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不仅仅体现在侍亲上/天子之孝,也是适用于我们的/诸侯之孝(摘自《日日有感日日谈》)

 惟虫能天 2022-03-08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缄口不言是非事,冷眼静观名利人)

孝,不仅仅体现在侍亲上

(讲于2017年12月8日

《孝经》上讲:“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里讲到了孝的开始、中间和最终三个阶段,或曰三个境界。意思是说,孝道是从侍奉双亲开始的,后来引申为忠君,归结为修德立身、建功立业,这才是孝的圆满结果。当然,这三个阶段,或曰三个境界是不可截然分开的。

一个人,如果从小对父母的孝心没有培养起来,对父母都不孝,如何能修德立身,如何能去忠君,如何能去建功立业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孝首先体现在孝敬双亲上,但绝不能止于此。忠于国家,是孝的延伸和拓展,这本身也是孝,而且是大孝。而侍亲、忠君如果做得好的话,也就是修德立身的具体体现,或言,这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德性。

如果做到了修德立身的话,怎么会不孝敬父母、忠于国家呢?再者,也不要认为忠于国家、建功立业,只有为官者和大人物才可以去做的。无论任何人,只要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工作,这不也是一种功业吗?须知,忠臣、孝子,修身、立业,本来就是一回事,是每一个人的本分事。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天子之孝,也是适用于我们的

(讲于2017年12月9日

《孝经》中对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五个类型的人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尽管如此,我倒是觉得,这些要求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起码,我们都是可以从这些教诲中受到教育的。


首先来看看《孝经》中对天子之孝的论述:“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意思是说,孔子认为,能够亲爱自己的父母也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的父母也就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能以爱敬之心去孝敬父母,就会用至高无上的道德去教化人民,成为天下人效法的典范,这就是天子之孝。

以上讲的虽然是天子之孝,但人同此情,情同此理。比如说,亲爱自己的父母便不会去厌恶别人的父母,否则便不是真正亲爱自己的父母。同时,尊敬自己的父母便不会去怠慢别人的父母,否则就不是真正地尊敬自己的父母。如果你厌恶和怠慢别人的父母,别人和别人的父母能亲爱和尊敬你和你的父母吗?这样的话,你的孝心和孝行就是不圆满的。再说了,要是把孝做到极致和圆满了,你虽然孝敬的是自己的父母,但你的乡里乃至举国的人都会尊敬你。这不仅可以德教加之百姓,而且可以感天动地、流芳千古的。比如说,受世人尊崇的“二十四孝”,绝大部分也不是天子之孝啊。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诸侯之孝

(讲于2017年12月10日)

《孝经》上讲:“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意思是说,身居高位而不骄傲,那么尽管高高在上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


俭省节约,慎守法度,那么尽管财富充裕,也不会糜烂奢侈。能够紧紧保住富与贵,然后才能保住自己的国家,使自己的人民和睦相处,这就是诸侯的孝道。

孝,当然体现在对父母长辈的孝心和孝行上,但又绝不仅仅如此。比如以上讲的诸侯之孝,通篇没有讲具体的孝,而恰恰讲了孝的最重要的内容,这些内容对每一个人也都是适用的。因为,孝心、孝行是有大前提的,这个大前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父母希望你做的,就去做,就去做好,这就是孝;第二,必须立身行道,走正道,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自己的健康平安,同时也就可以保证父母和家族的健康平安;第三,必须把本职工作做好,尤其是负责一方一地工作的同志,做到在上不骄,高而不危,俭省节约,慎守法度,也就没有了倒霉的危险。这样不仅对自己、对父母、对家族,而且对所治理地方的百姓,都是一种福气。这不就是大孝吗?


冷眼观察,有些地方领导或可说是诸侯,他们尽管未必不尽小孝,但却胡作非为、违法乱纪,自己倒台,父母蒙羞,地方遭殃,这不就是最大的不孝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