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栏杆:我太难了!

 文冠厚朴 2022-03-07

 剧场

又是一年春天,窗外下着潺潺细雨,北方的清晨仍带着料峭清寒。世称南唐后主的李煜,从梦里恍惚惊醒,一时分不清自己是偏安的“大唐”皇帝,还是被软禁的宋廷违命侯。

他披衣而起,久久伫立,望着寂冷的花草庭院,终于慢慢清醒过来:他的江山早已易主,他的故土江南也永不能归。于是,一阕裹挟着亡国之痛与囚徒之悲的凄凉诗词诞生了:“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将家国亡丧的痛苦,归咎于独自凭栏,如此入情入境、幽微而玄妙,大约只有品尝过深入骨髓之痛的李煜可以达到。

图片

《宋帝命题山水册》之“阳和生意图”

南宋  马远绘

然而,凭栏的孤独愁闷,可不是李煜首创的,至少他的亲爹——南唐中宗李璟,就在《摊破浣溪沙》里感叹过:“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杆。”(原来竟是遗传)

但是栏杆表示:自己并不想背这口锅,栏杆又不是为了文人雅士凭栏伤叹才修建的。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将长屋围起来的木构直栏杆。后来到了南北朝,栏杆衍生出石、砖、琉璃等不同材质,形制、种类繁复。

栏杆成了中国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之物,也正是从此时起,文人们开始将栏杆引入诗词的风雅中。

栏杆 是什么?

栏杆,也作栏干,更古老的称呼是“阑干”。“阑”为会意字,即门前有遮挡,而阑干就是用木料、竹料编织起来的遮挡物,继而又引申为纵横交错之意。

在诸多的栏杆式样里,古老的寻杖栏杆最为常见,这种栏杆对建筑园林景观起到了遮蔽、隔离的作用,使得人与景之间产生一种似近还远的疏离感,从而将内心的寂寞孤冷之感叠加……或许正因如此才成就了无数“凭栏”诗篇。

图片

凭栏 为何?

若要追究原因,也许得从栏杆的本意上去考量。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阑干交织的形象,使得这个词汇被挪借为他用。

盛唐的诗歌中,阑干常和眼泪分不开,渐渐将建筑中的栏杆与泪眼阑干之悲泣联系在了一起。待到宋朝诗词中,“凭栏”“倚栏”开始高频率地出现,将栏杆变作了最为引人注目的建筑意象。

河南洛阳老君山金顶道观群

高大的建筑在曲栏环绕下愈显雄伟

望柱 拍一拍神器

大多数的栏杆都有望柱,也就是栏板与栏板之间的立柱。望柱由柱头和柱身组成,柱头上可以雕刻云纹、水纹、龙凤纹等各种纹样作为装饰,甚至以此标记着建筑的等级。

把栏杆拍遍,这也是文人们加诸栏杆的一种意象。对于凭栏的文人来说,望柱似乎更适合抒发幽情时轻轻地拍上一拍,而每一次拍击的声响,都是口中的一叹。

有一部名为《渑水燕谈录》的史料笔记,记录了北宋开国至宋哲宗绍圣年间的种种杂事。书中提及,宋仁宗年间,有个叫刘孟节的青州书生,虽然天姿绝俗,笃古好学,但因性情与世俗不合,故而不肯入仕,可心里多少还有些遗憾。他“往往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干”,更作诗云:“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干拍。”

实际上,文人拍遍栏杆不仅为纾解情绪,也是击节相和的伴奏。毕竟古人写诗填词时是依韵而歌的,以拍击栏杆代替轻敲红牙板,吟哦有调,更添情韵。

勾栏 戏里戏外

不过,无论是凭栏生愁还是栏杆拍遍,这样的诗文意象,大都集中于两宋时期。宋朝人对栏杆的情愫,仿佛也远胜于其他朝代,他们甚至用栏杆的别称命名了一种娱乐场所——勾栏。

清朝初年,素有“江左凤凰”之称的才子陈维崧游历中原,在北宋旧都汴梁城内看见一条李师师巷。他眼见着颓垣废井的东京旧迹,遥想着当年樊楼笑语的舞榭歌基,由不得感慨“凄其,剩勾栏在,照绿窗,曾挂月如规”。

勾栏瓦舍,大概是今人对宋朝时代的娱乐繁华最普遍的想象。或许,最初的瓦舍,就是临时搭建的街坊,而瓦舍内的勾栏,更是最简易的舞台.

当然,随着城市的繁荣,勾栏的形制也会升级,但外沿一圈的栏杆是必不可少,我们仍能在许多砖瓦结构的古戏台上看到一圈栏杆——勾栏,实是戏里戏外的界线。

美人靠只为佳人斜倚栏

栏杆在保护、隔离建筑功能之外还有隔栏赏景的意趣,坐凳栏杆、靠背栏杆这两种栏杆式样多用于园林建筑之中,尤其是在临水的亭榭阁廊之上,方便游人静坐观景。而它还有更广为人知的俗名:美人靠。

清代《扬州画舫录》里的一段解释颇有风雅意蕴:“廊贵有栏,廊之有栏,如美人服半背(半背即坎肩)。腰为之细,其上置板为飞来椅,亦名美人靠。”

文人笔下斜倚凭栏的女子大多是慵懒的、娇柔的。所以,纤腰袅袅的佳人斜倚于栏杆上的身姿,也成了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美好意象:佳人因凭栏而美,栏杆因美人而名。

图片

五代  周文矩绘《荷亭弈钓仕女图》

在红楼群芳里,唯有林黛玉总是凭栏的。这说不定就是曹雪芹创作中关于凭栏意象运用的一种构思。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众人搬入大观园居住时,贾宝玉曾问林黛玉想住在哪一处,林黛玉笑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

竹林与曲栏的搭配,当然是极为的清雅,焉知这不是曹雪芹专为世外仙姝林黛玉而设,供其凭栏的呢?

图片

本文选自《中华遗产》杂志2021年09期“最中国的建筑”

撰文 / 周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