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诊分析(2022.3.10):IB期浸润性肺腺癌术后2年检查再报肺结节,要吃靶向药吗?

 名剑96t9rwg5ek 2022-03-10

网络问诊病例:

疾病描述:

2019年5月29日 ,患者做了胸腔镜手术 ,病理结果为IB期浸润性肺腺癌;

2021年6月24日,术后2年复查医生说是右侧也长了结节,让继续观察。这时心理负担明显变重。先后吃了奥悉替尼与伏美替尼,均不能耐受后停了;

从21年6月~22年2月底又做了4次检查。最后医生说右侧肺增加许多比较小的结节,不确定是炎症还是不好东西,还是定期复查。麻烦您看下增加这么多结节是不是复发了,建议我们下步怎样治疗比较好?这病有没有大问题还能挺多久?

希望得到的帮助:

问下是多发结节还是转移复发,去年5,6月份吃的奥西替尼不服,换的伏美替尼2个月心脏也受不了,就停了,隔了几个月发现增多的。下步怎样处理。谢谢!

术前影像报告和手术病理结果:

因为结友没有提供术前影像,所以只能看报告,我们发现是约1.2厘米的结节状磨玻璃样高密度影,影像的考虑是原位癌不除外。说明应该不是实性病灶或典型的混合磨玻璃结节,否则会报告考虑浸润性癌的可能更大些。

做了左下叶切除,病理示浸润性腺癌,贴泡型占70%,贴壁型占30%。虽然淋巴结阴性,但有脏层胸膜累及,所以术后分期算IB期。

后续随访报告及影像:

上图是2021年6月第一次报右肺发现结节时,我们见其描述是右叶间胸膜及左肺下叶结节影,大小才0.3-0.5厘米。具体是怎样的结节呢?我们来看看:

右侧叶间胸膜处微小高密度结节,怎么看也不像恶性呀!况且是左侧的IB期肺癌,难道转移跑到右侧叶间来?

左肺底微小实性结节,密度也过高,不似转移性。

而且在我的认知水平来看,IB期累及胸膜的肿瘤之所以要术后辅助治疗,最主要应该是因为怕肿瘤种植转移(已经累及脏层胸膜,如果突破了,理论上有可能种植)。说这么小的,才2厘米不到的,病理类型也不是高危的,会血行转移到同侧或对侧肺,那是可能性甚微的。所以要我看,2021年6月时的片子不能考虑转移性结节,但许多患者对肺癌都如惊弓之鸟,他们才不管病理亚型、大小或分期,反正是肺癌就觉得天都塌下来了,再有复查报结节,就一定要往转移复发去想的,所以这位病友也异常焦虑紧张。从其提供的病史资料来看,正是去年5、6月份吃奥悉替尼及伏美替尼,只是因为副作用明显,所以后来停了。但此后却在短短半年多时间里又查了四次CT,我们再来看最近的2022年2月复查时的CT图像:

这是最近一次的影像报告,说右侧叶间胸膜及左肺上叶、下叶结节影,大小0.1-0.5厘米,结论上写了“对比前片左肺上叶结节增多”。这让病人更加紧张,而且结节增多恰在停了靶向药之后!我们来看看这些结节像不像转移:

右上叶胸膜下长条状结节,边缘模糊,转移总不大像的

右侧叶裂处结节,微小,密度较高,边糊,也不太符合转移瘤吧

左肺多发结节吗?看着像是的,大小也符合报告描述的0.1-0.5厘米,但我在连续层面上看,这些基本上是血管,上下是连续的,除此之外没有找到其他什么明显的结节灶

左肺底这处倒可能是结节,不是血管,但三角形,密度又高,肿瘤是不像的

左肺尖部也有小簇状结节影,连续层面看也是血管影

再也找不到其他病灶了,我不知道影像报告是不是指这些。我想我仔细来回找了多次,也没有找到其他有价值的、有临床意义的结节,那至少风险总不大的。而这些结节似乎也都不可能是转移瘤。形态不像、发展状况也不像。

我的回复:

你发来的片子所见的小结节,密度高,邻近胸膜,不是肿瘤转移的样子,这是其一;手术病理示病灶不到2厘米,也没有淋巴结转移,也无高危亚型,只是累及胸膜,按常理也不至于血行转移到两肺,特别是右侧也有小结节。累及胸膜的危险主要是怕种植转移,应该表现为恶性胸腔积液以及胸膜种植。所以你这是不像的。个人以为不需要辅助治疗,只需定期随访,半年复查一次CT就可以了。靶向药不建议吃。真要吃,也要随访结节不断增大,或病理确转移时再考虑。何况真若血行转移,早治晚治又有多少区别?所以先放宽心,我觉得不大可能是转移。至于肺内病灶到底是什么,可能是炎性或纤维增生之类,部分是血管异常增粗或新生血管的关系,可以先不管。

感悟:

1、早期因累及胸膜的肿瘤诊断IB期的,术后随访若非大量胸腔积液或同侧胸膜增厚位不平或结节状,而是肺内小结节,特别是密度高的,微小的,两肺多发的,千万不要轻易诊断转移,也不要给患者模棱两可的意见。只需嘱其定期复查,比如4个月工半年。因为医生报告或谈话时告知不能除外转移,会给病人带来无比巨大的思想负担,甚至崩溃。我们退一步讲,即使真的血行转移,也是已经晚期,任何治疗治疗都是延长时间而已,早点干预与随访后结节持续增大,确认真的是转移再干预,预后能有多大区别?不置可否的意见给病人带来的精神压力反而对机体影响更大,吓都被吓死了;

2、影像科的同道书写报告时,不必过于担忧漏诊被判提责,从而找到小到1毫米的结节也给报出来,这样对肿瘤术后的病人压力很大,对体检的病人也有许多带来不小的焦虑。是否可以考虑3毫米以下或5毫米以下不要报,但把定期复查,而且要指出3个月、6个月,还是1年突出显示注明。当然这需要医疗鉴定部门也要有适当改变,不要反推回来,过于苛刻的要求医生。5亳米以下的结节真的影像特征还不明显,叫医生定良恶性有难度。大致只能是实性结节建议较短时间随访下,看有没有变化进展;磨玻璃结节随访若持续在,多为浸润前病变。如此而已!

3、我一直认为,术后IB期的辅助靶向治疗要慎重,要再细化分层决策。因为靶向药不是预防复发转移的药,也不是能治愈肺癌的药,那么对于这种累及胸膜的IB期,特别是病理亚型还好的,不是高危的,靶向治疗能获益否?随访到真有胸膜种植转移或胸水时再来治疗能有多大区别?医生的推荐要慎重。这可能不单是医疗资源的浪费,也是患者经济的损失、精神的折磨。

4、不管手术指征的把握还是术后辅助治疗的决策,如果我们从风险大小来考虑、从长远的生存时间是否获益来考虑,那么可能许多想法就会与现在不一样。就如前面讲的针对早期肺癌靶向药早吃晚吃有差别否?如果没差别就不必早吃;磨玻璃结节早切与进展了再切对预后有影像否?如果没什么差别,那就再观察随访下。道理是一样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