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身腰背酸沉重痛的古方

 图书 馆员 2022-03-11

一个治头身腰背酸沉重痛的古方

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羌活、独活各9g 防风、藁本、川芎、蔓荆子各6g 甘草3g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
[主治]寒湿在表,头痛、头重(编者按:或头如裹布,头闷胀),腰背重痛或一身尽疼,不能转侧,恶寒微热,脉浮者。
[证析]此为寒湿在表证候。多系汗出当风,感受风寒,闭其毛窍经脉挛急;或久居湿地积渐侵淫,影响汗液外泄,津凝为湿郁于腠理,营卫运行不利,故尔头身腰背重痛,甚至不能转侧。《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此证以重痛为其特征,当是寒湿为患,经脉挛急使然。
[病机]寒湿在表
[治法]祛风胜湿法
[方义]
湿滞体表,当发汗解表祛风胜湿。选用祛风药物为主,有风能胜湿之义。
方中羌活气清属阳善行气分,舒而不敛,升而不沉,雄而善散,长于疏散表寒,祛除风湿解痉止痛,治疗上焦风湿;独活善于解痉而理下焦风湿两足痹痛,两药合用,上下兼顾,能解全身筋脉痉挛而散周身风湿,故为主药。
辅以防风祛风除湿,藁本散寒止痛,川芎活血调营,蔓荆了专治头痛,令寒散湿除筋脉舒缓,营卫宣流,则头身重痛等证可除。使以甘草,矫味和中合而用之,能呈祛风散寒,宣痹止痛功效。
[应用]
1.以头身重痛,甚至不能转侧为其辨证要点。
2.此方所用药物,除独活能行下焦以外,其余都是升浮之品,故以治疗上焦风湿见长,若系下部之湿,当于利水法中求之。
3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头痛,审其属于寒湿客表,均可用之。
[相关医案]
1、偏头痛
女,38岁,2009年5月16日初诊。患者头痛以右侧为甚10天,患者有偏头痛史6年。10天前恰逢月经来潮而洗头,头发未干入睡,醒后头痛、头重如裹,遇风寒痛甚,右侧为重,服止痛类药物效不佳,逐求中医诊治。诊见舌质淡,苔白,脉弦。
中医诊断:外感头痛,属风寒湿痹阻滞。
治以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佐以养血和血。
方用羌活胜湿汤加味:羌活15g,独活10g,藁本10g,防风10g,川芎12g,蔓荆子12g,细辛6g,白芷12g,荆芥10g,苍术10g,炙甘草6g,生姜5片。5剂,水煎分2次温服,日1剂。
2009年5月22日再诊,疼痛明显减轻,于上方加当归、白芍、熟地黄各12g,随证调理15剂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本例是因经期不慎,致风寒湿邪入侵所致偏头痛发作,故用羌活胜湿汤祛风胜湿,加荆芥、细辛、白芷加强祛风止痛效;加苍术以燥湿;因血汗同源,发汗易伤血,加当归、白芍、熟地黄以养血和血。血和风自灭,寒湿易除。
(河南·黄巧智案)
2、肩关节周围炎
女,47岁,2009年4月3日初诊。患者左肩及上臂疼痛2周。患者于2周前因雨淋,夜间又不慎着凉引起。曾服颅痛定、布洛芬效不佳,逐求中医诊治。查:左肩及上臂疼痛,酸困重着,得温则痛减,局部皮温不高,上臂外展、外旋疼痛加剧。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检验及X线片均无异常。舌质淡,舌苔白,脉浮紧。
中医诊断:痹证(着痹)。
治宜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方用羌活胜湿汤加味:羌活15g,独活15g,藁本10g,防风10g,川芎12g,蔓荆子10g,苍术15g,制附子6g,桂枝6g,炙甘草6g,生姜5片。5剂,水煎分2次温服,日1剂。
2009年4月9日再诊,疼痛明显减轻,于上方加当归、白芍各15g随症调理15剂痊愈。
按:本例病机属外感风寒湿邪,筋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产生疼痛,故用羌活胜湿汤祛风胜湿。因湿邪较重,肢体酸楚重着,加苍术、细辛以助祛湿通络止痛;加桂枝疏风解表,引药走上肢;加当归、白芍配川芎以养血和血、活血止痛,共奏祛风胜湿、通络止痛之功。
(河南·黄巧智案)
3、落枕
男,39岁,2009年8月13日初诊。
左侧颈部酸楚疼痛1周。患者1周前早晨起床后感觉头项部及左侧颈部强痛不能转动,左肩酸沉疼痛。在某院针灸科行手法及针灸治疗,疼痛减轻,但左侧颈肩部酸楚疼痛未缓解,逐求笔者诊治。查:左侧颈、肩及项肉痉挛,有压痛,喜热敷,无红肿。舌质淡,舌苔紧。
诊断:落枕。属风寒湿痹阻滞经脉,致气血不和,筋脉拘急,局部经气不调。治宜祛风胜湿散寒通络止痛。
方用羌活胜湿汤加味:羌活15g,独活10g,藁本10g,防风10g,川芎15g,蔓荆子12g,细辛6g,自芷12g,苍术12g,当归12g,白芍15g,葛根15g,炙甘草6g,生姜5片。3剂,水煎分2次温服,日1剂。
2009年8月17日再诊,疼痛明显减轻,于上方随症调理7剂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本例患者因为睡姿不当和受凉所致,《黄帝内经》病机十八条曰:“诸颈项强,皆属于湿。”故用羌活胜湿汤祛风胜湿止痛,加细辛、白芷加强祛风散寒止痛之效;加苍术以燥湿;加当归、白芍以养血和血;白芍配甘草可缓急止痛;葛根为解肌治项强之要药。诸药合用共奏祛风胜湿、和血止痛之功。
Image

4、颈椎病案

病案:丁xx,女,39岁。
初诊:患颈部关节疼痛数年。现颈项后背酸痛重着、不可回顾,上臂屈伸不利、腰部酸困、手脚冰凉。每遇阴天下雨、症状加重、痛不可忍。带下量多、色白、粘腻。口不渴、时有恶心、厌油腻、小便短黄、大便溏薄。曾服用“芬必得”等药物,当时痛减,过后疼痛如故。舌苔白厚而腻、脉沉。证属风湿相搏,郁于太阳之经。治当祛风胜湿,以痛太阳之气。用羌活胜湿汤加味:
羌活10g、独活10g、川芎10g、炙甘草3g、蔓荆子10g、藁本6g、防风10g、桂枝6g、生姜6g
服五剂,项背之痛即止、带下减少,仍舌苔白腻、小便短黄。转方用胃苓汤:
苍术6g、厚朴10g、陈皮10g、生姜10g、茯苓30g、猪苓20g、桂枝10g、白术10g、泽泻15g药服三剂,诸症皆愈。
[按语] 医者受经旨启发,“风胜则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本案为风湿侵犯于太阳经输,经气不利之证。太阳经包括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膀胱经“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入循膂,络肾属膀胱”。湿伤太阳,经气不利,故见颈项疼痛、连及腰背。湿邪循经入府,气化不行,则见小便短涩。湿性重着粘腻,故疼痛伴有酸沉困重感,以及带下粘腻、舌苔厚腻等症。治应祛除太阳经之风湿,方用羌活胜湿汤加桂枝、生姜,以通太阳之经气,并能止痛降逆。服后当微发其汗,可使风湿尽去,如发汗太多则恐风去湿留而痛不能止。
[歌括]羌活胜湿羌独芎,甘蔓藁本与防风,湿滞体表头身重,祛风胜湿此方崇
 本文医案部分摘自《羌活胜湿汤临床应用举隅》
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

【方剂】:羌活胜湿汤

【组成】:羌活、独活各10g,蒿本,防风,炙甘草各6g,蔓荆子5g,川芎3g。
【功效】: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风湿在表之痹证。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强直性脊柱炎等属风湿在表者。]
【加减】:若湿邪较重,肢体酸楚甚者,加苍术、细辛以助祛湿通络;郁久化热者,加黄芩、黄柏、知母等清里热。
【方解】:方中羌活、独活共为君药,二者皆为辛苦温燥之品,其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故皆可祛风除湿、通利关节。其中羌活善祛上部风湿,独活善祛下部风湿,两药相合,能散一身上下之风湿,通利关节而止痹痛。臣以防风、蒿本,入太阳经,祛风胜湿,且善止头痛。佐以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蔓荆子祛风止痛。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综观全方,以辛苦温散之品为主组方,共奏祛风胜湿之效,使客于肌表之风湿随汗而解。
【方剂】:独活寄生汤
【组成】:独活12g,桑寄生、杜仲、牛膝、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白芍、熟地各10g,细辛3g。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慢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者。]
【加减】:痹证疼痛较剧者,加川乌、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寒邪偏盛者,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生地,加防已、薏米、苍术以祛湿消肿。
【方解】:方中独活为君,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臣以细辛、防风、秦艽、肉桂,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肉桂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防风祛一身之风而胜湿,君臣相伍,共祛风寒湿邪。本证因痹证日久而见肝肾两虚,气血不中足,遂佐入桑寄生、杜仲、牛膝以补益肝肾而强壮筋骨,且桑寄生兼可祛风湿,牛膝尚能活血以通利肢节筋脉;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上诸药合用,具有补肝肾、益气血之功。且白芍与甘草相合,尚能柔肝缓急,以助舒筋。当归、川芎、牛膝、肉桂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综观全方,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独活寄生汤【组成】

 独活三两(90g)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桂心  防风  川芎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各二两(各60g)
【用法】  上药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身勿冷也(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祛风湿,止痹痛,益气血,补肝肾。
【药理作用】  具有抗风湿、抗炎、抗菌、抗疲劳、镇痛、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中医证】  风寒湿痹,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头晕,气短乏力,汗出,舌淡,苔薄,脉弱或沉。
【西医病】  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风寒湿痹、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者。
【方证分析】  本方所治之证乃风寒湿侵袭,肝肾不足,气血虚弱所致。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肝主筋,膝为筋之府。风寒湿侵袭,日久不愈,损及肝肾,暗耗气血,导致筋脉骨节,既不得气血所养,又被风寒湿浸淫,则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寒盛于外,则畏寒喜温;气血不足,不能滋养与温煦,则心悸头晕,气短乏力,汗出;舌淡,苔薄,脉弱或沉,皆为风寒湿侵袭,肝肾气血不足之征。治当祛风湿,止痹痛,益气血,补肝肾。
方中独活祛风胜湿散寒,蠲痹止痛;肝肾不足,以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共为君药。防风、秦艽祛风除湿,助独活治痹痛;筋骨失荣,以杜仲、牛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助桑寄生补肝肾,共为臣药。寒凝筋脉,以桂心温阳祛寒,通利血脉;细辛散寒止痛;治风必治血,当归补血活血,通经止痛;干地黄滋补阴血;白芍补血缓急;川芎理血行气,通经止痛;气主温煦,以人参益气补虚;茯苓健脾渗湿;共为佐药。甘草益气补中,并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祛风湿,止痹痛,益气血,补肝肾之效。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风寒湿痹,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畏寒喜温,舌淡苔薄,脉弱或沉为辨治要点。
2.加减用药:若疼痛甚者,加川乌、草乌,以逐寒止痛;若寒甚者,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若湿盛者,去干地黄,加薏苡仁、苍术,以利湿燥湿等。
3.注意事项:风湿热痹证慎用本方。
【附方】 
1.乌头汤(《金匮要略》)麻黄三两(9g)  芍药三两(9g)  黄芪三两(9g)  甘草炙,三两(9g)川乌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五枚(10g)。上五味,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功用:益气蠲邪,通利关节。主治:气虚寒湿痹证。肌肉关节疼痛,难以屈伸,受凉加重,少气,乏力,身倦,嗜卧,舌淡,苔薄,脉沉或涩。
2.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羌活  独活各一钱(各3g)  藁本  防风  甘草炙  川芎各五分(各1.5g)  蔓荆子二分(0.6g)。上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功用:祛风胜湿止痛。主治:经络寒湿证。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
独活寄生汤、乌头汤与羌活胜湿汤均能治疗风寒湿所致肌肉关节疼痛,独活寄生汤中既用通络止痛药,又用滋补肝肾药、益气补血药,治疗病证以风寒湿痹、肝肾亏虚、气血虚弱为主;乌头汤中既用逐寒发散药,又用益气补血药,治疗病证以寒湿夹气血虚为主;而羌活胜湿汤组成中以祛风胜湿止痛药为主,功用以祛邪为主,治疗经络寒湿证。
【方论选录】 
吴崑“是方也,独活、寄生、细辛、秦艽、防风、桂枝,辛温之品也,可以升举肝脾之气,肝脾之气升,则腰膝弗痛矣;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杜仲、牛膝者,养阴之品也,可以滋补肝肾之阴,肝肾之阴补,则足得血而能步矣;人参、茯苓、甘草者,益气之品也,可以长养诸脏之阳,诸脏之阳生,则冷痹去而有力矣。”(《医方考》)
张秉成“故以熟地、牛膝、杜仲、寄生补肝益肾,壮骨强筋;归、芍、川芎和营养血,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参、苓、甘草益气扶脾,又所谓祛邪先补正,正旺则邪自除也。然病因肝肾先虚,其邪必乘虚深入,故以独活、细辛之入肾经,能搜伏风,使之外出,桂心能入肝肾血分祛寒。秦艽、防风为风药卒徒,周行肌表,且又风能胜湿耳。”(《成方便读》)
【方歌】 
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参草,风寒湿痹屈能伸。

祛风、止痛、解表散寒的良药——独活(内附治疗老寒腿药方)

独活是一种草的名字,而为何叫这么乖僻的名字,有人说它:“一茎之上,得风不摇曳,无风偏自动,露出渗透到骨子里的杠头嘴脸,祖宗们便油然生出一般绵绵不绝的爱意,欣欣然将其定名为独活”。

祛风、止痛、解表散寒的良药——独活(内附治疗老寒腿药方)

【性味】味辛苦,性温,无毒。

【主治】独活为风痛要药,主治头痛身痛脚痛,机关不利,风湿诸痹。(风痛,游走性的痛)
【别录】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问久新。
【甄权】治诸中风湿冷,奔喘气逆,皮肤苦痒,手足挛痛,劳损风毒齿痛。

【好古】去肾间风邪,搜肝风,泻肝气,治项强,腰脊痛。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凡血虚发痉,血虚头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带寒热者,均属内症,均忌,误用必反剧。(主要用于实痛,不用于虚痛)
【容川】色黑,故兼入少阴经,以达太阳,能散背脊之风寒,同天麻与白头翁皆有风不动,无风而动。但味太辛,气太温,能散风寒,其力胜于天麻,兼能燥湿,但不如天麻之刚柔得中也。
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烘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烘至全干即可入药。
祛风、止痛、解表散寒的良药——独活(内附治疗老寒腿药方)

《神农本草经》认为,独活性平味苦。主治风寒邪气侵入身体造成的疾病,能迅速消止金属所致创伤的疼痛,消除血气拥塞不通,疼痛加剧的状况;能治疗奔豚气,癫痫、痉病;还能治疗女子小腹灼热疼痛,小便流出白色粘液之症。

中医认为,独活气味芳香浓烈,适用于祛除风寒湿邪,畅通百脉,通利关节,止痛。如果由于风寒侵入肾造成的奔豚,及风寒造成的癫痫、痉病,独活也可以治疗。临床上,独活可以治疗严重的风、寒、湿、痹、腰、膝病,治疗伏风头疼及外感风寒湿邪而引起的严重怕冷、发热、无汗、头身疼痛等。
曾经独活、羌活两种中药不分,造成很多误解。《本草纲目》认为,独活、羌活是一类两种,生于西羌的为羌活,生于其他地区的则为独活。从作用上讲,羌活性温燥烈,发散力强,主治机体表层游走全身、此起彼伏的丹毒及寒湿邪,因此,羌活适用于风寒在表的头疼、身痛及人体上部的风湿证。而独活的辛散力比较和缓,擅长祛除潜伏在身体里的风邪,也可以除湿,所以多用于治疗人体下部腰膝筋骨间的风湿病,而且能兼治伏风头疼。
祛风、止痛、解表散寒的良药——独活(内附治疗老寒腿药方)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独活醇提物能抑制血栓的形成;具有拮抗钙通道阻滞剂受体的活性,有降压作用;所含的有效成分有解痉、镇痛、镇静和抗菌、抗炎作用;所含的花椒毒素和香柑内酯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有杀灭作用。临床报道,用以治疗慢性气管炎,独活还有一定的镇咳、平喘作用:取独活9克,红糖15克,加水煎成100毫升,分3~4次服,l周为一个疗程。副作用有头昏、头痛、舌发麻、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一般不必停药;

治疗老寒腿——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汤是1300多年前唐代名医孙思邈所创,记载于《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偏风第四》,原文为: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诸处风湿亦用此法,新产竟便患腹痛不得转动,及腰脚挛痛不得屈伸痹弱者,宜服此汤除风消血。
药物组成是:独活三两(唐代的一两大约是14克)、细辛、秦艽、防风、肉桂、桑寄生、杜仲、牛膝、茯苓、人参、甘草、川芎、干地黄、当归、芍药各二两。我给大爷开药时用独活30克,桑寄生30克,白芍30克,细辛5克,其余均在10克左右,另外加了舒筋活络的木瓜15克。
本方药物组成中独活祛风湿力强,为君药;配合秦艽、细辛、防风祛风湿,肉桂温阳止痛;并配伍桑寄生、牛膝、杜仲补肝肾、祛风湿;加四君子汤去白术补气,四物汤补血,气血双补共奏奇效。整体来看独活寄生汤既祛风湿、止痹痛,又补肝肾,益气血,标本兼治,效用非常。
独活还有什么功效?
用独活与石楠藤、防风、附子等泡酒,适量饮用可治风痹;
与苍术、防风、细辛、川芎、甘草配伍,水煎服用于治疗寒湿腰痛;
以独活单味药水煎分服可治产后风;
治头痛属少阴者,与细辛、川芎、秦艽、生地、 羌活、防风、甘草合用,名“独活细辛汤”,水煎服;
用独活与生地酒浸一宿后,以酒液漱口,可治齿痛。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

我是中医内科赵医生,30年临床经验!

千古名方 唐代孙思邈独活寄生汤 祛风湿止痹痛
唐朝是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孙思邈就是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其撰著的《千金要方》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后世医家在临床上运用《千金方》,诸如温胆汤、犀角地黄汤等,尤其是独活寄生汤,在治疗腰腿痛中作为首选方剂,疗效卓著。
独活寄生汤来源于《备急千金要方》原文如下:
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
【功能主治】 
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现用于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者。
【组成】 独活三两 (45g) 桑寄生(30g)  杜仲(30g)  牛膝(15g)  细辛(10g)  秦艽(12g)  茯苓(15g)  肉桂心(6g)  防风(10g)  川芎 (10g) 人参(10g)  甘草(10g)  当归 (10g) 芍药 (10g) 干地黄(15g)各二两。
本方是治疗痹证的名方,也是治疗腰痛的效方。古人因没有现代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等疾病的概念,故凡腰腿痛类证皆从宏观病机分析入手,采取有效方药治之,从而留下了独活寄生汤这首效方。凡是腰腿痛病证,皆用此方验之,并不断地从药量上,药味上体会用方之妙,最后终于形成了用独活寄生汤治腰腿痛的专方。

中医把上述现代疾病造成的腰腿痛大多归结于痹证一类。在《内经》中即有痹证的论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在此明确指出,痹证的成因是风、寒、湿三种邪气联合侵袭人体。湿邪的特点是重着、黏滞,其致病特点是缠绵难愈。大致是由于湿邪的这种致病特点,使痹证的治疗颇为棘手,病情时好时坏,反复发作,大部分患者病程日久而不愈,特别是遇到即将天气变化时,病情加重或复发。

一般认为病程日久的疾病大多出现两个方面的变证,一是久病多虚,一是久病多瘀。久病多虚。结合痹证来看,病程日久,其虚多在气血和脏腑。由于本病的日久,同时加上久服祛风散寒除湿等温燥之品,大多出现气血的耗伤,从而导致气血两虚证,所以在治疗此类疾病时,要注意有无气血不足的情况。再者,病程日久,由痹证初期的病在“筋脉肉骨”累及“脏腑”。由于痹证属于筋骨病变,而“肾主骨”“肝主筋”,其累及的脏腑必然是肝与肾。肝与肾同居下焦而同源,所以在治疗痹证日久时,若见肝肾不足者,必配伍补益肝肾之品。久病多瘀。这种理论来源于叶天士“久病入络”的观点。络即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久病入络而气血通道受阻,故见瘀血之象。

通过对痹证日久的分析,再来看一下本方的组成:
独活、桑寄生、细辛、秦艽、防风五药均能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桑寄生、杜仲、牛膝、肉桂心、干地黄五药均能补益肝肾:
茯苓、人参、甘草、川芎、当归、芍药、干地黄,即古方《八珍汤》去白术,能够补益气血;
牛膝、川芎、当归三药均能活血。
可见本方既能祛风散寒除湿,又能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并能活血。与上面分析痹证日久的病机相一致。所以本方主治的特点是:痹证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经络瘀滞。其中,病程日久是最客观的指征。此类痹证的证候表现有腰膝疼痛,关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或关节变形,畏寒喜温,或伴有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或细迟等。
病症分析:
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肝肾不足,则见腰膝痿软;气血耗伤,故心悸气短。
由于本方所含细辛,其止痛力强。独活、秦艽、杜仲、肉桂等均具有较明显的止痛作用,所以本方止痛作用显著,对于痹证的疼痛具有较强的缓解作用,从而具有显著的近期疗效。此外,由于本方中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等药物的配伍,只要辨证准确,本方可长期服用,以求标本同治,而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方解】:
  方中用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养血和营,活络通痹为主药;牛膝、杜仲、熟地黄、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当归、芍药补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气血旺盛,有助于祛除风湿;又佐以细辛以搜风治风痹,肉桂祛寒止痛,使以秦艽、防风祛周身风寒湿邪。各药合用,是为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剂。对风寒湿三气着于筋骨的痹证,为常用有效的方剂。
古方基本药物组成: 
独活三钱 ( 9g )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肉桂心  防风  川芎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各二钱 (各 6g )
功效: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临床应用:
对痹证风寒湿痹痛日久体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海风藤、川乌、千年健等,以通筋络,逐寒湿,活血止痛;
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
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己、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
正虚不重者,可减地黄、人参。
本方若去桑寄生,加黄芪、续断,也能治疗风寒湿痹,补气实表的力量较强。主治气血两亏,感受寒湿而致的脊背疼痛、举动艰难等证。所以叫三痹汤,是一张古代的经验良方。
【药理】
君       独活  长于祛下焦风寒湿邪,蠲痹止痛。
  ┌ 防风、秦艽 ---- 祛风胜湿。
  │
臣 ┤ 肉桂 ---- 温里祛寒,通利血脉。
  │
  └ 细辛 ---- 辛温发散,祛寒止痛。
  ┌ 寄生、牛膝、杜仲 ---- 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
佐 ┤ 当归、芍药、地黄、川芎 ---- 养血活血。
  │
  └ 人参、茯苓、甘草 ---- 补气健脾,扶助正气。
使      甘草 ---- 调和诸药。
方歌:  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风湿顽痹屈能伸。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足少阳、厥阴药也。独活、细辛入少阴,通血脉,偕秦艽、防风疏经升阳以祛风;桑寄生益气血,祛风湿,偕杜仲、牛膝健骨强筋而固下;芎、归、芍、地所以活血而补阴;参、桂、苓、草所以益气而补阳。辛温以散之,甘温以补之,使血气足而风湿除,则肝肾强而痹痛愈矣。 
  2.《千金方衍义》:风性上行,得湿沾滞,则留着于下,而为腰脚痹重,非独活、寄生无以疗之。辛、防、秦艽,独活之助,牛膝、杜仲,寄生之佐,桂、苓、参、甘以补其气,芎、芍、地以滋其血,血气旺而痹着开矣。 
  3.《成方便读》:熟地、牛膝、杜仲、寄生补肝益肾,壮骨强筋;归、芍、川芎和营养血,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参、苓、甘草,益气扶脾,又所谓祛邪先补正,正旺则邪自除也;然病因肝肾先虚,其邪必乘虚深入,故以独活、细辛之入肾经,能搜伏风,使之外出;桂心能入肝肾血分而祛寒;秦艽、防风、为风药卒徒,周行肌表,且又风能胜湿。

      4. 《本草求真》:“桑寄生,号为补肾补血要剂。缘肾主骨,发主血,苦人肾,肾得补则筋骨有力,不致痿痹而酸痛矣。”

独活寄生汤:风寒湿痹。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证见腰膝
8.独活寄生汤(孙思邈)  风寒湿痹。
  (《备急千金要方》)
  【歌诀】
       独活寄生艽防辛 芎归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参草 冷风顽痹屈能伸
       若去寄生加芪续 汤名三痹古方珍
【组成】独活三两(9克) 桑寄生 秦艽 防风川芎 当归 干地黄 芍药 肉桂心 茯苓 杜仲人参 甘草各二两(各6克)
  【用法】上15味药,水煎分三次服。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风寒湿痹,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证见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象细弱等。
 【分析】本方所治之证,乃是风寒湿三气痹着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所致。故风寒湿痹着日久为本方主证,肝肾两亏,气血不足为本方的兼证。方中独活疏散伏风,善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为君药。防风、秦艽祛风胜湿,通络舒筋;细辛能散少阴肾经风寒,温通血脉而止痛,共为臣药。桑查生祛风湿,强筋骨、养血;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当归、地黄、芍药、川芎补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扶助正气;肉桂补阳祛寒,通利血脉,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有使药之用。诸药相配,既能祛邪,又能扶正,标本兼顾,使风寒湿除,气血足,肝肾得补,诸证则缓解。故对风湿乘虚而入,痹着日久,肢节屈伸不利的顽固痹证,用之能使肢节屈伸自如。
  【附方】三痹汤(《妇人良方》)本方系独活寄生汤去桑
寄生,加黄芪、续断而成。
  用法:加姜枣水煎服。
  功用:祛风胜湿,益气养血。

  主治:风寒湿痹及气血凝滞,手足拘挛等。

加味独活寄生汤的配方是什么?
独活寄生汤 《千金方》 组成、用法:独活6克,桑寄生18克,秦艽12克,防风6克,细辛3克,川芎6克,当归12克,熟地15克,白芍9克,茯苓12克,肉桂1。5克(?h),杜仲12克,牛膝6克,党参12克,甘草3克,水煎服。

   功效: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 主治:肝肾两亏,风寒湿痹,症见腰膝冷痛、腿足伸屈不利,或麻痹重着。 方解:本方为痹症日久,肝肾两亏而立扶正祛邪之法。方中独活祛风胜湿,善治“两足湿痹不能动止”,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利关节,除风湿,均为主药;杜仲、熟地、牛膝协同桑寄生强腰肾,壮筋骨,当归、白芍、川芎补血活血,党参、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使气血充足则邪自除,以上俱为扶正而设;细辛协同独活入肾经,搜风逐痹止痛,肉桂入肾经血分而祛寒止痛,秦艽、防风祛风邪,走肌表,且能胜湿,以上俱为祛邪而用,与上药相配,标本兼治,可使血气足而风湿除,肝肾强而痹痛止。

   临床运用: 1.本方用于风寒湿痹痛日久体虚,症状以腰以下冷痛麻痹为明显者,如慢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风湿性坐骨神经痛等,均可酌情运用。舒筋活络药如木瓜、石楠藤、五加皮、宽筋藤、海风藤,补益肝肾药如狗脊、巴戟天、黄精、菟丝子、续断竺,均可酌加。
   2.若患病时间不长,肝肾未伤者,当减少益肝肾与补气血的药物,适当增加祛风湿、止痹痛之品。 方歌: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党参草,冷风顽痹难屈伸。
独活寄生汤方歌,组成,加减运用
独活寄生汤

出自《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 独活三两(9g)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肉桂心 防风 川芎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各二两(各6g)
【用法】 上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歌】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方解】 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之常用方,其证乃因感受风寒湿邪而患痹证,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而致。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正如《素问·痹论》所言:“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不仁”。肾主骨,肝主筋,邪客筋骨,日久必致损伤肝肾,耗伤气血。又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肝肾不足,则见腰膝痿软;气血耗伤,故心悸气短。《素问·逆调论》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 。其证属正虚邪实,治宜扶正与祛邪兼顾,既应祛散风寒湿邪,又当补益肝肾气血。方中重用独活为君,本品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臣以细辛、防风、秦艽、桂心,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桂心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防风祛一身之风而胜湿,君臣相伍,共祛风寒湿邪。本证因痹证日久而见肝肾两虚,气血不足,遂佐入桑寄生、杜仲、牛膝以补益肝肾而强壮筋骨,且桑寄生兼可祛风湿,牛膝尚能活血以通利肢节筋络;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上诸药合用,具有补肝肾、益气血之功。且白芍与甘草相合,尚能柔肝缓急,以助舒筋。当归、川芎、牛膝、桂心活血,寓“血行风自灭”之意。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纵观全方,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致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之证的常用方。以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脉细弱为辨证要点,痹证之属湿热实证者忌用。
2.加减法: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己、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正虚不甚者,可减地黄、人参。
3.现代运用:慢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附方】
三痹汤(《校注妇人良方》) 川续断 杜仲去皮,切,姜汁炒 防风 桂心 细辛 人参 白茯苓 当归 白芍药 甘草各一两(各30g) 秦艽 生地黄 川芎 川独活各半两(各15g) 黄芪 川牛膝各一两(各30g) 上为末,每服五钱(各15g),水二盏,加姜三片,大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滓热服,不拘时候,但腹稍空服之。功用:益气活血,祛风除湿。主治:痹证日久耗伤气血证。手足拘挛,或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舌淡苔白,脉细或脉涩。
【文献摘要】
1.原方主治
《备急千金要方》卷8:“治腰背痛,独活寄生汤。夫腰背痛者,皆犹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也,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
2.方论选录
吴昆《医方考》卷5:“肾气虚弱,肝脾之气袭之,令人腰膝作痛,屈伸不便,冷痹无力者,此方主之。肾,水脏也,虚则肝脾之气凑之,故令腰膝实而作痛。屈伸不便者,筋骨俱病也。《灵枢经》曰,能屈而不能伸者,病在筋;能伸而不能屈者,病在骨。故知屈伸不便,为筋骨俱病也。冷痹者,阴邪实也;无力者,气血虚也。是方也,独活、寄生、细辛、秦艽、防风、桂心,辛温之品也,可以升举肝脾之气,肝脾之气升,则腰膝弗痛矣;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杜仲、牛膝者,养阴之品也,可以滋补肝肾之阴,肝肾之阴补,则足得血而能步矣;人参、茯苓、甘草者,益气之品也,可以长养诸脏之阳,诸脏之阳生,则冷痹去而有力矣。”
【临床报道】
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老年性腰腿痛83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15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4个疗程评定疗效。结果:治愈49例,好转30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为94.1%。[罗玉娟,等.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老年腰腿痛83例。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16(4):216]
以独活寄生汤为基本方加减,配合手法及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10天为1个疗程。经3个疗程治疗,显效26例,有效2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周永朴,等.中医辨证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报告。中医正骨 2000;12(12):4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