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村小

 茶叶情报局 2022-03-07


这是
2016年倒数第03

我们上小学那会儿,玻璃还是贵重的时兴物品。在农村,没有人愿意花费在当时看来,是一笔巨款的钱来给自家的窗户装上玻璃。在山里人看来,花一块钱可以搞定的事情,何必要花一百块钱呢。至于窗明几净、好看美观这些特点,在他们眼眶里,不过是些华而不实的花哨玩意,没什么卵用。

在墙上安窗户,是为了照明。如果不用照明,或许他们连窗户也不会安。据说以前中世纪时代,欧洲流行一种房屋税,税费的多少是按照居民家中的窗户数量来核定的。很多穷人为了避税,建房子的时候,连窗户都不盖,家里整日都是昏沉沉的,暗无天日。

我们中国倒是没有这么奇怪的税赋,但农村的贫穷亦然如是。所以,农村房子的窗户做的极其简单,四根木板搭成一个口字型的框框,中间横竖各加两根木板作为支撑,这就算一扇窗户了。既没有现在的铝合金推拉门窗,也没有全景式钢化玻璃。

有些人家出了远门,到大城市见了世面回来,再盖新房子的时候,对窗户的要求就高了一些。看见城市人的防盗窗,也有样学样,要做成防盗窗的模样。买不起钢筋,只好去山里砍锄头把子粗细的杉树条回来。去皮晾干打磨,当钢筋来用,竟然也非常好看。

没人装玻璃,一到冬天,可就受了罪。北风呼呼刮着,整日整夜都不停,晚上睡觉盖三层棉被也觉得像是睡在冰窖里,怎么都暖和不起来。更别说,当时,也没有几家能盖上三层棉被。头几年,大家都用报纸糊。从大队部订的报纸里头,抽出厚厚一沓,拿回来,煮一锅糯米糊,把所有的窗户都糊起来。

终于不用吹北风了,保暖的效果好了很多。但家里整日都是昏天暗地的,光线差了很多。后来,不知道是哪一年,供销社来了一批塑料薄膜,既防风又透光,用来钉窗户最好不过了。山里人一哄而上,很快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薄膜。所有人都说好,尽管容易破,但比报纸要好了一百倍不止。家长从来都不允许小孩子靠近窗户,生怕他们没忍住,拿手指头捅出一个窟窿来。

我上小学那年,正是塑料薄膜流行的那一年。

村小一共有四间教室。每间教室前后左右一共四扇窗子。每扇窗子都是三开门,足有将近两米宽,比一般家里的窗户都要大得多,以保证足够的采光效果。在我上学之前,跟着姐姐们去学校玩的时候,学校的窗户还没有装防盗窗,就这么敞着,上课下课,调皮的孩子压根就不用从门进教室,而是直接跳上窗户,爬进爬出。

老师们管再多也没用,背地里孩子们都这么干。有些胆大的学生,上课突然憋不住了,肚子痛要上厕所,就悄莫声息地来到窗户边,趁着老师转过身板书的时候,跳出窗户,朝着操场边的厕所飞奔而去。只留下背后一阵哄堂大笑,和老师的莫名其妙。不过,很快老师就醒悟过来,刚才跳窗户的学生,回来罚站挨打是少不了的。

现在不能体罚学生了,但我们小时候,没有不挨老师打的。手板心和屁股是老师最喜欢敲打的地方。用细细的竹条,啪的一声打下来。你不能躲,只要稍微有点畏缩躲开的意思,原来打五下可能就变成十下了。竹条看似很细,但打起手板心来,却又钻心的疼,先是手心,接着是手臂,再传到脑子里,然后是痛达全身的每一根汗毛,最后才又回到手心。每一个被打过的学生,无不疼得龇牙咧嘴。老师们也坏,从不打写字的那只手。因为打完了,还得继续回去抄写生词一百遍。如果不幸,被打了屁股,那只能弓着腰,半站着,缩起屁股来,从背后看过去,滑稽可笑得很。

等我上学那年暑假,学校召集村里的木匠,仿效城里防盗窗的设计,将学校所有教室的窗户都改建了一番。而我,就从来也没有体验过翻窗而入的感觉了。

尽管装了防盗窗,但窗户仍然是洞开的。只有等到了深秋天,校长看气温下降到几度的样子,才会掏出钥匙,打开库房的门,让各班主任带着自己班上的学生,去把窗户门搬出来。窗户门是一种插拔式铰链设计,装卸非常简单。但老师往往很小心,千叮万嘱,让学生们别把钉了塑料薄膜的窗户给弄破了。

冬天下雪刮风的时候,外面实在太冷。我们坐在教室里,紧闭门窗,靠着从家里带来的小火炉取暖。但即使有小火炉,往往还是冻得手脚冰凉。农村孩子普遍有冻疮,一到冬天,手脚齐裂,一烤火就痛痒难耐。如果任由其冻着,那又是动一下都撕心裂肺的疼。

老师可不管这些,该写的作业,该抄的生词,一份不落,必须抄写到位。否则,就会被罚站。大冬天的,站在教室外面,被北风吹着,滋味实在不好受,甚至连鼻涕都冻起来,像挂在鼻孔下的两个冰溜溜。

有窗户跟没窗户,教室里跟教室外,天差地别。所以,钉有薄膜的窗户门是重要的财产,班主任会安排班长和纪律委员共同监督管理,谁弄破了都要及时上报。我有个同学作业没写完,被老师罚站。他趁人不注意,悄悄把隔壁班的薄膜捅破了,结果被巡视的校长当场逮到。校长叫来家长,家长赔礼道歉,花钱买来薄膜,把捅破的窗户重新封起来,这事才算了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窗户门从来都是只用一个冬天,开春以后,立马卸下来锁进库房,等到下一个冬天的到来。现在想起来,直到我小学毕业,学校一直都用这样的窗户。

又过了几年,上面终于调拨了一批经费,给我们的小学安装了玻璃窗户。等我在外地上大学时,听到父母告诉我,原来的学校已经推到重建,新盖了希望小学。二层小洋楼,粉刷一新,全都装了新课桌和铝合金防盗窗。我回家路过学校的时候,看着那些再也没有卸下来的窗户,不禁也发了呆,半天回不过神来。父亲跟我说,花这么多钱,盖这么好的学校,可没有学生上了。

我忙追问怎么了?父亲摇摇头,没说话。直到后来,我才知道,现在整个学校只剩五个学生。两个三年级三个二年级。一年级没有生源,四年级五年级已经撤销,迁到镇上去了。学校也只有一个老师,身兼校长、教导主任和全科老师于一身。再过两年,怕是连一个学生也没有了,到时候学校就会被撤并。而这个老师,正是我们上学时候的老师,当年二百多人的学校,现在只剩五个人,不知道20年过去了,他作何感想。

究其原因,无非是两点。现在生孩子少了,一家一个。生源自然减少。另外,城市化进程加快,年轻人都把孩子带到城市里去上学,即使留在家里的,也多半把孩子送到镇上或者是县城里。农村基层一线学校受制于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限制,已经逐渐被抛弃了。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支持老七



我是茶人老七。
2016年最后的100天,坚持每天写一篇文章。

题图摄影:Michal Jarmoluk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分享时刻:这年头,什么都在消失,什么又都在生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