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第276讲 卫灵公第十五 第3节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内容简要:

由,仲由,子路。孔子跟子路说这句话,要跟前面一段子路比较生气的去问孔老夫子“君子为什么会穷?”联系起来。

子路性格是较暴躁、直率,直率的人往往看不过别人犯错,对自己要求高,对别人的要求也高。

当子路看到很多人耐不住生活中的磨难,很生气,他会想这些人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够坚持君子的操守?

他把别人的软弱和自己的坚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种对照会让他的内心产生非常强的看不惯的心理,也就是嫉恶如仇。

嫉恶如仇当然是正义的,可是内心虽然正义,但是对于事情的发展是于事无补的,会徒增对人的怨恨,于君子的那颗中正之心来讲,是有所失的。

所以,孔子跟子路讲:“子路,你还不懂得人心,一个人真正能够懂得德行是很难的。” 

这里要知道两点:


第一,知道何为真正的德行;第二,是去坚守德行。

我们讲三达德“智、仁、勇”,很多人把智慧认为是小聪明,忘了智其实是智慧,是一种明辨是非的能力,淡然处事的心态,宁静淡泊的世界观。

仁,不是妇人之仁,不是假仁假义,而是发自内心的对别人痛苦的怜悯,对他人的同理心,是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一种愿力。

勇不是匹夫之勇,而是一种对自我的坚守,对道义的执着。

当一个人对这些德行理解很透彻的时候,他的价值观就树立起来了。

孔子说“知德者鲜矣。”第一是指知道这些德行,并且能够深刻、立体的认知这些德行的人是很少的。

如果能够深刻的认知、建立这些德行,一个人的价值观就已经树立起来了,而事实上具备这样价值观的人是不多的。

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学习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然后沿着这个价值观去前行。

第二,知道坚守。有很多学习了很久的人,能够讲出来什么叫智、仁、勇,什么叫仁、义、礼、智、信,什么叫六度波罗蜜。

但是当现实情况超出了他的能力或者心性可以承受的范围,他立马会被外在的困难或者自己的情绪带偏、带跑,而不能够坚守。

坚持的力量不够,不知道去坚守,就像孔子所说的“人皆曰予知,而不能期月守也。”不能守中庸,不能像颜回那样“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这都是因为人会随着自己的知见、习性而跑偏。而能知、能守这二者是能够把德行充分发挥出来的力量。

所以孔子告诉子路,能够知道德行的人是很少的,嫉恶如仇去埋怨他们,或者说对他们愤怒都是没有用的,你要做的是让他们能够一步一步的往上走。

百姓要教,人是可以教会的,让他可以先一步步的去做点好事情,积累一点心性,然后再慢慢学,慢慢成长,人很难一步登天,要下学而上达。

孔子其实是拿自己这一生教书育人的经验告诉子路,人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顺着人性来,慢慢建立认知,建立价值观,坚守价值观,从而达到完美的人格。

对我们来讲,要一分为二。我们学了那么久,要坚守、要明德,不能对自己讲慢慢来,要严格要求自己。

对于别人就要知道“知德者鲜矣。”要给人时间,给人路径,给人阶梯,不要苛责,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