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十岁左右算老人吗?心理学家:这只是一个过渡阶段

 谢耳朵馆长 2022-03-09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人类诞生之初,人类的寿命极短,因为当时的人类没有能力去对抗外界带来的任何伤害。
而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因此,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到达了50岁到60岁左右,因此也就有了人到七十古来稀的说法,因为在那个时候,能够活到70岁的人非常少。
然而到了现代,物质生活丰富,医疗水平也到达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人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能够活到70岁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很多老人能够活到90岁,100岁。
现代,无论是从人们自身的身体而言,还是外在的生活条件而言,都比古代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因此,人们即使到了60岁或70岁,他们的精神风貌与身体状态却能够保持在一个十分年轻的状态。
现今我国法律规定的退休,年龄女性是55岁,而男性是60岁。那么就现代社会的环境而言,人们到了50岁到底算不算老人呢?

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是精神分析流派的代表性人物,他经过不断地研究和总结过后提出了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艾里克森将个体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分为了八个阶段。
在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Eight stage theory of personality development)中,50岁属于成年晚期,也就是成年期与老年期的过渡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们要完成的是自我完善与绝望期之间的冲突。如果人们能在这一时期完美的解决个人危机,就能够形成智慧的美德。
换句话讲,当人们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时候,应该主动地避免心中的一些消极情绪,积极的追求乐观的生活,并在最大程度上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人生的终极价值。

“老年丧失论”和“终身发展论”

“老年丧失论(Old age loss theory)”和“终身发展论(Lifelong development theory)”是发展心理学当中的理论。
前者指的是当个体进入50岁以后,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会像生理状态一样,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与衰退。而这种精神状况的下滑与衰退是不可逆现象
后者与前者恰恰相反,终身发展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应该贯穿于个体出生到死亡的全部阶段。个体不应该因为身体机能出现出现衰老而变得垂垂老矣,而是应该秉承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将自身发展与进步贯穿整个人生。
即使是到了,50岁,这个年龄阶段,人们也不应该放弃对生活的追求与希望。并且应该保持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感,不断地学习与进步。

老年心理学的视角(Geriatric Psychology)

老年心理学针对的是个体老年时期会出现的一些心理特征以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在发展心理学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最早起始于20世纪中后期,其最重要的代表作是霍尔的《衰老》。
老年心理学的观点指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个体会在内心中产生一种“回归”的心理历程。
在此之后,这个观点会对个体产生许多影响。例如,一部分即将跨入50岁的个体,会通过学习此观点,将自己的身心状态与身体状态调整到比较年轻的状态。
与此同时,拥护这种观点的人们会开始产生不服老的心态,他们甚至会开始加强对自己身体素质的锻炼,以此来对抗衰老给自己带来的身体机能衰退。
因此在这个层面上来看,人到了50岁,这个阶段属实不能算老人,它只是中年后期,是一个向老年期过渡的阶段。老年心理学认为,个体会因为得到健康的身体,从而获得更加坚定的精神力量。

IKIGAL生活的意义

IKIGAL指的是个体生存的价值与活着的意义。换句话,讲人活在世界上就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生活在无限的希望当中,充满幸福和放松地活着,这就IKIGA的真正含义。
以日本为例,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生活压力较大的国家,生活在日本就要接受快节奏的生活以及巨大的工作压力,但是,日本民众的平均寿命长达80岁,在全世界范围内也算是排名较高的国家。而他们长寿的秘诀就IKIGAL。
总体而言就是希望人们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对抗衰老,降低衰老对自己的影响。
只要能够保持一个年轻的心态,身体机能的衰退对于人们而言就不值一提。只要我们能够保持心中有光,那么走到哪里都是万里无云。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