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绿山水画的一千七百年

 liweiwb 2022-03-10

青绿山水的一千七百年 ()

        图./杜文斐

 青绿山水画作为,中国山水画的独特类别,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格调雅致,庄重,富丽,大气磅礴的风格,也史现当代的人们有着强大的好奇心和吸引力。

      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以天然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为主色调,绘制在宣纸或绢帛上。从类别上又分:大青绿,小青绿,金碧山水;用笔勾勒出轮廓,填染青绿,色调纯粹,强调装饰性的手法为之大青绿;在大青绿山水的基础上描金,贴箔的手法为之金碧山水画,元代以后,在文人的推动下,他们在水墨的基础上薄施青绿,加入勾皴点染融入写意抒情的部分,形成了小青绿山水的面貌。

图片

 在梳理青绿山水画的历史时,也让我明确了中国绘画色彩学的一个发展顺序,那就是重彩设色在先,随后才出现了水墨淡彩。

图片

图片

 纵观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历程,每个时期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今天,对于他的继承最好方式就是应用在绘画实践中,把历代经典画作的精髓继承和传播下去,把当下生活的感受及体验结合艺术的本体语言诠释在作品中,使其在当下的时代重新绽放新的光彩。图片


青绿山水的 萌芽期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青绿山水画,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距今有一千七百多年,此时的青绿山水大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也是青绿山水画发展的萌芽期。

这里我想介绍给大家的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卷,横572.8cm,高27.1 cm。绢本长卷

   是顾恺之根据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赋》而创作。

     也是 青绿山水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美术史上的第一次亮相

图片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描写了曹植与洛神之间真挚、纯洁、凄美的爱情故事,从洛水河畔的邂逅,定情,又因为人神殊途的最终分别的故事。

      顾恺之在当时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人物画家,后世形容它的线条犹如春蚕吐丝般灵动飘逸,作品里曹植和洛神,以及文章里所提到的各种神仙灵兽被他描绘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这里他为了画面的节奏和叙事的逻辑清晰,运用了山川河流树木云朵来分割场景,切换空间,和衔接情节的作用,比如曹植在洛水河畔的场景中邂逅了洛水女神,之后穿插了绿水青山做为场景的转换,自然过渡到了下一个场景:曹植向洛神示爱并得到回应,后因为曹植的犹豫而没能成就这段爱情,无奈的洛神穿入云霄就此诀别。这里山水画的部分起到了辅助画面叙事烘托气氛,又融合贯通了整幅长卷气韵。让观看的人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带入感。

图片

图片

这些贯穿画面的山川河流也就是青绿山水萌芽期。对后世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启发的作用。

这种融入山水画叙事的表现形式呢,也是魏晋时期艺术语言发展的重要突破,奠定了顾恺之在当时以及后世的画坛地位

《洛神赋图》卷 完整图

图片

青绿山水画的发展成熟阶段

隋唐时期山水画进入发展成熟阶段,山水画终于不再被充当背景,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题材进行创作,在此之前,依附于人物故事画的山水画在表现方法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表现自然景物,人物或其他事物的关系远近、层次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历经北齐、北周而入隋的展子虔,解决了之前这些问题。

后世品论他的画有:“远近之势尤工,故有咫尺千里之趣”

今天我想介绍的就是,展子虔的作品  游春图

它是历史上最早的山水画;也是处于山水画变化发展阶段的重要作品。

图片

    展子虔,隋代画家

    渤海人,善画佛道人物、车马、楼阁、山水、翎毛等,后以画山水闻名。

   《游春图》,纵长43cm,横长80厘米绢本、青绿设色

   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

   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图中展现了水天相接的情形,上有青山叠翠,湖水融融,也有士人策马山径或驻足湖边,还有美丽的仕女泛舟水上,熏风和煦,水面上微波粼粼,岸上桃杏绽开,绿草如茵。图片


《游春图》局部

图片

《游春图》局部

图片

图片

《游春图》局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游春图》局部

图片      画家用青绿重染山水,用泥金描绘山脚,用赭石填染树干。

纵览全卷,人物布局得当,景色宜人. 且有身临其境之感 也开辟了唐代金碧山水画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幅作品,也是展子虔传世的唯一作品,又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画卷。

图片

《游春图》局部

青绿山水画的发展成熟阶段

图片今天想介绍的

青绿山水画发展成熟阶段

经典作品

北宋画家王诜《烟江叠嶂图》

纵45.2厘米,横l66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图片

   王诜图片字晋卿,其妻是英宗之女蜀国长公主,所以,他官至 驸马都尉。能诗善画,尤长山水,与苏轼、黄庭坚、米芾交好。苏东坡见王诜《烟江叠嶂图》后,即有题诗,诗中展示了画面情景,也隐喻了苏轼归隐山林的思想。东坡题诗后,王诜即有和诗,一来一去,《烟江叠嶂图》从此声名鹊起。

   《烟江叠嶂图》图片青绿设色,描绘了烟雾迷漫浩渺空旷的大江之上,空灵的江面和雄伟的山峦形成巧妙的虚实对比。画面重心集中分布于画面的左侧,右侧则大面积留白。画家以墨笔皴山画树,用青绿重彩渲染,既有李成之清雅,又兼李思训之富丽。石皴在不方不圆之间,小树多夹叶,别具一种风格,此画面萧疏清远,描绘了烟雾迷蒙的水乡景色,构图上,远近疏离,远山隐映于云雾之中,悠远秀丽。体现出“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的景致



《烟江叠嶂图》作品欣赏


局部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画卷并无款印,

宋徽宗赵佶在卷首题拔:

王诜烟江叠嶂图

这幅《烟江叠嶂图》

青绿山水画发展成熟阶段的又一

经典 作品

两宋时期的艺术造诣被世界公认为中国画的巅峰时期,其美学形态与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世,直至当今。青绿山水画这个时期也出现了流传千古的经典名作,发展到了一个辉煌的成熟阶段。

 北宋有过两幅鸿篇钜迹,

一幅是《清明上河图》,

一幅就是《千里江山图》

有人说,这两幅画,一个现实,一个理想。

一幅是中国古代社会全盛时期的真实写照,

一幅是中国文人理想世界的精神家园

可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图》,

长度并不及《千里江山图》的一半。

今天我想推荐的这幅画就是

青绿山水画辉煌成熟期的

千里江山图

图片

 2017年9月“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和东西雁翅楼展出,以《千里江山图》为主要展品,共展出文物86件。这一重磅级展览一经展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看展人数众多,故宫博物院实行了每天分时间段限时参观的方法,参观人数限制在2400人。展览持续时间长达四个月之久。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一个画展, 如此的轰动呢?

图片

    新中国成立至今,《千里江山图》公开展出的机会并不多见。所以,不只是普通观众,就是故宫的专家们,也很难有机会看上一眼。极易剥落的画面颜料是其中关键。由于《千里江山图》使用了很多矿物质的颜料,颜色很厚,时间长了以后,只要打开画卷,颜料就会掉落,损伤画作原貌。另外,这幅画是绢本。绢本是蚕丝,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这上千年的保存就很困难。开一次卷就会有丝折断,可以说每次开卷都是有成本的。现在的装裱技术实际上没有超越以前的水平,特别是在古画修复上没有重大技术突破。所以,对于开卷就会受损的《千里江山图》,首要任务就是保护。


 《千里江山图》局部(从右至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作,该画作高51.5厘米,横长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作者王希孟的生平及相关资料在史籍中也无记载。唯一可靠的依据是在其创作的《千里江山图》卷后有蔡京的一段题跋,曰:“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载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图片

作为徽宗朝大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采用大型长卷式构图,以游走观看山水的方式表现时间上的连续性,将视觉移动过程中的连续画面统一在想象的空间中,描绘了千山万壑、江河交错的壮丽河山。画作构思缜密、笔法细腻、气氛和、色彩艳丽,把饱含诗意的整个画面,统一于大青绿的基调当中,比之前青绿山水上了一个新高度。

图片《千里江山图》局部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继承了唐以来大青绿山水画的用色特点,采用皴法与青绿设色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山头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调,以赭石染出坡脚,以汁绿、苦绿染天及水色,矿物质颜料的纯度极高,增强了画面鲜艳绚丽的色彩效果。他运用大量的矿物色石青石绿,同时也用了植物色花青和墨,通过两类不同颜色的结合运用,尽管年代久远,画面部分颜色脱落、消退,但总体上还是保持着艳丽夺目的本色。反复积色加上石青与石绿相互交错,形成了节奏上的变化,也增强了画面的装饰性趣味。这样的用色效果显得分外浓郁、强烈。

    山水画萌芽于晋,最初是作为人物画的衬景而出现的,到了隋代,山水画逐渐脱离人物画而成为独立的画科,山水画主要有青绿、浅绛、水墨等形式。青绿山水是山水画的初始形态和古典样式,青绿山水在盛唐时期一度辉煌,后受到水墨山水画的冲击,渐趋衰落。直到《千里江山图》的出现,堪称是当时青绿山水画坛中的一朵昙花,光彩夺目。

图片

图片

《千里江山图》局部

青绿山水画发展转型期

元代 由于文人的推动,

青绿山水画融入了笔墨皴擦的手法,

强调了画者抒情达意的部分,

也使小青绿山水画的面貌得以确立。

这里想介绍的一幅作品图片

元代画家赵孟頫创作的《鹊华秋色图》

尺寸:纵28.4公分,横90.2公分

该画是赵孟頫知其友人周密 思乡心切而为他所画的作品,

成为流传千古的“思乡画”名作。

也是青绿山水画发展的转型期的代表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鹊华秋色图》局部

       画中描绘了山东济南的华不注山和鹊山以及其周围秋天的景象,展现了村夫渔叟恬静朴实的生活,淡雅清新如我们所处环境的梦境化的升华。

图片

       画面除了有青绿的渲染,还加入了笔墨勾勒和皴擦点染的手法,融入了画家个人的抒情达意的部分。画面布局疏朗 ,内容写实,后人称“有唐人之致而去其纤,有宋人之雄而去其犷”,质朴自然,给人清新淡雅之感。是青绿山水画发展的转型期的代表作品。也使小青绿山水画的面貌得以确立。

图片

      赵孟頫(1254年—1322年)

是南宋末年至元代初年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传子孙。又官至元朝当朝一品。他的一生矛盾却又辉煌。也促使了他艺术上的成就,在中国美术上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图片


《鹊华秋色图》作品款识部分


图片

       释文:公谨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来归,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见于《左氏》。而其状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为作此图。其东则鹊山也。命之曰鹊华秋色云。元贞元年十有二月吴兴赵孟頫制。

图片

        我们若从历史事实去了解这段题字,便可清楚看到画者作画的动机。

        赵孟頫题款中的“公谨”,就是周密(1232-1298年)的字。周密是宋末元初的著名画家及鉴赏家,是赵孟頫及其父的挚交。 

图片

      周密的家族虽源于齐,然而他一生却与南方人无异。吴兴是他的第二家乡,南宋首都杭州是他效忠朝廷的所在。周密时年将近五十,他眼见这两地为蒙古军占领,为表忠于南宋,他退隐不出,埋头于艺术文学的研究工作。

图片

       另一方面,年轻一辈的赵孟頫受诏仕元,在这幅画作成的前十年,赵孟頫在济南任职,游历此地,而周密却没有这种机缘。1295年当赵孟頫重回南方时,且作为一种表示,特为周密画成这幅《鹊华秋色图》,使其对齐地有一个印象。由于这缘故,周密以“华不注山人”为其别号之一。

图片

       据题款所云,《鹊华秋色图》并非画于济南,而是赵孟頫在浙江本土依记忆绘制而成。

图片

    其中有作者题款,拖尾有爱新觉罗·弘历、钱溥、杨载、范杼、董其昌等人图片

图片

图片

《惠山茶会图》

树立了明代文人小青绿山水的新风格。

继承了元代赵孟頫的山水画体,

图片并有发展和创新。

图片

《惠山茶会图》长67厘米,宽22厘米,

 明代, 作,现藏于北京故官博物院。

图片

这是一幅以茶会友、饮茶赋诗的青绿山水画。画面描绘了正德十三年(1518年),清明时节,时年四十九岁的同好友蔡羽、汤珍、王守、王宠等游览无锡惠山,饮茶赋诗的情景。半山碧松之间有两人对说,一少年沿山路而下,茅亭中两人围井阑会就,支茶灶于几旁,一童子在煮茶。

该画体现了早年山水画细致清丽、文雅隽秀的风格。

    此图运用青绿设色法,山石敷以石绿,凹处加淡赭微晕,树干运赭石、雌黄间染,树干、山石、坡陀多用中锋皴擦,参以侧锋,具行书的笔法,呈“以书人画”特色。运笔纤细,兼带拙味,如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稳健潇洒中略见涩笔,工中兼拙。树石形态亦于精细中呈适当变形,工整而带装饰味,整体色调于对比中见融和,呈现出清丽细致、文秀隽雅的新风格。 

图片

图片

       图片


款识部分


  画前引首处有蔡羽书的“惠山茶会序”,后纸有蔡明、汤珍、王宠各书 记游诗。诗画相应,抒性达意。

卷首

图片

图片

卷尾


 作者-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四十二岁后以字行,更字徵仲,苏州府长洲县人。

是明中期吴中诗文书画领域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图片

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斋号有停云馆、悟言室、玉兰堂等,故又号停云。因曾任翰林院待诏,后人又称其为“文待诏”,也有人称其为“文太史”。文徵明德才兼备,博学多能,诗、文、书、画俱工,领袖群彦。

 诗文方面

他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书画方面

他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明四家”中,文徵明活得最久,传世的作品也最多。

图片
《青山红树图》明代,沈周,
绢本设色,纵124厘米/横55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图绘秋天山林间红绿相映的醉人美景,用笔细致,多淡墨勾勒,赋色明艳。远山、坡石用披麻皴表现山峦的青翠秀逸,近景是被秋风染红的树木,摇曳生姿;一长者持杖伫立在溪岸旁饱览山色。
沈石田所作青绿山水画无多,此是其精品佳作。

图片

自跋:千树秋风万叶飞,林蹊苔径步斜晖,屐声历落咏歌去,犹有余红点着衣。沈周。    鉴赏跋:山西平遥县侯冀堡安垣珍玩家藏。

《青山红树图》局部

图片
《青山红树图》局部

沈周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所作山水画,有的是描写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而大多数作品则是描写南方山水及园林景物,表现了当时文人生活的幽闲意趣。画面风格文雅劲健,表现了闲适悠然的文人生活。

往 期 经 典 回 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