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恩来为什么被评为“军事家”?

 历史客栈 2022-03-08

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央军委评选出了我军历史上的36位“军事家”,其中,周恩来总理排在第二位,仅次于毛主席。

可能不少人都会有疑问:周总理不是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吗?他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能被称为“军事家”吗?

其实,这是不对的,只是因为周总理在建国后的成就太耀眼,掩盖了他建国前在军事上的那些成就。

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周总理的军事生涯,了解一下他在我军历史上的卓越功勋。

周恩来早在青年时代就胸怀大志,四处求学,他深知,革命必然离不开战争,因此他非常重视学习军事知识,尤其是在德国和苏联留学期间,就接受过专业的军事教育。

1924年,周恩来受邀回国,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领导军队政治工作,当时周恩来还只有26岁。

1925年9月,为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组建了以黄埔军校师生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周恩来担任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兼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主持制订了《国民革命军党代表条例》,并发布了《战时政治宣传大纲》,在连营团设立了党代表,对战时政治工作内容、要求和方法都作了明确规定,还组织了政治宣传队,要求政工人员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起先锋模范作用。

这一时期,周恩来第一次开创性地确立了革命政党对军队领导的原则,彻底改变了军阀部队的属性,使之成为革命的工具,极大地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这些宝贵的经验,虽然后来被国民党的部队抛弃了,但在共产党的部队中一直延续了下来,尤其是毛主席领导的三湾改编,更是将这一建军理念发扬光大,成为我军始终保持革命斗志的重要法宝。

另外,周恩来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和政工干部,比如叶挺、聂荣臻、陈赓、左权、蒋先云、卢德铭、许继慎、周逸群、周士第、张际春等等,后来都成为我军历史上的重要领军人物。

1924年11月,周恩来还帮助孙中山组建了一支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一年后,又在铁甲车队的基础上创建了第四军独立团,这也成为我党第一支自己掌握的武装力量,因此,周恩来当之无愧是人民军队最早的缔造者之一。

在北伐战争中,为了配合北伐军的军事进攻,周恩来亲自领导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可是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抓捕共产党人,周恩来也险遭毒手,大革命遭受失败。

1927年4月16日,周恩来致电中央,建议发动武装起义,反击蒋介石的反革命行为,这也是我党最早明确提出武装反抗反动派的建议。

4月底,共产党在武汉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正式任命周恩来担任中央军事部长,他也成为我党第一任最高军事领导人。

很多人都认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略思想是毛主席的首创,其实,周恩来也是我党最早认识到农村斗争重要性的领导人之一,曾提出过“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的主张。

事实上,周恩来早在1927年6月召开的常委会上,就明确地提出要首先选择在革命力量雄厚的湖南地区,举行声势浩大的农民暴动,进而引发全国性的武装革命浪潮。

可惜,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很年轻稚嫩,重大决定都需要听从共产国际的指挥,因此,周恩来的这个正确建议被共产国际否决了。

于是,周恩来只好按照共产国际制定的路线,决定以贺龙、叶挺部队为基础,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周恩来担任前敌委员会主任,于1927年8月1日打响了革命第一枪,这一天后来也成为人民军队的诞生日。

众所周知,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然而,在中国武装革命初期,毛主席还只是一个根据地的领导人,地位并不是很高,发现他的非凡才华并支持他走向全党全军领导地位的“伯乐”,正是周恩来。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国内涌现出了一批革命根据地,周恩来为了统一领导国内各根据地的军事斗争,并提升革命者的军事素养,创立了《军事通讯》革命刊物,在这份刊物中,周恩来多次向各个根据地推广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和湘赣地区的先进经验,并把这些情况向共产国际汇报,使“毛泽东”这个名字第一次被共产国际所知晓。

1932年6月,临时中央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总部,并提议周恩来兼任总政委,但是,周恩来提议由毛主席担任。

这一年10月的宁都会议,王明把持的临时中央、中央局,将毛主席历次反围剿的胜利说成是“经验主义”,瞎猫碰到死耗子,要剥夺他的军事指挥权。

周恩来据理力争,支持毛主席拥有军事指挥权,但临时中央决定已下,毛主席不得不称病休养,但周恩来在每次重大军事行动时,都会把方案送给毛主席看,听听他的意见。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在长征途中,围绕着军事指挥权再次发生激烈斗争,周恩来坚决同博古、李德等人作斗争,最终在遵义会议上,重新确立了毛主席的军事指挥权,而周恩来也主动将自己由毛主席的领导者降为毛主席的帮助者,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

全面抗战爆发后,周恩来奔赴山西前线,亲自指挥抗战。他一方面与阎锡山针锋相对做斗争,一方面运筹帷幄,参与策划了平型关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伟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决心。

面对日寇的凶猛进攻和国民党军队的不堪一击,周恩来审时度势,提出正面战场不足以完全抵御日寇进攻,必须实行敌后游击战,为此,他策划了绥远游击战,拉开了我党我军敌后游击战这一伟大战略的序幕。

山西前线抗战的实践,更完善了周恩来的华北抗战战略思路,即“以游击战争为主体,来坚持华北抗战;游击战将有胜利的前途;它要在持久战中,壮大自己,武装人民,恢复许多城镇,破坏敌人交通,消灭部分敌人,最后得到全国生力军的参加,可以转到胜利的反攻,收复失地,驱逐日寇帝国主义出中国”。

1937年11月16日,周恩来写下《目前抗战危机与坚持华北抗战的任务》一文,第一次系统分析、论证了持久抗战是中国军民当前唯一可行的战略。

1938年1月,周恩来又发表《怎样进行持久战》一文,提出实现持久战的八项具体办法。

周恩来在山西的抗战经验,以及华北持久作战的思想,都给毛主席的“持久战”理论提供了许多启发和借鉴。

1938年3月,周恩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他建议李宗仁采用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策略,最终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伟大胜利。

1939年1月,周恩来与叶挺、项英、陈毅等新四军领导人一起,研究实行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为华东抗战奠定了胜利的方向。

抗战胜利后,为了制止内战,争取和平,周恩来亲自陪同毛主席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在谈判桌上,周恩来与对方展开了唇枪舌剑,据理力争,最终签订了《双十协议》。

不过,周恩来早就看出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真实面目,在蒋介石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初期,周恩来亲自部署指挥“中原突围”,为我军保存了实力。

1947年3月,胡宗南率领50万大军进攻延安,周恩来协助毛主席在敌人眼皮底下巧妙周旋,在一个个小小的窑洞里,共同指挥全国解放战争。

1947年8月,周恩来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成为毛主席在军事上的第一助手。

在轰轰烈烈的三大战役时期,毛主席负责总体战略决策,而周恩来作为代总参谋长,事无巨细,都需要他去过问,对敌我双方的战争态势、兵力部署、部队特点,包括国民党各级军官的简历、性格、用兵特点,都了如指掌,给毛主席的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在那段时间,周恩来就是军委中最忙的人,每天电话不断,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周恩来尽量不喝水,免得上厕所。

三大战役胜利后,全国大局已定,蒋介石又玩起了假和谈的伎俩,周恩来就白天与之谈判,晚上协助毛主席指挥渡江战役以及向东南、中南、西南、西北的大进军,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可以说,毛主席之所以能指挥取得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离不开周恩来在军事决策上的协助之功。

综上所述,把周恩来列为“军事家”,并高居第二,仅次于毛主席,也是实至名归、众望所归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