刘海”的雏形
看来,时尚的确是个圈

绘画 / 花花酱
提到摩登女郎,老电影中身着华丽旗袍
足蹬高跟鞋、烫着一头入时卷发的美人形象
可以说是一张标准照
现代烫发技术率先在德国出现
并在20年代末传入中国上海
继而传到天津、武汉等大城市
在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上海、南京
烫发,俨然成了女性进入社会的一张名片

绘画 / 花花酱
当时的烫发分为水烫、火烫和电烫几种
水烫是指用碱水浸泡头发,再用蒸汽烘干
火烫是用烧热的火钳来卷发、烫发
这两种烫法都比较原始,水烫定型不牢
火烫则有把头发烧焦的危险
相比之下,后起的电烫,安全性就高很多了
明星效应和早期时尚画报的引导
重塑了国人对美的认识
烫发很快成为一时风潮,也深受学生的喜爱

各种画刊画报上的烫发造型
然而,社会上对烫发的偏见一直存在
1934年起,政府命令“禁止烫发”
对烫发的偏见,被推向了顶峰
有批评烫发不够美观的
也有说烫发违背了女性的“贤良淑德”
然而这一强制手段无法阻挡人们的爱美之心
街面上烫发的女性依然比比皆是
抗战后期,“禁止烫发”终于偃旗息鼓了
在“摩登”的生活方式里
女性逐渐掌握对自己身体的支配权
烫发作为一种“摩登”意象
不止一次为新女性代言

1941年燕京大学的女大学生,穿着改良旗袍、卷发造型
二月二,春暖花开
人们也习惯剪个头发让自己精神焕发起来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
头发的主要作用是提升颜值、彰显个性
理发店的Tony老师可以将
相貌平平无奇的程序员
打造成大厂吴彦祖
也可以在顾客头上剃出一条龙

3月4日,浙江绍兴,理发师花了一个多小时,为顾客理出了一个“龙绕头”的发型。图片来源于网络视频

浏览165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