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海信息化故事汇12:好系统,员工为什么不爱用?或者拒绝用?

 场景学社 2022-03-08

【编者按】正海兄是中国信息化领域的老兵,他自己就是有许多故事。最近老兄开始动笔撰写过往工作中的故事,以及衍生思考。文笔清新,文字耐读。通俗而又平常的工作,背后有许多触发思考的东西。征得他的同意,本号予以连续刊载。

以人为本,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而计算机系统、规章制度,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冷冰冰的,当制度、系统规定过分严格,就会给人以一种缺乏人情味的感觉,而导致的结果就是员工对于信息系统十分抵制,抓住信息系统的一点错误不放,态度十分消极,整体的工作效率下降,绩效下降,而显然这也不是管理者希望看到的。

信息系统在实施时,需要明确目标,让这个目标能够被员工真正从心里所接受,需要制度化保证,让员工按系统要求完成有奖励,没有按照系统执行收到处罚。而在执行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沟通,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最终实现企业管理改进、员工工作效率提升、信息系统运行保障的供应,最终促进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提升、运营效率提升、社会经济价值提升。

一个软件公司制作了一套自动化检测系统,该系统针对企业质量检测的工作。实际现场情况是工人容易疲劳,工作量大,而一旦漏检,会给企业造成非常大损失,风险比较大,但是从实际的运作效果看,确实存在有漏检的情况,质量管理水平也要提升。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实施这样的系统,应该说是有利的。但是在软件演示结束后,所有的检测人员举出了各种反对理由,例如系统操作太复杂,不易掌握;现场的环境不够好,这套自动化检测系统的寿命可能不长;自动化检测系统的可靠性是不是能达到软件公司自称的水平,再说即使达到了,也有一定的漏检比例,这样的比例企业是不能接受的。总而言之,一句话,实施这样的项目是不可行的,所有的工人全部反对。可以说,这样的讨论结果是出了企业领导和软件公司的意料,最终这个项目不了了之。

后来软件公司通过一些关系与企业的员工接触才了解到,适逢经济危机,企业已经裁减了一批员工,企业职工对于会不会被裁员十分忧虑,称得上压力很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软件公司在企业讲解时,过分强调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可以取代人工操作,恰恰撞到了企业员工们最忌讳的枪口上了,项目的失败是必然的。

一个软件公司购置了SALEFORCE软件,要求企业的销售人员向系统中填写数据,例如客户信息,客户的联络记录,客户的回扣信息等等,企业管理者的思路是,知道大家不愿意填,策略就是一直讲,每次开会都讲,时不时看看系统,抓过一个销售就讲一讲,当然称不上批评,核心就是一个目的,期望销售,引导销售往系统中填写数据,而最终的结果是,过了8个月,软件中的客户数据相对于整体的客户数据,估计不到三成。

一个企业在实施协同管理系统时,要求销售必须填写周报,管理者就采取了几条策略来保证,这些策略包括:

Ø 规定周报必须填写,填写的完成时间是周五下午五点前,查到一次不填写,罚款200元。

Ø 企业的总经理秘书在每周五三点,查看所有人填报情况,如果未填写的则打电话通知销售填写。

Ø 销售出差,如果不能上网登录系统,可以发送传真给总经理秘书,由总经理秘书负责填写。对于一些地方,连传真都不能发送的,可以以电话方式口头告知总经理秘书,由总经理秘书负责填写。连电话信号都没有的,则在可以联络得上的第一时间,联络总理秘书,把周报内容填写进去。

通过这样的几条策略,一方面硬性规定销售必须填写,另一方面利用总经理秘书人性化地催促,防止销售忘记,也考虑了一些特殊的情况,这样销售就没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填写周报了。而在企业的真正执行过程中,企业其实还有一条不公开的措施,就是没有填写周报的,销售费用一律不予报销,要报销必须总经理本人同意。也就是说200元的处罚力度不足以保障,企业还通过这一策略作为最后的防线。从系统的实施效果看,企业近十多个办事处,五十多名销售,周报填写工作很好,企业的管理者利用系统有效地掌握了销售的日常工作情况。

总而言之,信息系统的实施离不开人,在实施时需要充分考虑人的目标、价值观、性格、态度,硬性的制度加人性化的关怀,两手都要有,循序渐进,这样才能真正让信息系统实施运作成功,达到企业提升效率、规范管理的经营目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