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第101讲【离娄章句下】(10)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内容简要:

“仲尼不为已甚者。”这是一句孟子的感慨,是说孔子不做的事情太多了。很多人读到这一句,会感到很茫然。孟子这是什么意思呢?怎么说孔子不做的事情太多了?甚:太多、过分,孔子 “不为 ”已经到了过分的程度。

那么孟子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回到前面第八小节,孟子说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熟悉《道德经》的人会对“为无为,方能无不为”这句话有印象,那么这两句话意思完全是一致的。如果再把孟子说“仲尼不为已甚者。”这句话联系起来,就可以理解为:孔子是把无为做到极致的一个人。

因为孔子把无为做到了极致,所以才能够影响中国2500多年,并且还将持续影响下去,这种影响就是“无不为,有所为”。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孟子为什么说孔子把无为做到了过分的程度? (“仲尼不为已甚者”),我们举两个例子。

孔子有个学生叫冉求,去给季氏做家臣,两年不到帮季氏的家产翻了两番,季氏很开心,说孔子教的学生真好,帮我的GDP翻了两番。孔子听到之后,没觉得脸上有光,反而把弟子召集起来说“冉求非吾徒也,而后相见,可鸣鼓而攻之”。

意思是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了,以后如果你们战场相见,就鸣鼓攻击,不要念什么同门之情。别人就很纳闷,说夫子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因为孔子一向教他们传播德行与帮助百姓,而冉求他光想着如何去增加季氏的钱财,却使百姓变得苦不堪言,所以孔子才会这么说。

另外一个案例是:有学生问孔子菜怎么种,夫子说不会,你去问老农。他又问夫子花怎么种,夫子说我也不会,你去问花匠,他比我精通多了。学生说,夫子你怎么这不会那也不会,夫子说是的,我只会做君子,别的我确实不会。所以可见孔子不是一个百事通。

再比如有一次子路问孔子,说夫子卫灵公这一次回心转意了,想真的请你出山,你接下来准备怎么做?夫子并没有像子路那么兴奋,他只是淡淡的说,先把这个名分给捋顺了,不然的话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子路一听,摸不着头脑,还说夫子你太迂腐了。孔子说不是我迂腐,因为名不正,后面一切都正不了,所以你急也没用。果然卫灵公的回心转意,只是说说而已。

从这三个例子大家其实都能看到,孔子好像都在 “不为”,不为钱财的利,不为万事通的名;他明确告诉别人,有些事我是不会做的。他也不为 “非己之政”,叫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像别人问子贡,孔子的官是从哪来的?是求之于?与之于?子贡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不是求来的。

那么综上,大家是否能够慢慢的理出来一个孔子的形象,他确实是有很多个 “不为(二声)”,那他在 “为(二声)”什么?

他在 “为己”,他在尽自己的本分。他 “为(二声)己”而不 “为(四声)己”。“在其位则谋其政”、著书立说泽被后世,这是孔子做的事情;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孔子做的事情;读书读的韦编三绝;删述六经到生命最后一刻;教育三千弟子;环游世界;他在做自己,但这些都不是为自己。

大家能够发现孔子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不做任何不属于自己本分的事情,别人也诱惑不到他,所以外面的功名利禄无法牵动他的心,这便是孔子的不为。能够懂孔子的人只有孟子。

孟子效仿孔子周游列国,齐王给他100镒黄金,他说你不做仁君,我不会要,而且立马就走。于是跑了一千里到了卫国,梁惠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你有什么好东西给我们国家,孟子说大王,我带了两个字 “仁义”。

滕文公、鲁平公,所有人问到孟子,孟子都说我有两个字“仁义”,你要不要?要,我们继续聊,不要,就再见。所以孟子也是一个“不为已甚者”。

这句话给今天很多人一个启示,我们今天带头的人,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生意赚钱,都贪多,什么都想要,结果就是什么都做不好。有为者太多就无法真正的有所为。真正的无为是尽到自己的本分,把自己君子的一面做出来,自然可以给到这个世界非常大的助力。否则今天想这个,明天想那个,终将一事无成。这个也学那个也学,学得来吗?学不来。《大学》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是指点我们把自己做好就够了。

所以“只有不为,方能有为”。天底下百分之九十的人不成功,不是因为没有目标,而是因为目标太多;不是没有方向,而是方向太多。反过来讲,方向太多等于没有方向,目标太多等于没有目标。相反,“反求诸己”做好自己的本分,认准一个目标并把它做扎实,像竹子一样往下扎根三年,必有所成。这便是 “无为”,但是可以 “无不为”。“有无”之间,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参悟。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