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史学界的一桩剽窃事件,《明史稿》作者之争

 泊木沐 2022-03-08

《明史稿》是清代万斯同、王鸿绪编纂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成书时间早于《明史》。王鸿绪是康熙年间的工部尚书,万斯同是布衣文人。不要因为万斯同的布衣身份就小看他,他是清初大儒黄宗羲的弟子。黄宗羲是明末遗民,万斯同尊重老师的人生追求,他也没有参加科举,步入仕途。

万斯同既然没有步入仕途,那么他怎么又会和朝廷大官合作编书呢?这还要从官方编纂《明史》说起。清朝的皇帝入关之后,编修明朝的史书就成了当务之急。从朝廷设立修史的项目,到《明史》编纂完成,一共用了90多年。如此长的时间跨度,历代罕见。王鸿绪是康熙朝“明史馆”的负责人,他统筹明史的编纂工作。

为了编纂出一部质量过硬的史书,朝廷举办了一场“博学鸿词科”考试,在民间召集了一批大儒修史。黄宗羲是当时公认的明史研究权威,于是朝廷也向他发出了邀请。黄宗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反清复明”为人生目标,他当然不会接受清廷的邀约。但是他又怕编出一部漏洞百出的《明史》,于是他让学生万斯同代替他进京修史。在万斯同进京前夕,黄宗羲嘱咐万斯同,千万不能为朝廷效力。你的工作只是修史,修史以外的事情不要参与。就这样,万斯同到了北京,结识了王鸿绪。

朝廷的修史工作进展缓慢,万斯同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一部《明史稿》,这部史书完成之后被王鸿绪窃为己有。到了雍正元年,王鸿绪将这部《明史稿》献给朝廷,让《明史》编纂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这段历史在清代的正史中没有记录,但出现在很多文人的笔记中。最早揭露这个隐秘的是一个叫杨椿的官员。他在雍正初年参与到编纂《明史》的工作,由于他的身份,让他的言论被广泛采信。后来有一个叫钱大昕的著名学者,也提到过王鸿绪窃取书稿的事情。钱大昕写过一篇文章《万斯同先生传》,里面讲到了雍正初年,张廷玉用王鸿绪呈现的《明史稿》勘定《明史》。《明史稿》中的大多数内容都是出自万斯同的手笔。

万斯同在康熙四十一年就病逝了。估计万斯同也没有想到,有人会拿着他的书稿欺世盗名。万斯同的书稿如何到了王鸿绪手中,在那些文人的记录中没有提及,始终是个个未解之谜。

现行版《清史稿》作者一栏标注为:万斯同、王鸿绪,幸好现代人恢复了万斯同的署名权,让他的功绩不被埋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