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帆平台六周年庆访谈】燕河:我与云帆这些年

 云帆诗友会 2022-03-10


【风雨同舟】

云帆平台六周年庆访谈录

燕河:我与云帆这些年


简介

燕河,教育工作者,定居北京。留社社员,为社社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一、云帆平台2016年2月创立,同年6月您和曹初阳就在北京见面,这也是云帆编辑第一次参与诗人雅集。您能不能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


燕河其实这次见面是很偶然的,当时是楚家冲要组织一次聚会,但他没说都有谁参加,结果我到场之后发现,这一桌子人我都认识,其中就有曹初阳。之前和曹初阳在网络上是很熟悉的,但这是第一次见面,所以感觉非常惊喜。而其他人也都我是认识的,所以大家聊得特别开心。那时候云帆刚刚创立,因此曹初阳也就和大家说了云帆这个事情,因为我和大家比较熟,所以我也介绍了曹初阳和云帆的一些情况,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通过这次聚会,曹初阳和云帆被网络上一些诗词创作名家或中坚力量所了解,这是件好事。

要说起我是怎么和曹初阳认识的,时间还得往前推。之前网络旧体诗坛和各地诗词学会不是一回事。写诗词的人本来就少,而网络诗坛中是一些当时能够上网的人,就更小众一些。线下诗坛,一般都通过各类诗词学会开展活动。网络旧体诗坛形成后很长时间,第一个网络诗词教学平台“诗词世界”出现,在它之前,应该没有这种在网络上进行诗词教学的平台。我偶然看到“诗词世界”当时要招教学老师的广告,就报名了。有一天,有个学员说认识一个叫曹初阳的人,也写诗,也想开办一个网络诗词平台,想介绍我认识,所以就这样认识了。曹初阳,当时给我的第一印象,感觉就是真诚,有热情。要知道,做这种诗词公益,特别需要这种热情,这种劲头。当时,曹初阳对云帆的定位应该就是诗词推广与宣传,他想让诗词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也想让大家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好诗词。我挺赞同他这个想法,所以愿意支持他,帮忙出一些主意啊,介绍一些当代诗词创作高手、名家等给他认识,帮他宣传推广。由于我个人的成长环境和工作原因,我对时事政治和宣传工作的问题可能比较敏感一点,在云帆发展过程中,我有时会提醒曹初阳重视宣传和平台形象的问题,也会帮忙把关。记得有一次,云帆活动中出现了一个诗友抄袭的事,具体情境记不清楚了,影响比较大。曹初阳脾气急,就立刻写了一个公告,我觉得这个公告表达不是特别好,就帮他重写了一份儿,不过最后他因为懒得改,也没用,哈哈……这些年,我是看着云帆成长的,自己觉得有这个义务去“保驾护航”。当然了,曹初阳和云帆从零起步,当中是非常艰苦的,曹初阳自己出钱出力,虽然我们可以帮忙做一些推介之类的事,但最累最操心的还是他,他为做好云帆所付出的心力,非常了不起,这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二、您在诗词圈一向以特立独行著称,但您一直以云帆为友,一直与曹初阳保持良好私人关系,除了您两都姓曹,还因为什么?

燕河我在诗坛比较特别,因为我不喜欢参加各种门派,也不拜师,不收徒(仅有的两个徒弟一个是天涯时期开玩笑的,还有一个是柳色,当年被蔡云超从军持那边抢过来塞给我的,我也基本上一直当她是平辈论交),加入的一两个社团也是因为老朋友的缘故。

其实就是在给云帆“保驾护航”的过程中,我与曹初阳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俩都姓曹,向别人介绍的时候,都是说“这是我本家……”云云。我们合作是非常愉快的,因为诗词推广本来就是公益,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当然了,具体归结起来有几点原因,第一呢,因为大家有共同目标,第二呢,因为合作比较好,相互信任,第三呢,大家都用善意的方式进行交流。在对云帆的问题上,他对我的意见是非常尊重的,我们一直都是求同存异,可能会有不同意见,但也是开诚布公讨论。他对诗词的热情,云帆的公益性,以及他本人良好品质吧,促使我们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三、能否请您对当代旧诗写作的现状作一番全景式的简介,存在哪些圈子、流派和风格?都有哪些代表性的诗人和作品?您自己属于这当中的哪一类人?旧诗作者是否呈现出职业和年龄上的特征?旧诗主要的读者对象是哪些人?

燕河我先说一说网络诗坛发展的情况吧。早期诗坛是比较零散的,因为大家都刚开始上网,也是通过上网交流以后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旧体诗创作者,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兴奋之余,大家首先是团结,要认识同道,要“抱团儿”,当时在一些大平台,比如网易、天涯等地,集中了很多同道。天涯“诗词比兴”的水平当时是非常高的,吸纳了很多高手,那应该是2000年左右。当时,可以说,一个创作者要想得到网络旧体诗坛认可,首先就要在“诗词比兴”里得到认可——可见当时的影响力。2000年到2004年是天涯“诗词比兴”的一个黄金时期,也是旧体诗词的一个黄金时期。然后就有了一些论坛,像菊斋啊、流觞亭啊、六艺啊诗三百等等,如雨后春笋,一一出现。大家会依据各自的风格、品味甚至学术倾向的不同,参与到不同的论坛中去,俗话说的“人以群分”嘛,不过并不是各立山头,人员之间还是相互流动互通有无。这个时期也慢慢过去了,这时候诗社就出现了,大家纷纷结社。后来,随着互联网发展,论坛也没落了,被一些社交平台取代。比如菊斋的关停,是网络旧体诗坛一个划时代的事情,大家还搞了纪念活动。再后来网络旧体诗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各个公众号的建设,包括诗词作品集啊、诗人作品专辑啊、诗社作品集等等,是旧体诗词作品新的形式。那么云帆的发展呢,应该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从历史角度来看的话,云帆可以算是公众号时期一个“旗舰”式的存在,参与成员最多,规模最大,影响力不俗。但是也会有一个问题,就是诗词本身是小众文化,而云帆想成为“小众”里的“大众”,其整体创作水平势必无法做到“高尖精”,当然了,云帆的优势在于涵盖面广,是对当代旧体诗词网络创作生态及创作水准的全面展示,这也是她独特的地方。

至于圈子流派,我觉得目前无法评判。如果根据“师承”来分,同一师门的弟子,创作风格有时也是存在很大不同的;从诗社来分,也不合适,因为很多人可能在不同的诗社,各类风格创作都有涉猎;根据地域来划分,也同样不好,毕竟现在网络的普及已经消除了地域的隔阂。我觉得诗词创作流派的划分为时过早,过50年、100年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个时期的诗词作品,可能才能真正看出一些模糊的轮廓。

我经常说,经历过网络旧体诗坛早期建设(大概从1999年到2008年这个阶段)的人,都绝非泛泛之辈,那时网络旧体诗坛没有那么多外在的标签,一切是用作品说话,而能在网络旧体诗坛“丛林法则”中“活”下来,坚持到现在的人,绝对是有真实水平的。现在这些人有的仍在进行诗词创作,只不过更多只愿意在“小圈子”里活动,有些人喜欢“隐藏”起来。像我这种经常问候问候老朋友、给这个那个朋友点个赞、还去认识年轻诗友的人,其实并不多了。我觉得曹初阳可以再去“挖掘”这部分人,去寻找那些“退下来”的早期网络诗坛诗人,随着微信公众号阶段的出现,有些人又开始新一轮创作高峰。而且这些人的诗作水平确实高,对云帆进一步提高“高度”是有帮助的。

四、有人说:年轻人泥古,年长者老干,您怎么看?您认为旧诗写作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禀性和知识结构?比如需要阅读哪些书籍,增加哪些阅历,培养哪些品格?您怎么看待人品与诗品的关系?您怎么看得诗词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您怎么看待平水韵与通韵之争?

燕河: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好的诗词学习条件,外界也提供了很多辅助,比如能很容易看到相关的书籍,有很多人愿意教他们,大学里也成立各种诗社之类的组织。但是也因此年轻人所接触的环境太杂了,选择变得困难。有些年轻人会有老干体的现象,作品像顺口溜,比较浅薄;而还有一些年轻人是另一个极端,没有多少对世界的广泛认知与生活阅历,却喜欢在作品里说“大话”,泥古而空洞。年轻人的诗词学习,还是要多读书,多读古人作品,形成好的语感,开阔眼界,同时要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感受,学会用诗词的方式表达出来,避免说空话套话。读书,一定要先从读古人选集开始,到一定程度后再读全集,因为选集里全是经典的好的作品,全集的话就有一般的甚至是不好的作品,毕竟再著名的诗人也有不好的作品。读好作品,是提高自身水平的关键。

我觉得诗品和人品之间是没有关系的。因为诗词是语言的修养,是一种习惯,和诗人的气度、性格有关系,但和人的道德品质关系不大。一些人品低劣,做过不少坏事的人,但诗写得很好,水平很高。如果诗的语言本身就很猥琐,语言品味很糟糕,那么这个人的人品肯定不咋地,但如果换过来说,诗写得好,人品就一定好吗?未必。因为这不是一个对等的东西。
关于传承和创新,我多年观察,高手都重传承,很少谈创新,相反,什么都不懂的人喊创新喊得最响亮。初学者而想“创新”的人,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传承需要下功夫学习,而“创新”在他们看来只要会“打破”就可以,自然就是捷径。郭德纲有一段话说得很对,创新可以,但一定是内行才能“创新”,外行创什么新?初学者创什么新?所以我不是特别赞同现在所谓的一些“创新”。

关于平水韵和通韵,第一,平水韵的出现要晚于诗词,但他是对前代诗歌创作情况的一些总结,是有理论性有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按照平水韵去写,不管水平如何,不会太离谱,平水韵应该被继承下去,这是应该明确的。第二,有人说现在很多发音和古代不一样了,所以平水韵不能用了。我建议他们去读陈仁德先生的文章,平水韵中大多数的字还是现在的读音,不同的只是少数。所以平水韵用起来难度并不大,用习惯了自然也就记住了。第三,平水韵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能够流传到现在,这个系统能得到全国通用,肯定有其原因。如果有些人硬要搞创新,就一定会比平水韵强吗?实用性方面可行吗?对经过实践检验过的东西,不能盲目的废掉,不然就是败家子。我还发现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网络旧体诗坛早期,有一些创作者是从新韵开始的,随着创作水平的提高,这些人都选择了平水韵,这也证明了平水韵有其高妙之处。

我个人学诗是曲折的过程。我十二岁开始写诗,但那时候因为是自学,根本不知道写诗词需要格律。一直到十五岁,读了王力的《诗词格律》,才知道写诗还有“格律”这回事儿,才开始按照格律来进行诗词创作。不过,我认为弯路也有别样的风景,认真进行的训练永远不会白费。说到这里,还有一点可能对年轻人有所帮助,就是高手的“点拨”。我从十二岁开始写诗,等到上大学的时候,已经写了好多年,但因为周围也没有人写旧体诗,自己也没什么人生阅历,所以创作水平始终卡在某处。后来听叶嘉莹先生讲座,听她讲到“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我突然顿悟了,突然就知道应该怎么写诗词了。我一直觉得诗词普及这件事非常重要,云帆在做的事情就是“普及”,这件事要继续坚持下去,外界有质疑、有批评,诗友整体写作水平现在可能很一般,都不应该成为放弃的理由。坚持做下去,对诗词的推广、对年轻人诗词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五、据悉,当代诗词写作者达500万,但较之于14亿人口的基数,无疑是小众,而云帆平台这几年知名度美誉度一路走高,已经成为小众中的大众。有些诗词作手,选择逐渐“淡出江湖”,其作品仅在极其小众平台发表或是仅对自己可见,您近几年公开发表的作品也较往年少了很多,是什么原因呢?

燕河:很多人淡出江湖吧,一方面是年轻的时候,事情少,有大量的创作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事情越来越多,精力越来越少,就没有时间做诗词创作。另一方面呢,也存在别的原因,比如说突然到了创作瓶颈阶段,这也是很常见的事情。就像我,从2004年到2009年,我一个字都没写过,可2009年之后,突然又捡起来了。所以呢,你不能说因为一段时间,某些人淡出创作圈子,写的少了,就说某些人的创作不行了。不是这样子的,诗词创作,也是有阶段性的,受个人生活影响,也受创作大环境影响,比如说创作者的诗词风格与这段时期社会上所流行的风格不一致,可能这个阶段他就少受到关注,感觉也没什么突出的作品。还有一个原因,现在旧体诗坛越来越喧嚣,使一部分喜欢潜心沉浸的人不愿意在各种网络平台“晒”自己的作品。我也听一些人提到过,不愿意在一些诗词公众号发表作品,认为这些公众号发表的作品水平参差不齐,会影响自己。说到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云帆可以加强诗词水平的分层,虽然是做诗词普及,但也需要有更多一点的高手来提高影响力,而这些“高手”不能完全依靠曹初阳私人关系来维系,也要靠云帆所发表作品的水准来吸引。

六、云帆一直推崇用诗词“记录当代,书写生活”,现代语入诗已经逐渐成为当代诗词创作的趋势,对此,您有什么高见?现代语入诗,或通俗,或清新,如何把握这个尺度? 

燕河:现代语入诗词,不是不可以,而是你在创作的时候如何去用现代语。古人其实也在用他们的“当代语”入诗词,近代一些诗人也用新鲜词语入诗,用得巧妙就可以出彩,不论是写物还是叙事,都可以。我认为这其实和用什么时代的词语关系并不大。诗词也好,作文也好,语言是思维,有逻辑在里面。有些人诗词写不好,其实你看他写作文,同样也写不好。我们看有些人语感熟练之后,感觉就能写出好作品来了,其实是他本身的语言功底好,逻辑思维好,这与一个人的文学修养有很大的关系,而与是否是用了“新词”关系并不大。当然,我们可以读今人的作品,就是了解,了解当代人如何写诗、创作,如果自己感兴趣,可以进一步想要去学习旧体诗写作,这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我一直觉得,当代人学诗词还是要多读古人的东西,毕竟你要学习,要先继承,然后才能发展。

七、微信公众号在网络诗词论坛日渐式微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当代诗词在网络传播最重要的载体。但短视频异军突起,网络生态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深阅读的诗词如何与快时尚的即时交互式短视频创造性有机衔接,是摆在每一个诗词类微信公众平台面前共同的难题,对此,您怎么看?您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燕河:诗词是文字艺术,完全走视频化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诗词本身就是文字,如果做成视频,大脑中信息处理的位置都不一样,怎么可能达到诗词原来的效果。视频可以是推介手段,比如讲诗词、解读诗词一类,做一些动画、风景、人物、剧情类的视频进行辅助都可以,但是写诗过程的视频不要做。写诗,千万不要走视觉化,诗词就是文字的,文字处理是脑中形成具象,这是一种高级的思维。就像小孩子大脑发育,一个孩子小的时候可以看绘本漫画书,但等他10岁以后如果还在看漫画一类的书籍才行那么孩子的思维就会停滞这时应该是让他读文字看文字文字可以形成思维刺激提高想象力以及文字处理能力学诗词的过程包括诗词普及过程用视频没关系但是诗词写作用视频呈现不好表达在技术上也不好呈现可以是诗词朗诵,带着个人的理解去朗诵诗词作品。不过最好是古人的作品,因为诗无达诂,就算你理解的不对,阐释或表达不准确,也不会引起作者的不满。我自己也经常朗诵的,但我有个原则,不读活人的诗词作品。

如果是做诗词普及推广的话,谈话类和综艺类倒是好的模式。比如可以进行诗词访谈,或者类似“锵锵三人行”的模式,针对同一首作品里的一些问题,几个人一起讨论,各抒己见,做不同的解读,未必会达成共识,甚至会争吵,但这种讨论的“对抗性”本身就非常有吸引力,也能随时纠正大众一些错的理解或观念。当然做视频的话,对出镜人选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外形、谈吐是否幽默、有个人魅力等等,也需要有人做幕后,团队协作。

八、最后一个问题:您的作品具有哪些特质?能否结合一两首具体作品做一番自我解读?

燕河:我自己的作品就不做解读了,我觉得自己还在不断学习中。如果每一年都有每一年的进步在不断的读书学习过程中一个人的思想是有变化的,当思想到达一定高度一个境界以后,对同一事物你自然又有不同的感受,而且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创作时感觉想得会越来越深厚吧。现在我回过头去看以前的作品,有时候会觉得写得不行,但有时候又觉得也还可以,所以现在没法客观评价,就只能这样。

声明

        作品由云帆诗友会约稿,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赞赏不返还作者,部分图片转自网络,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版权人有异议,请联系编辑删除。

【云帆诗友会】微刊投稿须知

参看往期精彩:

【2022】女神节诗词大会

2021云帆“庐山·金秋名家笔会”圆满落幕

【重磅】云帆 || 2021金秋·庐山名家笔会

【云帆】辛丑重阳节诗词大会

【云帆】辛丑 七夕节诗词大会

【云帆·辛丑中秋特辑】乾坤同一瞬,举目各天涯

【云帆·2021】父亲节 诗词大会

【云帆辛丑端午诗会】云帆诗会总第472期

【云帆】2021 母亲节诗词大会

【云帆】青春诗会 || 2021

【云帆】2021 女神节诗词大会

【年度盛典】云帆·辛丑迎春大团拜

【云帆】庚子重阳节诗词大会

今月曾经照古人 || 云帆·庚子中秋节诗词大会

【云帆】庚子·七夕诗词大会

【云帆】2020·父亲节诗词大会

2020·云帆女神诗词大会

【云帆】2020·母亲节诗词大会

【云帆】2020 || 迎新诗词大会

【年度盛典】云帆·庚子迎春大团拜

【年度盛典】云帆己亥迎春大团拜暨平台创建三周年特辑

首届“云帆诗友历年佳作评选活动”获奖作品公示

【诗事快讯】云帆诗友会2019年会在庐山召开

己亥金秋·云帆庐山年会雅集(一)

己亥金秋·云帆庐山年会雅集(二)

己亥深秋·云帆庐山年会雅集(三)

己亥暮春·云帆庐山工作室雅集

已无峰可仰   且喜道能居 ——匡庐仰止八家吟

打开如下链接,赏读作者更多作品:

【当代诗人咏秋天·第三季】燕河 卷
相怜阶下草,似我旧时心--燕河词选

【当代诗家】燕河·丙申诗词选

【云帆名人堂】燕河·网事如斯 自在由心会,悲欢随物忘。


云帆团队


顾问(以接受邀请时间先后为序)

熊东遨 熊盛元 杨逸明 李树喜 钟振振 周啸天 邓世广 张海鸥 周燕婷 星汉 江岚 抱朴书生 方伟 丁欣 段维 林峰(香港) 胡迎建 魏新河 陈仁德 刘能英 南广勋 马建勋 周达 杨子怡 王玉明 凌泽欣 唐双宁 黄友富

法律顾问

李清安

策划(排名不分先后)

南国风笛 罗琦 扈超峰 李军 何其三 李静 韦树定 邢涛涛 韩保汇 小乙

诗教

阿朱 段维

外联(排名不分先后)

吴瑾 静如 左启顺 袁晓宏 陈兴 孙文 曹江宁 非也

编审(以年齿为序)

安全东 崔德煌 半隐庐 抱朴书生 宋善岭 萧雨涵 郎晓梅 崔杏花 唐颢宇

美编

张小红 牛应萍

收稿

牛应萍 木兮 邹志洪 雷彦 赵文涵 翰墨童 可观

执行主编

璐雨诗

云帆诗友·个人专辑集结号(不断添加中)

熊东遨  杨逸明 范诗银 李树喜 周笃文 陈永正 刘梦芙

熊盛元 钟振振 胡迎建 魏新河 周燕婷 郑欣淼 钱志熙

方伟 林峰 高昌 段维 丁欣 江岚 金水 星汉 苏俊 无名

刘庆霖 刘能英 陈仁德 邓世广 蔡世平  张海鸥 赵京战

萧雨涵 王蛰堪 半隐庐 崔德煌 崔杏花 唐颢宇 韦散木

抱朴书生 沈华维 苏些雩 张红果 武立胜  徐晋如 屈杰

潘泓 李子 阿朱 金锐 天许 深南 谢郎 罗伟 崔鲲 千山

周啸天 包德珍 廖国华 姚泉名 刘道平 郎晓梅 李葆国

安全东 何其三 孟依依 何智勇 吴化勇 萧剑勇 渠大白

唐双宁 张智深 陈逸卿 戴霖军 徐中美 李兴来 李宗原

宋彩霞 冉长春 林丫头 凌泽欣 耿立东 师红儒 廖海洋

杨强 雍平 鉴水 燕河 曹辉 曹阳 何静 吴瑾 宁静 赵英

莫真宝 李伟亮 王纪波 王海亮 莫雨涵 倾一阁 黄飞鹏

王玉明 何永沂 张家安 张晓虹 孔繁宇 王守仁 周泽安

汪冬霖 赵秀敏 曾俊甫 王连生 王超群 冯仲平 李增山

闫震 何革 李静 月白 楚成 慕白 郭七 郑杰 张栋 何强

楚家冲 陈思明 邢涛涛  黄友富 程运钦 李荣聪 陈晓敏

杨子怡 陈楚明 李俊儒 楼立剑 徐俊丽 孔祥庚 马旭升

唐云龙 陆玉梅 刘曙光 杨森翔 国印周 赵义山 张银华

马建勋 祁丽岩 周维芳  韩倚云 郭定乾 姚晓明 东阁茶

刘泽宇 董学增 扈超峰 张明新 林看云 胡文汉 刘南陔

史外外史 观棋不语 落雪听禅 眭谦 晋风 胡晓明 曾真

梦烟霏 杨春杰 汪良忠 刘英明  李梦痴 白秀萍 许洁华

倪昌盛 张芳君 李昊宸 马峥嵘 周路平 蔡红柳 曹树友

杨新跃 韩保汇 蒋世鸿 王善同 张庆辉 邓荣森 曹继梅

楚凌岚 时玉维 黄爱和 刘希波 查筱英 左启顺 张建章

风清 孙文 尤悠 梅庐 龙佩 匡晖 姜彬  黄莽 小雨 枫叶

染清尘 朱思丞 戴爱琴 彭中文 王映锦 邓寿康 沈鉴宇

南广勋 胡水莲 华慧娟 侯兴黉 海天风 马建华 张力夫

张海燕 杨勇民 夜轻寒 风马驴 郑晓京 杨景乔 王柳华

黄金辉 陈志文 冯恩泽 程良宝 熊华禄 周吉潭 孙临清

南风 非也 木樨 玉蟾 何鹤 曹谦 潘松 桐荫 安儿 月儿

王海娜 毛谷风 程裕祯 李如意 蒋有亮 哈声礼 陈雅国

周学锋 周向东 严锦尧 蒋昌典 刘太品 杨益安 傅筱萍

巴晓芳 柳金虎 汪时健 郭亚军 李正安 陶永德 王惠玲

孙才 张奕 雨虹 老胡 文裳 陈越 刘燕 晓梦 眉卿 王琼

傅占魁 褚宝增 邵天柱 冷迎春 刘红霞 段兴朝 孔祥金

辜学超 朱泽民 陈少聪 晏水珍 王惠玲 邬小香 刘秦文

顾青翎 王瀚林 苏小隐 武建东 燕雁无心 天然 泰然

梦欣 文弱 卢星 马征 张琳 樊令 大凡 高寒 郑毅 于勇

王悦笛 翁寒春 杨名忠 熊天锡 黄启深 詹三霞 李晓明

潘乐乐 江合友 郭宝国 阮莉萍 雷海基 张正清 刘金平

王永江 沈尘色 程章灿 许建军 涂宏飞 姚从新 王红娟

李海彪 张彦彬 刘清天 周逢俊 钟子邦 张岩山 张伯晋

张和平 胡平贵 横道子 陈麦岐 陈显赫 闫双时 杨宝翔

李清安 余秀玲 罗小娟 李瑞河 黄小遐 洪君默 宋晓光

陈少平 林志雄 康永恒 吴汉林 何乃政 诗影同春 郁犁

周达 潜斋 南风 杨敏 樵风 田茂 李兵 梁风 刘军 周晶

静如 瘦竹 玲珑 吴楠 苏燕 文森 秦凤 苏声 秋宝 周秦

范义坤 布凤华 金嗣水 李云桦 杨世龙 王继权 牛应萍

谢少承 梁二白 叶兆辉 蒋永桢 方跃明 张金英 陈金如

唐龙 胥奇 张洋 天放 静云、微灯 武斌 张雷 土土 小乙

安洪波 朱宁 玉启 蒿峰 鹿红丽 章剑钧 曹淑贞 曾继全

张青云 高语含 毛薆松 狐公子 紫菩提 卢金伟 袁绍藻

成文生 杨立新 赵清莆 梅玮峰 陈秋莲 魏丹 相看不厌

郑力 王一舸 六也 饶惠熙 韩开景 王惠维 曹国祥 吴容

胡长虹 向咏梅 梅凤云 蒋继辉 张颖娟 石晓玲 邱晓林

蒙显鹏 崔秀春 高志文 雨季 王聪颖 王改正 卓玉郎 

陈竹松 于虹霞 阙东明 徐吉鸿 吴长龄 周继舟 张建中

宋善岭 慧质兰心 芳芳 丰云 胡彭 紫筠 左云 戴庆生 

李文朝 吴洪滨 庄辉 健 李红星 刘正中 周红平 刘刚 

王国钦 云裳 青石 阿岑 祁连雪 方建飞 朱昌元 赵瑞松 

吴硕贤 邢建建 储昭时 郑登平 向志平 史耀华 陈金梅

马斗全 高朝先 何阳义 钟庸庸 肖芳珠 廖润昌 张幼鸣

卢冷夫 王少刚 郑安 楚雪 谢南容 王啸林 严秋林 秋词

张伟新 郭顺敏 蔡雨红 金越 程志远 卢竞芳 光头阿来

归樵 韩夫子 邓玉柱 郭子华 岳贵春 汪俊辉 杨树林

陈海洋 马星慧 周佐福 拾雨斋 徐中秋 李轶贤 周磊

石厉 詹强 文曦 高友群 曹新频 小鹿哟哟 虎岩三少

周坚桥 楚白起 陈姝棠 郑小粤 吴文彦 田成才 李歌甫

周文彰 孙和平 郭羊成 刘文 陈静 鲍海涛 毛瑞花 鸿雁

刘鲁宁 张志坚 龚晴宜 冰心无尘 翟向杰 牛能 赵秋凯

辛中发 黄祥寿 翰墨童 卢荻 何香懿 黄从明 岳春霞

郭通海 余智武 谭君 何江 付威 王湛梅 徐耿华 王远方

黄海涛 叶永新 白发科 王海燕 张小红 璐雨诗 曹初阳

燕河访谈录

刊头题字:魏新河;刊头动图:邓莉璇(马来西亚)

访谈主持人:小乙;编辑:璐雨诗

本专辑由云帆诗友会独家呈献,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