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和光速的本质——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理论进行分析

 空妙有 2022-03-07

光是人类对自然界现象的第一位认识,是人类了解世界的最基本媒介,光也成为了人认识宇宙的最重要手段。

但关于光,现今科学依旧无法解释许多现象。爱因斯坦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获得了1921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但30年后,还曾极度伤感地说:自己从来都没有真正理解过光子是什么。

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旋理论”,从物质的本质及光产生的原因着手,深刻理解分析神秘的光,或许这篇文章,能让你对日常所见的光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对你有所启迪!

一、光的认识进程

光是什么?

几千年来,无数的学者和哲学家,包括最优秀的物理学家,最聪明智慧的人,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众说纷纭。

有“波动说”和“微粒说”。

光是波。一束光线穿过两个小孔,投射到屏幕上,屏幕上有条纹,显示了光的波动。

用棱镜可以把白光分成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单色光也可以合成白光,牛顿认为光应该由粒子组成,并且走最快的直线。

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可见光是波段在(380—780nm),能够被人眼看见的那一段电磁波,可见光合在一起是白色光,分开以后是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光。

区别在于它们有不同的频率。到目前为止,波动理论是完善的。

光速沿任何方向不变,接受光速不变原理,物体在接近光速情况下高速运动,钟会变慢,运动的尺子会缩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开创了现代物理新境界。

光是什么样的物体?就是这种静质量为零、动质量不为零、只能以光速运动的物体。

当用紫外线照射两个金属球时,电火花更易出来,即光对金属的照射可以产生电子。爱因斯坦做出了光电效应的解释。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科学家已经证明了:光不仅具有波粒二象性,而且几乎所有的微粒或电磁波都具有波粒二象性。这样,粒子就是波,波就是粒子,两者都是同一对象的两个属性。

光是什么?为什么光速不变,光是波还是粒子,爱因斯坦的“波粒二象性”不能解释的本质,该怎样探讨。

老爱去世已经半个世纪,但当今科学界对于光的理解,并没有多少进步!

二、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旋理论”对物质粒子的认识。

物理规律不是创造的,是需要我们在自然中进行寻找。

文章图片2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所有事物都要遵循于道,天地万物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

道法自然,宇宙用最简单的方式构成了无比繁复的世界。

现代物理学和量子理论告诉我们,基本粒子的特征:一是强烈旋转,二是有巨大能量,三是能量态,没有固定的结构。为方便,我们叫“旋子”。(相关的证明理论,我在以前的文章:宇宙的诞生和归宿、寻找暗物质、对物质的认知中详细讲解了,本篇不赘述,在文后概述一下,供参考。)

科学家们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中通过碰撞原子核,已经证明夸克(构成质子、中子的基础物质,物理理论认为不可再分)是流体液滴状,没有固定的结构。

道法自然,最自然的状态是观察到的流体液滴状,是球状。一个这样状态的“旋子”小球就产生了,“旋子”小球也可以理解成许多旋环堆在一起呈球状。

一种粒子构成了纷繁复杂的宇宙,这种小“旋子”宇宙中心生产了无数个。

就这么一种,一个个的小“旋子”,拼装出了整个宇宙。

基础为能、旋转为本、大道至简、道法自然,这是“旋理论”的精髓。

按自然的排布方式,“旋子”小球有三种结合方式:

1、一个“旋子”小球翻个身,旋转相反,相遇,结果是碰撞湮灭。产生能量。

2、一个个旋转方向一致的“旋子”小球排成队,手挽手,平面上一个个排列,前后互相连接,这样的组合,使“旋子”成为了一个整体,是暗物质。暗物质结构约束了整个宇宙。

3、一个“旋子”小球平躺着,和两个小球套合一起,组合成三角体,三角体也是自然中最稳定的立体结构,外形是不完全规则的球形,三角体可以再堆叠组合,成为物质。

三、电子及光的产生

三角体是最稳定的立体结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的夸克模型也是三角体结构。

物质由原子构成,而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构成质子和中子的是夸克,也就是“旋子”,原子中的“旋子”夸克是三角体。

“旋子”夸克,是一种高速旋转的能量态,也可以看成是一个个旋转的环,组合在一起。

文章图片4

这个组合是构成质子的夸克形状。

麦克斯韦将电、磁统一了起来,从至简的角度看,旋转是“旋子”本身自带的属性,旋的环因为强烈旋转,具有磁力线和电导线的作用,电和磁都是旋环的表现。

这个质子的夸克组合结构,一是非常稳定。二是旋转时切割磁(磁力线)。

用电磁学理论,“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安培定则”,可以判断磁场和电流都是可以产生的。

用至简的“旋理论”。从直观上看,旋子是不停旋转的一堆旋环组成的。这个组合结构,旋子互相套合在一起,夸克禁闭,是稳定的,撞不开的。“旋子”体互相切割,互相切割的结果是,一个个的片断旋被十字交叉切出来,带出去,到了外围,形成小旋环,在外圈上聚集,成为一个个很小的电旋子,也就是电子。

能非常直观地知道,电子是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小旋环堆一起,组合成的,没有固定结构,电子没有固定结构是科学常识。

电子是夸克旋子组合成质子时生成的副产品。

电子在适合自己振动频率的外旋环上聚集,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和层次,不同层次的电子具有不同的振动频率。

光是怎么来的。电子环被断开,变成了振动的电磁波(光),具有一定频率的电子以波的形式飞了出去。

总结一下:光与暗物质、物质、电子都是由“旋子”体组成,是一体的,只因存在状态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性质。“旋子”由宇宙中心产生,是卷曲的时空结构。基础为能,旋转为本是其基本属性。“旋子”从高能态可以向下转换,“旋子”切割产生电子,电子“小旋环”与切割出的旋子频率是一样的。

电子碰撞、断开,形成振动的电磁波,产生了光。

光的振动传播,对暗物质时空结构进行改变,光速是“旋子”(暗物质、时空结构)的固有速度,被光(“旋电子”)传播振动改变表现出来,让人观察到了。

四、“旋理论”分析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电效应的本质原因

光的衍射和光的干涉,是光具有波动性的证明,不再细说。

光的偏振现象,也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同时随着狭缝旋转角度变化,光会调整通过一部分,说明光与电子一样,具有能量态,无固定结构。

1、光的折射和色散

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

在两种介质的分界处,一般会发生折射,也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光速与入射光线相同,折射光线光速与入射光线不相同。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但波长会改变。从光密射向光疏介质波长增大,反之减小。光从真空射入介质,光的传播速度减小、波长减小,频率不变。

光的色散指的是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牛顿在1666年最先利用三棱镜观察到光的色散,把白光分解为彩色光带(光谱)。色散现象也是光折射的表现。

一般认为,是传播介质的改变导致波发生折射。也有近代物理学指出,光和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光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即折射。

至简的“旋理论”对光的折射进行分析。

电子在原子中的结构图:

文章图片5

电子形态图

电子在原子中的位置与电子大小、频率相关,与旋环相适应,越靠近原子核,电子越小,频率越高。

光是由电子断开生成,不同位置的电子有不同的振动频率,因此光有不同的频率。

打一个形象的比喻,电子是齿轮,齿轮断开后,成了链条。链条这束光,在进入介质面后,还是要找到适合的齿轮路径,没有这样的路径就反射。光走最适合的路径是其本性,也是实践检验过的。

文章图片6

如图:光从空气中入射至水时,从光疏射向光密介质,其实质是水的密度大,其夸克“旋子”相对小,光还是要走与其频率一致,最适合的路径,因此发生偏折。

频率高的电子在内层,低的在外层,红光走最外层,蓝光和绿光向下折,这是形成光的折射的本质原因。为什么色散时,频率高的电磁波折射大一些,就是这个原因。

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传播时,是光疏介质的原子密度相对光密物质小,频率一样的电子相对大一些,光还是走频率一致路径,造成了波长增长。

全反射。光从光密射向光疏介质时,因为电子大一些,到一定临界角后,没有了入射角度,会发生全反射。

同理,光的吸收和部分吸收,部分反射,都是从介质中找频率一样的电子,有了,就吸收或透过,没有就反射。

2、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神奇的现象,在光的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

光电效应现象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1905年,爱因斯坦在《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一文中,用光量子理论对光电效应进行了解释,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

实验总结出光电效应具有如下规律:一是每一种金属在产生光电效应时都存在一极限频率,即照射光的频率不能低于某一临界值。相应的波长被称做极限波长。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光无法使电子逸出。二是光电效应中产生的光电子与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光强无关。三是光电效应的瞬时发出性。只要光的频率高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光的亮度无论强弱,光子的产生都几乎是瞬时的,即在照到金属时立即产生光电流。四是入射光的强度只影响光电流的强弱,即只影响在单位时间内由单位面积逸出的光电子数目。

文章图片8

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光是电磁波,电磁波的能量决定于它的强度,即只与电磁波的振幅有关,而与电磁波的频率无关。而实验规律显然用经典理论无法解释。

光电效应发生时,电子的射出方向不是完全定向的,只是大部分垂直于金属表面射出,与光照方向无关。

所有这些实际上已经曝露出了经典理论的缺陷,要想解释光电效应必须突破经典理论。

光的本质是认清光的全部过程,从光源产生,传播过程,相互作用,才能对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旋理论”理解的光,产生于电子断开,本源一致。光的传播是时空结构的改变,时空结构(暗物质)“旋子”也与光性质相同。

光电效应,光生电,从本源上看就很容易理解了。像渔网捕鱼一样,与网眼的大小有关,频率是关键因素。光达到一样或更高的频率,如折射一样,才能深入到该频率的电子层内,将鱼捞出,产生电子和电流。达不到这样频率的光,只能被反射,不论光强大小。从本源理解,自然就是这么简单。

光具有波动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光的干涉和衍射,但本质上的光电效应,并不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光的产生和循环也是与宇宙的循环过程一样。宇宙中心形成“旋子”,“旋子”出身就具备了时空结构的速度——光速。“旋子”组合成暗物质和物质,物质的质子产生了“小旋子”电子,电子断开成为光,光在时空中以光速传播。光传播中逐渐衰减,最终又回归为时空结构“能”,能再循环回宇宙中心,被再加工为“旋子”,开启新一轮循环。

人的一生就如一束光一样短暂,甚至还没有这束光明亮。

五、光速

光速,最常见也是最难明白的。光波在真空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精确值为299792458m/s。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所发现的自然界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

爱因斯坦从光速不变原理出发创造了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不再是严格的、绝对的,他们在运动中反倒可以相互融合,形成了时空。为了保证光的速度绝对,时间不是绝对不变的,空间也不是绝对不变的,并且空间和时间会相互协调,相互影响。

许多科学家认为,光速中包含着两个概念,时间和空间,如果我们解开了光速不变的秘密,或许就能揭开时间和空间的真相。

光速恒定,这是自然的法则!但又是怎样的法则?

“旋理论”解答的光速。

光速是时空结构“旋子”(暗物质、物质)的固有速度,也是时空结构产生时宇宙赋予的速度,达不到这个速度,形成不了“旋子”。

光的速度是一个定值,大约每秒30万公里,“光速”是一个自然界的基本常数。

物理理论讲:静质量为零的物体,只能以光速运动,速度不可能降到光速以下。实质的光速,就是天生的“旋子”的速度。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也说明了旋子的本身速度是光速。质能方程即描述质量与能量之间的当量关系的方程。质量和能量有确定的当量关系,物体的质量为m,则相应的能量为 E=mc。E表示能量,m代表质量,而c则表示光速。

理解光速,最关键的还是应明确:时空结构(真空、暗物质)、物质、电子、光是一体的,理解了就非常容易知道光速的本质。

光的振动传播,对暗物质时空结构进行改变,光速是“旋子”(暗物质、时空结构)的固有速度,被光传播振动改变表现了出来,让人观察到了。真空光速是旋子本身在真空中的结构变化的速度,介质(如:水)中的光速是介质本身的变化速度。

真空光速是暗物质(时空结构)改变的固有速度,因此,从介质到真空,光不需要加速,直接变回了真空时的速度。

“旋子”特征的证明理论:

1、物质由“能”构成,基础为能

一是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及核反应实践,质量会转化为能量释放出来,释放的能量相当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将物质和能量联系起来。二是真空零点能。在量子力学中,真空并不是空无的虚空,充满着自发的量子涨落,不断有虚粒子对创生和湮灭,里面蕴藏的能量就是真空零点能。真空中两块靠得很近的金属板存在一种微小的压力——卡西米尔力,产生卡西米尔效应,无数次试验已经精确验证了这个效应。三是“狄拉克”之海理论。狄拉克认为真空中填满了负能量级的粒子,构成了真空中虚粒子的海洋。四是能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以及热胀冷缩等现象,生活中司空见惯。五是真空冷焊现象。两块金属放进高度真空中,将它们贴合紧密,就可以自动粘在一起,变成一块。六是构成物质的基础——夸克,是没有明确结构的,也不能单独存在。七是据科学家估算,位于质子中心的压力是中子星的十倍,而一小勺中子星的质量等于珠穆朗玛峰的重量。这么大的压力,当然粒子就有这么大的能量。八是中微子可以穿透星球。每秒钟有接近1万亿个这种粒子穿过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我们却根本无法察觉感知到。物质是可以穿透的,其根本应是“能”。九是海森堡提出的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没有办法同时测量到粒子的位置和动量,这是能量态的表现。

2、旋转是粒子的基本属性,旋转为本

粒子自旋,是其内禀属性,这是科学证明的,自旋和运动是永恒的法则。同时,旋转也是宏观物质的常规表现。

3、时空结构“能”可以改变

时空结构的弯曲,这是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大质量物质引起时空弯曲,光通过星系中心时也弯曲。说明时空弯曲是实际存在的,是可以实现的。

时空如果强烈弯曲,就需要巨大的能量,什么能实现,黑洞。

黑洞理论已经成熟,并发布了黑洞的照片。

科学家观察到的类星体黑洞,在核心黑洞巨大的引力作用下,周围的物质在黑洞附近形成一个高速旋转的巨大吸盘,伴随着巨大的能量辐射,形成喷流,沿着磁轴的方向向两端喷射。类星体及星盘,这个活动的星系核,功率可达整个银河系的几万倍。

如果将时空结构弯曲成夸克这么小,就将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统一起来了。

宇宙中心是超级大黑洞(也可以理解为爱因斯坦预言的白洞),中心的旋转和炽热,等同于大爆炸,在宇宙中心黑洞的强烈旋转下,黑洞临界面上的时空结构(“能”),一部分被卷成丝,一部分丝被旋成环,一部分环又绕成球,卷曲成“旋子”(夸克),就产生了宇宙的基本粒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