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治愈停药后,如何减少癌变可能

 新用户8825scGG 2022-03-10

医生您好,请问已经治愈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如何安然地保持健康生活,避免继续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一般而言,病毒性肝炎被治愈后虽然病毒已经不存在了,肝脏的炎症情况会同步恢复,肝功能好转进而趋于正常,达到康复。但此时肝细胞里面的“伤疤”,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病理损害,其实并没有化验检查显示的那么好,因为肝的代偿功能十分强大,病理损害的恢复远远慢于功能的好转。

做过肝活检的病友都知道,肝功能一直都非常正常的“大三阳”或者“小三阳”,肝活检的结果多半不是那么乐观,很多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肝细胞炎症或者纤维化,有的可能已经演变成为肝硬化的早、中期

这是因为肝脏是一个“任劳任怨”的沉默器官,轻微的损害不会“消极怠工”而且“面不改色”,不仅验血的指标可以很正常,临床也不会出现症状。对于这些潜在的炎症、纤维化瘢痕,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检验指标能够明晰地反映出来。炎症后新生的肝细胞,其分布、血流走向、纤维构架都已发生了变化,和原来的大相径庭,这就是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潜在基础。

因此,首先患者要意识到,自己的肝炎虽然已经痊愈,但实际上肝脏本身原来已经被病毒肆虐、蹂躏得“千疮百孔”,其组织病理学的修复远远滞后于肝脏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的复常,已经有明显肝纤维化或者出现肝硬化者更为不易。

在漫长的修复过程中,如果不加注意,继续接触到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或者补品、保健品,中草(成)药等,一如“虎去狼来”,就会在原来的炎症病变基础上“变本加厉”地继续伤害肝细胞,喝酒就是此种情况的典型代表。

其次,许多HBV感染者有家族史,病毒往往来源于上一代甚至好几代,如从爷爷、奶奶那里就有了肝硬化腹水、肝癌等线索,病毒在其家族中持续传染,临床不乏有祖孙三代因为感染HBV而先后罹患肝硬化甚至肝癌者。因此,大家也要重视乙肝家族史。

医生,我已经停药了,还能喝酒吗?

很多平时喜好杯中之物的人,因为罹发肝炎而被医师劝戒,在漫长的服药过程中不敢再喝。等达到了停药标准,便片面认为自己痊愈了,可以小酌几杯。随诊的头一、两年还能记住医生的叮嘱,而时间久了就会逐渐放任自流、麻痹大意,经不起酒友勾引和杯中之物的诱惑,不少人会“情不自禁”地端起酒杯,故态复萌。

尤其是国人好交朋友,劝酒的措辞套路花样繁多,加上很多病友既往本身的酒量酒品在圈内早已“大名鼎鼎”,一次饮1斤多的高度白酒面不改色,不显醉态。病情康复就意味着从医生那里拿到一个开戒的“通行证”,重入江湖酣战起来

由此,在原本因感染病毒而饱受创伤且已瘢痕累累的肝脏,再次不断地被酒精蹂躏和进一步摧残,引起肝细胞的恶变就顺理成章了。

还有人因为认知偏差,觉得只有饮用高度白酒才叫“喝酒”,此外其它的酒,都是含有酒精的饮料,如啤酒、红酒、葡萄酒,甚至于农村自酿的低度米酒。对于一些肝脏解毒功能好的人来说千杯不醉,把它们当饮料喝,不认为是喝酒,如不仔细询问,极其容易被忽略过去。

一些老人因为年龄的关系,常常伴有关节、腰腿疼痛等不适,会不经意间应用一些中草药或土医偏方浸泡做成的药酒,每天晚上睡觉前喝上一两小杯,长此以往,不以为然。若不仔细询问,这些患者也不会主动告诉医生,认为这叫调理、保健或养生,既不叫喝酒,也不能称为吃药治病。

很多时候,由于我们不了解患者的某些生活习惯和癖好,而没能提醒到位,从而因小失大。因为每个人所处的民族、习俗、家庭、生活习惯、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等等因素都大相径庭,对事物的认知也千差万别。因此,大家在与医生沟通时,应注意讲清自己的生活习惯与癖好。

医生,那我能吃保健品吗?

还有些人,随意长期吃保健品、补品和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也是加重肝脏负担,导致病情反复的因素。因为这些东西也是通过肠道吸收后进入肝脏,在肝内解毒后,才能够做进一步的处理。即使其含有的某些成分对身体有一定好处,那也是在肝脏功能完好的前提下才能够得以实现。

对于已经感染过病毒并且好不容易达到停药水平的老病友来说,肝脏已经在带病工作了,此时应该竭力避免再人为的去刺激它,能够保持吃好一日三餐,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果蔬,强过任何灵丹妙药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