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第90讲【离娄章句上】(27)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内容简要: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孟子在这一节里面谈论了'仁义礼智’落到最根本处,到底是什么?因为我们平常在讲仁义礼智的时候,很多人会解释很多。之所以解释会很多,是因为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谈的。那么孟子他现在说'仁义礼智’之实,就是在讲最实质性的、最本质性的根基。

“仁之实、事亲是也”,仁爱落到最本质处就是对亲人的一种顺从和令亲人喜悦的能力,称之为'事亲是也’。

儒家讲的是'亲爱’,这个观点在前面的章节中也谈到过“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所以'事亲’其实是人散发仁爱最近的一个点,也是最平实之处。所以'实’可以把它看作为大实话。最坦白的来讲就是这样,也是人最能够反省的地方。仁之实是事亲,这边的亲特指父母双亲。

义之实是从兄,是指对自己的兄长好。为何称此为义呢?因为义是一个标准。这在很多人听来感觉这东西有点不科学、不民主,我凭什么听哥哥的?但其实想一想,所谓的民主就一定民主吗?

现在10个人要决定一个事情投票。最后结果是6对4,难道代表4的那一方,他就没有权利吗?就一定错了吗?并非如此。只是决策时需要这么一个规则,所以4听6的。那么对于兄长与弟弟,实际上也是如此,它就是一个规则。所以弟弟听兄长的,弟弟辅佐兄长,这是义的实。

当然不管是事亲也好,从兄也好,首先是心悦诚服的对父母好,遵从兄长;如果父母和兄长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其改善、改进,这二者并没有冲突,而这种改善改进都是建立在内心赤诚当中,不会生起对父母的怨恨来。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做不到孝悌,就是因为这一点。

每个人都知道要对父母好,要听兄长的,可兄长跟父母有做的不对的时候,或者你认为不对的时候,心中的怨气就会产生;怨气产生之后,就把自己内心应有的敬和爱给冲掉了。

取而代之的是用的是自己的暴戾之气去对待兄长跟父母,认为自己是对的;这就是从仁义走向不仁义的根本原因。儒家有一句话叫“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里并不是指父母做的完全正确,这么想也是不科学的。而所谓“无不是之父母”,真正指的是作为子女不去认为也不去指责父母的不对;如果父母亲真的有不对,耐下性子来,或者用自己的方式去弥补;这是作为一个子女或者说兄弟应该做的事情。

这叫做义之实,从兄是也。如果单纯的从兄和爱亲,而父兄也足够让我们去从和爱的话,这个道实际上是很容易遵守的,而难以遵守的恰恰是人性都有弱点。

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

所以在碰到问题的时候,需要智。于是接下来孟子说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这里的'知’不仅仅是知道,而是明了的意思。

像刚才所谈到的父兄做的很正确,我们该如何做?父兄做的不正确,我们又该如何做?你遇到像舜那样子的父兄该怎么做?等等。在碰到各种问题的时候,你始终是清晰明了的执行仁义,让事情更好的往前推动,这就叫知斯二者弗去,叫知之明而行之笃。把需要辩证的内容统统去辩证清楚,称之为智。

所以何为智啊?把是非之心弄清楚,然后坚定信念不动摇的执行仁义,称之为智。

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那么何为礼?孟子说,“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用礼节来制约,文,用音乐来修饰。一个节一个文,二者搭配起来,把事亲跟从兄二者做成一个规范,这就称之为礼。

乐之实,乐斯二者。对事亲跟从兄都打心底里认可,并深信这样才能够使家庭和睦,天下太平,所以心甘情愿、心悦诚服的乐斯二者,如此去做,开心快乐就产生了。这就好像春雨过后的春笋一样,全部由然而生、生机蓬勃,一旦升起来就会源源不断很难停止。看着父母开心,家庭氛围其乐融融,内心的喜乐停不下来就会“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儒家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家弄得和睦,国家就能太平。孟子把仁义礼智乐写在文章里面,让我们理解事亲和从兄的齐家之道,其实是贯彻了儒家的核心思想在里面的。《大学》里面所说的“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正是这个意思。希望大家能够深刻体会和践行仁义礼智乐。

经典原文: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