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22章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内容简要:

这一章,老子说了圣人是如何运用惟精惟一的那个本体,方法就是“抱一”这两个字。圣人始终是抱一的,抱一这种做法成为了天下人效仿的范例、模范、楷模。(式是范例的意思)

在抱一之前,它的原理就是“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就是第二十一章所说的“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为什么曲能全?枉能直?洼能盈?敝能新?少却能得?多反而会惑?

探究这些的过程当中,我们就从惚兮恍兮、恍兮惚兮的模模糊糊,慢慢的可以看到“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所以这一章其实是对二十一章的继续阐述。

曲则全,枉则直

曲和直是对立的,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曲就是把这个直线往中间缩,一缩中间就必定会弯弯曲曲。

很多人做事情,喜欢直接一点,说话喜欢直接一点,直接不是坏处,但是直接还是弯曲,要看所做的事情,所针对的对象。

比如我们的血管,人有动脉、静脉,还有无数的毛细血管,负责把血液流到我们全身的各个地方,如果血管都是很直的,就不能够流到我们的每一个指甲端,流到每一个毛细血管、神经末梢,所以有很粗的动脉,也有很细的毛细血管,只有这样才能够遍布全身。

整个地球的水系也是这样的,即便如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也是弯弯曲曲的,只有弯弯曲曲的,才能够流经更多更广的地方,支脉延伸到各个角落,才能够润泽万物。

孔老夫子说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也是曲,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法,就因为这样才能够润泽到更多的人。

所以,曲是曲自己,全是全天下;如果要直自己,那就曲天下了。圣人不争,他看到的是天下要全。像天地一样,太阳照射万物,所有的花草树木,雨露均沾,这就是曲则全,直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

把眼放在全天下,放在全上面,自己的做法一定会曲,而这个曲不是原则上的弯曲,而是方法、形式上的弯曲。

孟子说:“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是指原则上的枉;而老子说的“曲则全,枉则直。”是方法上的枉,这两者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本质上、原则上不能曲,不能枉,但方法上可以曲,可以枉。

枉己而直人,自己受一点委屈,多扛一点,这个枉不要紧,可以让别人变得更直,这是担当。吃亏是福,多付出,福兮祸之所倚,也便是这个道理。

所以惚兮恍兮,当我们只看到枉,只看到曲的时候,会很不乐意;而如果可以透过枉和曲看到由枉和曲所产生的全和直,我们就愿意这样去做了。

洼则盈,敝则新

洼是地面的凹陷处,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让细流故能成其广。海处于最低的位置,所以可以百川归海,地面只有凹陷处才能聚集水,人只有谦逊时才能听得进建议,才能有成长。

洼就是地表的凹陷处,人的谦逊处。地不洼,难以聚水;人不谦,难以修德。所以洼则盈,敝则新。

东西越用越旧,用旧了之后就会换新,把它恢复成新的样子。人也是这样,人要常常内省才能够改过自新,但是人如果没有什么精力,就体会不到自新的重要性,所以敝是指风霜的历练、磨练。

老子在前面讲到过“故能敝不新成”,是指人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不要随意无度的挥霍和使用,因为有可能敝之后新不了,一条道走到黑,所以人敝而内省,内省而能自新,就是敝则新。

《大学》里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也是这个意思。所以人要处于洼处、谦逊处,在经历风霜的同时,要让自己永葆初心。

少则得,多则惑

专注于一点,像老子说的“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心越是不放杂物,少有欲念,智慧越能显现,越能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越能长养自己的浩然正气,越能够让自己专气至柔而如婴儿。这样修德的人,就能得道了,叫少则得。

而欲念多的人,能力又不足,因为想的多,必然做的少,求而不得,空留遗恨,这便是多则惑。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戒骄、戒躁便是此意。

是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以上的六点,就是惚兮恍兮的过程。我们把它参破之后,能够守曲、守枉、守洼、守敝、守少、戒多;这便是“圣人的抱一为天下式。”

能够守住曲、枉、洼、敝、少,就不会把自己的见解摆在外面,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别人争辩,因为那不是曲,不是枉,是直,是炫耀。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于是,懂得抱一的人,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叫不自见,故明;不会以自己的为唯一正确答案,这就是谦、洼,反而他正确的地方能够被人认可,叫不自是,故彰。

虽然有功劳,但是从来不说自己有功劳,正因为如此,群众能够看见你的功劳,谁也夺不走,叫不自伐,故有功;不以自己为厉害,叫不至矜,故长,以为自己很厉害,反而就难以进步了。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这四个都是以我为主,想多得一点,不能够处于谦逊之位,不能曲,不能枉,属于争,与别人相争,就会与别人对抗,就会收到很多人的挤压,反而不争,人理性了,实事求是看到你的成绩。

你不理性,看不到就看不到,你理性,看到也就看到,我无所谓的心态,我“以阅众甫”,“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没关系,“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你看到,我在那儿,你看不到,我也在那儿。

争者,你与人争,人与你争;不争者,人要取,自来取,人要舍,自去舍,与我毫不相干。如此,人生坦荡荡,道亦是如此,就像太阳照射万物生长,太阳没有向万物邀功劳。

我们轰轰烈烈的开发太阳能,解决了能源的问题,太阳也没有邀劳,不管怎样都照射,没有关系,这就是不争,没有人能跟太阳争。我们要学的就是这种不争,但是又自强。

这二者紧密联系,学天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成全而归之。

古人所说的曲则全,不是忽悠我们,你去做了,德行就慢慢在身上展现出来,我们就能明白天地为而不争那种厚重的内涵。

人与天地万物本是一体,圣人以阅众甫,已为我们开示恍惚之理,窈兮冥兮之精,就是让我们抱一,所以曲则全,枉则直,是非虚言也,我辈当用之、守之,则得全而归之。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