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秦诸子的运气与机会

 慧然 2022-03-09

纪念馆的介绍是这样写的:

王选主要致力于文字,图形,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主持研究的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引发了中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一场技术革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被誉为当代“毕昇”。

参观完一圈,从王生活的家庭环境,以及其幼时的阅读材料,会发现其实他是成长在非常“传统”的家里面的。复原的一个大厅,从屋内陈设到楹联的内容,非常老派。我们简单说下,这是图片。

图片

大家注意这个大厅的陈设,是按照“正态”的太极图格局来设置的。

上位是两把椅子(位),是为太极生两仪(天地结构和父母结构),下位是四把椅子(位),是为两仪生四象,当然后面还有两句,四象生八卦,八卦演太极。

大家再注意木几上放的两个盆景,分别是青色的草木和灰白的石头,这其实对应的是东方的震位和西方的兑位,震为木,兑为金。

图片

而且这个太极格局的驱动核心在于什么呢?答案就藏在那副楹联之中,是这么说的:

道德根于孝悌,清白传之子孙。

看过我们前面文章的同学应该对孝悌这个关系不陌生。我们说孝弟这个关系即是先天的,又是后天的(孝悌)。

因为她是先天的,所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法竞争的,命定的,不可规范的;同时又是后天的,因而是可以养育含蓄的,可以教育积累的。

这句话将儒道都写进去了,又认为道家的玄德与儒家的心德在先天之境位是重合的。这里我们暂且不细究了。

“德”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今天暂时说下。宋儒将“德”训为“得”,这是从“宋易”来说的,或者说义理易。

按照我们今天的说法,“德”可以暂且理解为“特征”或者说“属性”,而且这个“特征”是有专门的描述对象的,那就是“太极”,太极生两仪,分别为“文德”和“武德”,也就是说太极有两种不同的特征或者说属性。

先秦诸子中,以“德”来建立自己学说的有三家,分别是道家的“玄(道)德”,儒家的“心德”以及阴阳家的“五德”。

今天我们重点说下,为啥称儒家的为心德呢?

图片

(这是早期文字中“德”字的写法)

还是从甲骨文里面发现的,大家留意去看甲骨文的演变,在宗周时期,“竖心旁”或者说“心”的使用就越来越频繁了。

对古文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统计一下甲骨文中和金文中“心”字出现的频率,以及带有“心”字文字的演变过程,顺着这条路摸下去应该能够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

图片

(这是演变之后的)

比如说“德”,带心字的德也是晚出的,再比如“悌”,是从“弟”演变过来的。不带心为先天,带心的为后天,“心”在宗周和儒家里面有特殊的意义,大家注意区分。我个人对于儒家的态度是比较复杂(儒家区别于孔门),这里暂且不表。

“弟”在早期只是表示缠绕的一种先后关系。我们也从“弟”古文字的演变来拆解一下。

图片

'',这是一个会意字。字形的中间是一件冷兵器''+缠绕兵器的''(绳带)构成,两形会意:用绳子一道一道的依次缠绕兵器的木柄。

因一圈圈次第缠绕,所以产生了先后次序的字义在古代,兵器的木柄质量好坏,不仅会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危,也是关系到一場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史书记载,古人制作兵器的木柄,通常选用硬度和韧度都非常好的白蜡木棍,在棍的外面用57片细长的竹条包裹,然后用丝麻缠绕,再刷上漆,这样精心制作的柄柔韧度和强度都非常高,使用时还不会因反震力而伤及手腕。

''的本义为'依次缠绕'。本义消失后,小篆在上部添了''另造''代替。''由缠绕的次序,延伸泛指次序、次第。

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弟像绳索束弋之形,绳之束弋,展转围绕,势如螺旋,而次弟之义生焉。'

有若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门注重其中的先后关系(先后关系这种思想在儒家另外的经典《大学》中有所发展:“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以及其所蕴含的军事内涵在其中

而其中的军事内涵,如果不了解古文字,根本不会往那个方向去想。所以我们的注解,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最为贴近孔子和有若思想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说得通。

这段时间研究先秦诸子,他们都有自己的铠甲也有自己的软肋,这点在司马迁的《论六家要旨》说的非常好,可以说是简要的诸子思想大纲(附在后面)。

那么是什么让他们交织着不同的命运呢?看过来看过去,还是“运气”以及“机会”,虽有通天之志,非运则不达。2022.3.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