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统编新教材必修下单元写作:关于孟子社会理想的借鉴意义(习作三篇)

 圩岸学堂 2022-03-08

【统编新教材必修下·单元写作任务】

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就以下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

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他对实现理想社会的设想,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又有哪些不足?

【习作呈现】

《人本身才是目的》

江苏省口岸中学新疆部20级(2)班  唐婉怡

所有的一切目的何在?目的在人,人本身才是目的。——题记

时光从战国时期激起圈圈水纹。

战国时期,诸侯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国君主都野心勃勃地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就出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惨烈场面。面对此等场面,孟子则向齐宣王提出“保民为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以产”的具体措施。

以人民为目的,由此,可得以知晓。

时光缓流至1946年,内战期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府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相互对峙,中央政府与国民政府之间军事力量差距明显,力量对比悬殊,但最终却以毛泽东带领的军队把国民党政权逼退到台湾而告终。早在1947年,毛泽东就表示胜利是属于中央政府的,他凭什么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因为国共双方的战略思想不同,国民党只想占据地盘,而共产党则牢牢抓住了“人”。毛泽东说,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结局果然如他预料的那样,人民政权最终获得胜利。

时光在历史长河中流淌,渐渐来到新世纪。

2015年,也门地区国际安全形势日益恶化,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地区冲突中中国公民的安危,立即实施撤侨计划,派驻守亚丁湾索马里的中国海军护航,顺利在4天后,让471名中国同胞安全撤离。穿越战火的中国公民,由衷地欢呼,感谢祖国。这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战狼2》中令人热血沸腾的场面:吴京手举鲜艳的五星红旗,护送中国华侨顺利穿过战场!当中国公民遇到困难时,中国总是第一个到达营救目的地。每一个中国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坚强的依靠——祖国。

时光随着中国发展而快速冲荡,冲进2020。

2020年,一个注定不平凡的年份。“这就是我们的国家,首先保住人,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在“开学第一课”上的话语,令无数观众泪目。回顾抗疫历程,中国始终保护每一位人民,关心他们的安危。再回望脱贫的艰辛历程,绝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成功。

时光的激流快速流入2021年。

新的一年,人,依然被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最近刚刚召开的全国两会中,吴丽萍提出的议案令我记忆深刻。她提出,要建设社会公共服务,让每一个人获得生活舒适感。

时光还在长河中不断流淌,没有改变。

纵观古今,中国始终在呼应着孟子:人本身才是目的。

《孟子的思想今天还有用吗?》

江苏省口岸中学新疆部20级(3)班  戴金玉

孟子的思想今天还有用吗?

孟子劝齐宣王实行仁政,“推恩足以保四海”,构建一个人和人和谐相处的社会,从而推动国家发展,实现民富国强。

可以看出,孟子认为“人”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保障,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民生发展。

那么为什么要把人放在第一位呢?举个例子,学校什么时候诞生的?有几个世纪吧?这几个世纪中,大大小小的王朝、国家,建了又灭,灭了又建,可唯有学校坚强地存活了下来。原因在哪里?学校是传播知识的地方,知识传播给“人”,这一代人传给下一代人,下一代人传给下下一代人,这“人”无止境的繁衍,这知识就得以无止境的传播,那这学校肯定就长长久久的存在了。

学校落在“人”身上,学校就会长久发展;国家落在“人”身上,国家才能不断发展。这是孟子的思想,这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孟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不谋而合,也是孟子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所在。

新冠肺炎疫情中,当中国出现第一批患者的时候,党和国家立马协调各方,支援疫情重灾区,保护人民生命,坚持人民至上,大批党员冲锋在一线抢救病人,将中国人民的损失降到最小,最大程度挽救人民。反观美国,先是以旁观者的态度对中国指手画脚;等疫情扩散到美国境内,又宣称可以不戴口罩;当患病和死亡人数快速上升时,美国政府依然没有什么好的举措,普通民众确诊新冠人数和死亡人数,不断刷新纪录。

中国的社会治理在疫情中体现了卓越的效果,传承自孟子延续至今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让中国成了首批从疫情打击中恢复活力的国家之一。工厂恢复生产,商店开门营业,学校正常上课,百姓安居乐业。科学家正努力为人民研发新冠疫苗,研制有效药品,为最终战胜病毒奋勇前进。

这一切,都源于中国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的利益,将人民看成一个国家的根本保障,这使得中国才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不久的未来能强起来,从而实现伟大飞跃。

孟子的思想对今天还有用吗?

当然有用。


《“发政施仁”在今天行不通》

江苏省口岸中学新疆部 吴玉英

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这在今天行不通。

“发政施仁”的意思有二:

一,上对下,这叫做“发政”;

二,“仁”为先,“发政施仁”者,首先是“仁人”才能谈得上“施仁”,是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出发来治理天下。

这两点在今天都发生了变化。

先说第一点。孟子的年代是讲究尊卑等级的年代,“发政”是上等人对下等人发号施令。今天,我们进入了民主平等的时代,政令的发布不由一小撮上等人决定,而是人民当家作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协商表决,没有上下尊卑。没有了上下尊卑,也就没有了上对下的“发政”一说。

再说第二点。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仁“从哪里来?从齐宣王的本心而来。齐宣王不忍心看到听到牛恐惧发抖的哀鸣,说明齐宣王心中有“仁”,心中有“仁”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仁”推及到其他人身上,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宣王心中的“仁”,就可以推及到百姓身上。

这种“施仁”的方式看上去不错,貌似今天还能用,实际上却行不通。

为什么今天行不通?因为“施仁”的前提是依赖个人的道德修养。管理公共事务依赖个人的道德修养,靠“人治”,在孟子的时代是约束条件下的选择,是降低社会治理成本的办法,在当年也许可以,在今天,却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今天的社会组织形式跟古代的不同,管理方式也应随之改变。今天的社会管理,需要“法治”,要避免个人情感道德因素对公平性的影响。为了防止个人道德因素对司法的干预,人们才建立了完备的法律制度,目的就是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样的社会管理更有效率,更能保障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综上所述,孟子当年主张的“发政施仁”,在今天行不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