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第144讲 乡党第十 第8-9节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National Day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1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斋如也。

内容简要1

这个篇章是记录的孔老夫子当年对饮食的指导。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句话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人拿出来讲,它其实是讲在吃食物的时候,不要什么都一把拿来吃,要有规划有规律地吃。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否则乱吃,就吃坏了,要有讲究地来吃,知道怎么搭配,这样对我们的健康更好,对一个君子来讲不能饥不择食。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 古时候没有冰箱,饭腐臭了发生味道了,就不食。有些老年朋友不舍得,说还没完全坏可以吃。要注意节制,少烧一点。

“色恶,不食。臭恶,不食。”色和臭,就是味道和颜色看起来不正,那也不吃,宁可饿也不吃。

“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孔子对吃的要求还是挺高的,颜色不好色味不好也不吃。烧得不到位不吃。过了午时,就不吃,古人大多数是过午不食的。

“割不正,不食。”,肉如果切得不正不吃。古时候宴请,春秋年代,是一人一个座席,桌上摆有酒器、饭器、菜器、肉器,肉要割得一块块方方正正的,孔子说如果割得不正我就不吃。

“不得其酱,不食。”如果没有酱,我也不吃。大家是不是觉得孔子很挑食啊,他是挑食吗?不是,其实吃什么孔子不在乎。

在困于陈蔡的时候,七天没有粮食,他抚琴,以弦声代饭。这里其实一样的,用规矩约束自己不要饥不择食。人在面对自己最原始的欲望的时候,食欲最能显露出本性来的。

当面对食物的时候能有所节制,那是非常大的自我突破。人在面对诱惑的那一刻暴露了本性。这里讲的不食是让我们在欲望面前抑制自己的本性、习性,是修行的关键点。

乡党第十这个章节,其实就是讲君子的修为是透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衣、食、住、行中提升自己的修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肉虽多,使胜食气。”肉虽然很多,吃肉要有节制,因为肉吃得多,人的暴戾之气就起来了,食多了伤气。

吃过午饭,大多数人会犯困,因为要调动身体的能量来消化这个食物,在消化食物的时候本身就是消耗自己的能量。

但凡让舌尖味蕾起欲望的东西,都不要吃太多,吃的多伤得多。吃饭只吃七分饱,自己的内在才会越来越清澈。

“唯酒无量,不及乱。”孔子说喝酒没太大关系,要随自己的量来,不要喝太多不要喝醉。古时候宴待宾客,无酒不成这礼仪。这里面就是儒家的处世哲学,讲究中庸。

“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在集市上买了酒、肉不要在路上吃太不雅观。一个君子时刻保持中正的做法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上。古时烹饪技术不高,要多放姜去寒、去腥味。

“祭于公,不宿肉”在公祭的时候肉要新鲜的。“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祭祀结束后会将祭品分给大夫,祭肉很珍贵但不能超过三天,不然就坏了。分到的大夫说明很受国君器重。

孔子堕三都之后,阻力很大,但孔子还是极力去推行,都看到希望了,因为鲁国国君受人挑拨,没有支持孔子,最终让孔子走的原因就是那年祭祀,别的人都分到了祭肉,鲁定公就没有把祭肉分给孔子。

“食不语,寝不言。”吃饭的时候,不要一边吃饭一边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要说话。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斋如也。”如果在家里祭祀,用瓜果蔬菜,把内心的赤诚表现出来。祖先并不在乎拿什么来祭祀它,提倡大家祭祀用瓜果蔬菜是最好的。

经典原文2:

席不正不坐。

内容简要2:

“席不正,不坐。” 席就是坐的位置,古人没有凳子,盘腿席地而坐,席如果不正的话,不坐。

这里处处都体现一个中字、一个正字,把礼节内在的中正贯彻到饮食中,通过饮食每个人每天都要提醒自己要中正。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