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汉赏诗]峥嵘岁月的复杂慨叹——刘洁岷《岁暮抒怀或柚子树》赏析/李汉超

 黄石新东西 2022-03-09

峥嵘岁月的复杂慨叹

——刘洁岷《岁暮抒怀或柚子树》赏析

李汉超

岁月匆匆,一晃而过,转眼又到年末岁尾,往往勾起人对时间的慨叹和对过往的回忆。每逢此刻,特别是人到中年,许多复杂的情感和体验极易涌上心头,平添许多无奈、悔意和愁绪。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王勃《滕王阁诗》中的“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晏殊《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都是关于岁月的感慨。进入岁末,诗人刘洁岷也思绪满怀,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用诗歌表达着自己的思考和内心的慨叹——
打开旧报纸的时候
上面登载着自己的遗像
 
有位大妈在大街上突然意识到
出门忘记了携带自己的美丽
 
一本书有与其厚度不相称的重量
书页咯吱吱如铁门一样开启
 
现实都是乌托邦小说改编的或是续篇
一棵柚子树已承载不了枝头的柚子
 
每一个站立的地方都是痛点,寂静
是一种深深打入内脏般的寂静
(选自《人民文学》2016年第12期)

刘洁岷,湖北松滋人,创办有民刊《新汉诗》、《江汉学术》“现当代诗学研究”名栏、“新诗道”同仁微信公号,出版有诗集《刘洁岷诗选》《词根与舌根》《在蚂蚁的阴影下》《互望》等,主编、执编出版有《群翼之云》系列和《21世纪两岸诗歌鉴藏》系列等。现居武汉,为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主任,编审。
全诗10行,都是长句式,给人一种舒缓、绵长之感,与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相契合。分为五节,每节两行,比较匀称,每一节写一种状态,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诗意弥漫又暮霭沉沉的世界。
第一节,旧的自己已经死去。临近岁末,回顾过去,往事历历在目,如同“打开旧报纸的时候”,一条条新闻、一个个事件都记录在那里,清晰可见,有喜悦,有懊悔……这是回忆,更是告别。你看,那张旧报纸“上面登载着自己的遗像”,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过去的自己已经死了,永远地留在了过去,现在的一切都是新生,都将重新开始。诗人运用幻觉,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让人警醒:旧我确实已死,新我必须重来。
第二节,女人出门不能忘了打扮。生活总是忙忙碌碌的,女人有时忙得忘记了打扮自己,你看,“有位大妈在大街上突然意识到/出门忘记了携带自己的美丽”。一个女人的美丽十分重要,早晨起来,她们都要梳妆打扮一番,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然后出门,开始美好的一天。美丽,好像就是女人的一件宝贝,应该随时携带在身上。那位“大妈”都意识到了,更何况年轻的女人们呢?也暗含自己每天早上都要整理好仪表。
第三节,每一个日子都很沉重。一年365天,合起来就是一本书,但是,“一本书有与其厚度不相称的重量”,无论是“厚度”还是“重量”,一本书都不能与其对等,它要比一年的日子薄得多、轻得多。如果说一天就是一页书,那么每翻一页,“书页咯吱吱如铁门一样开启”,都非常沉重。“咯吱吱”,象声词,铁门推开时发出的声音,不润滑,可能锈蚀斑斑;“铁门”,沉重之意,喻指每一个日子都不简单、不寻常。
第四节,现实的美好是一种客观存在。现实有些残酷,但美好也在其中,因为“现实都是乌托邦小说改编的或是续篇”,它是美好的翻版或是延续,它可能比“小说”更吸引人、打动人。“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的美好世界,这里是空想、虚拟之意。一年辛苦没有白费,汗水结出了累累硕果,你看,“一棵柚子树已承载不了枝头的柚子”,一个个硕大的“柚子”挂满枝头,将树都压弯了,收获的喜悦萦绕在心头。那么,我是一棵这样的柚子树吗?
第五节,疼痛和孤寂是显而易见的。时光如流水,岁月匆匆,但日子也有停滞的时候,人也有等待的时刻,不过,回想起来,“每一个站立的地方都是痛点”,有失败,有犹豫,有离别……都让人疼痛难忘。此时,夜深人睡,“寂静/是一种深深打入内脏般的寂静”,深入到诗人的生命里,他似乎能够听见时光的嘀嗒和自己的心跳。这是一种强烈的孤寂感,因疼痛更加孤寂,因孤寂更加疼痛。
本诗是诗人在岁末的万千思绪,也是诗人情感的含蓄表达,更是诗人复杂的岁月慨叹。每一行诗都不是简单直白的表达,而是在字里行间蓄积了深意,语言透着一种悠远的伤感,能令读者反复品味。题目“岁暮抒怀或柚子树”,抽象和具象结合,虚实相生,给人空荡荡和沉甸甸的复杂感觉。
刘洁岷被认为是“第四代诗人”的代表之一。“第四代诗人”是继“第三代诗人”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生的诗歌群体。他们是以出生于60年代中后期及少数生于70年代的诗人为主体,其作品在90年代中后期产生诗学价值,并在新世纪诗坛产生重要影响。他们没有统一的诗歌主张,但各自有着审美自觉和个性追求。诗人李建春认为:“刘洁岷处理主题的方式,是从侧面、从某个较低的点上舒缓地进入,尽可能地迂回,言不及义,点到即止。他拒绝太亮和太饱满,对幸福和痛苦都怀有畏惧。”刘洁岷说:“诗歌是对语言世界的发现或重新发明,既不是在模仿实在之物也不是为了表现梦幻遐想,而是一种旨在揭示内心生活和语言内在奥秘的艺术。”他以独具特色的创作努力实践着自己的的诗歌理想。

李汉超,湖北应城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孝感市作家协会第三、四、五届副主席。在《诗刊》《词刊》《星星》《散文诗》《长江文艺》《绿风》《诗潮》《诗歌月刊》《芳草》等全国100多家报刊发表诗文1500余篇(首),曾获全国首届“海东诗歌奖”、《辽河》“青年文学奖”和第11届湖北文艺评论奖等多项奖励。已出版诗集《岁月无尘》《大地之灯》和诗评集《诗海逐浪》《静下心来读好诗》等10部。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