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宇宙之数学原理》的数学(原创)

 文明世界拼图 2022-03-11

《自然宇宙之数学原理》的数学

(物理现象时空)

岳 涌 强 著

内容提要:

1. 本文论述了如何根据宇宙的真实结构去提取宇宙数学。

注:这个数学不是传统数学内部的分支,而是传统数学之外的另一个独立的数学体系。

2. 反过来,又利用宇宙数学去研究宇宙,得到上帝设计、制造宇宙的理论(爱因斯坦问:上帝是如何创造这个世界的?)。

注:这个理论不是传统的宇宙科学,也不是传统科学内部的分支,而是传统科学体系之外的另一个独立理论体系。

3. 通过研究宇宙,获得关于时空的系统理论。

注:关于时空,传统科学至今还没有创建系统的科学理论,本理论是关于时空的系统理论。

4. 各门学科分别研究宇宙中的不同部位,利用宇宙体系把各门学科组合一体,变成统一理论(终极理论)。

5. 本简介只介绍宇宙数学传统数学二者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

一、 宇宙与单元

文章图片1

图1

1. 宇宙是多层次单元组成

宇宙是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一个统称,也就是说宇宙是未知的事物,本理论研究的就是未知的宇宙。

(1) 单元

为了研究“宇宙”,需要创建“单元”概念,就像牛顿为了研究“万物”需要创建“质点”概念。

牛顿理论把“万物”看成质点,本理论把“宇宙”看成单元,目的都是除去现象看本质。

例如,尽管“万物”千姿百态,但是都可以看成质点,即把千姿百态的“现象”都剔除,只保留本质——“质点”。

“宇宙”也是千姿百态:尽管超大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原子、基本粒子的运动形态都不相同,但是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单元”。例如,见图1中,…1个超大星系、1个银河系、1个太阳系、1个原子体系、1个基本粒子…。图中所有的1xxx都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体系,它们都是组成宇宙的基本“单元”

这里不去看基本粒子、原子、太阳系、银河系、超大星系…它们的运动形态(外表)如何不同,而是去看它们的共同之处——它们都是组成宇宙的基本零件。就像牛顿那样,不去看“万物”的外表如何不同、运动形态如何不同,一律都把它们看成质点;这里把超大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原子、基本粒子等一律都看成是组成宇宙的“单元”

这样,可以把宇宙之中千姿百态的现象都剔除,只剩下本质——“单元”。

从化学角度看:单元是指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类似化学的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思维逻辑是一样的,都是从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去看问题。

结论:宇宙全部都是单元组成的,没有例外。

传统科学之所以无法弄清宇宙,无法弄清时空,就是因为没有提取出来“单元”概念。也就是说,只要提取“单元”概念,过去无法解决的难题都可以解决。

就像化学那样利用一个“原子”概念去解释整个化学理论;本理论也是利用一个“单元”概念去解释整个理论。例如,利用“单元”去弄清宇宙的设计原理,弄清时空的产生原理,并且利用“单元”去获取“宇宙数学”,利用“单元”去研究各门学科…。

总之,“单元”就是本理论的核心。也就是说,只要弄清“单元”概念,就可以弄明白本理论了。

注:传统的宇宙是指宇宙万物,是“宇宙”与“万物”的混合概念;本理论的宇宙是指“单元”,不包含“万物”,二者是分开的两个概念。

(2) 多层次

见图1,图中多层蓝色的横带是宇宙内部的多层次单元。

单元按照从大到小排列成多个层次,见图1。图中无限大宇宙下为超大星系层次,银河系在其下面一层,太阳系在银河系下面一层,原子体系在太阳系下面一层,基本粒子在原子体系下面一层,直到无限小粒子层次,它们共同组建了多层次。

结论:宇宙是多层次的“单元”,多层次是宇宙本来就具有的属性。

见图1左,图中人类现阶段已经发现的宇宙层次都标注上名称,未发现的层次都用……表示,从无限大层次到无限小层次所有层次之总和,定义为宇宙整体。

注意:宇宙整体也是1个单元(见图中圆虚线),例如1宇宙整体(单元)。

图1左边是宇宙(单元),右边是其对应的数学(单元),例如1个超大星系、1个银河系、1个太阳系、1个原子体系…。它们都是单元。

2. 单元与“1”

(1) 从宇宙中采集样品,每一个层次只选择1个单元,不选择多个单元。例如1个银河系(星系层次的单元)、1个太阳系(恒星层次的单元)、1个原子体系(原子层次的单元)、1个基本粒子(基本粒子层次的单元)…。

(2) 把宇宙的单元概念与传统数学“1”概念对比,宇宙单元就是数学的1概念。

注:因为1是组建“数”的基本单元,采用这个单元去组成其它数。例如2=1+1,6=1+1+1+1+1+1,这里的2和6都是采用“1”单元去组成的,其它数也是采用1单元组成的,可见数学的1就是单元概念。

(3) 把宇宙多层次单元与数学多层次单元一一对应:得出1银河系、1太阳系、1原子…,见图1左右二边都是指同一个事物(蓝色带)。

二、 从宇宙多层次单元中提取数学

1. 制造宇宙数学的方法

设:1=宇宙(整体)。

因为:宇宙整体内部有多层次单元,见图1:1个无限大宇宙、1个超大星系,1个银河系、1个太阳系、1个原子、1个基本粒子…,这些都是宇宙整体内部的单元。

所以:1的内部也必须与真实的宇宙对应,也应该包含多层次单元,即1的内部包括1个无限大宇宙、1个超大星系、1个银河系、1个太阳系、1个原子、1个基本粒子…。

结论:数学1的内部有多层次单元!

例如1宇宙整体内部包含1个无限大宇宙、1个超大星系、1个银河系、1个太阳系、1个原子、1个基本粒子…。

注意:这些1都不相同,而传统数学中的1都相同。

2. 脱离宇宙

1内部包含多层次的1xxx,这些多层次的1xxx对应宇宙内部多层次的单元。

假如把这些1xxx从宇宙中单独拿出来看待,全体1xxx就变成数学1内部的多层次1的结构体系,就抽象为宇宙数学

注:因为这里1内部包含多层次结构,所以称为结构数学;因为这里1内部包含多层次单元,所以称为单元数学;因为是从宇宙提取的数学,所以又称为宇宙数学。

以上是从宇宙多层次单元中提取数学的过程。

注:整个宇宙是1个大单元(见图中大圆虚线,整个宇宙也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体系,也是一个单元。单元不分大小都是组成宇宙的基本单元;就像“原子”组成物质那样,“单元”组成宇宙),大单元内部套小单元,例如银河系单元内部套太阳系元,太阳系单元内部套原子体系单元,原子单元内部套基本粒子单元…。即整个宇宙是大单元内部套小单元,是一层套一层的套娃结构;那么1的内部也是一层套一层的套娃结构。

三、 “单元”与“万物”

文章图片2

图2

1. 万物的位置:

图2是万物图,图中从1原子单元到1太阳系单元,两个单元之间的空隙就是万物所在的位置。

从数学发展史可知:传统数学都是从各种事物中(万物)获得的,也就是说传统数学都是从万物身上提取出来的,所以万物所在的位置就是传统数学的位置,见图2右。

单元万物所在的位置根本不是一个区域,见图2。

2. 什么是万物?

见图2中的万物区域,图中都是常见的万物,例如DNA对应1012个原子,1滴水对应1023个原子,一个人对应1028个原子等。图中各种事物(万物)都是不同的数量,也就是说,我们生活中看到的万事万物,其实都是“数量”。假如您从数学的角度去看万物:

(1)万物都是“数量”没有例外!(见图中的万物,每一个都是数量,没有一个事物例外)。

(2)万物不同,只是“数量”不同而已。(见图中数轴上不同数量分别对应不同事物)。

(3)万物不是物理所理解的万物那样复杂,也不是化学所理解的万物那样复杂,更不是生活看到的万物那样千姿百态。

(4)站在宇宙的立场看:只有数学才能看到万物的本质,物理、化学都做不到,其它学科更做不到!这就是为什么各门学科都采用数学的原因。

结论:

从数学角度看,万物就是数量,万物和数量是同一个事物,是同义词(强烈要求您从物理思想变成数学思想)。

3. 单元与万物

(1)因为:传统数学都是从万物身上提取,

所以:传统数学只能用于万物身上

因为:传统数学不是从单元身上提取,

所以传统数学不能用来研究单元!

(2)因为:宇宙数学是从宇宙单元身上提取,

所以:宇宙数学只能用于单元身上。

因为:宇宙数学不是从万物身上提取,

所以:宇宙数学不能用来研究万物!

(3)从位置角度看:

因为:单元与万物位置不同,

所以:对于宇宙来说,单元与万物是完全不同的事物。

因为:传统数学与宇宙数学位置不同,

所以:对于宇宙来说,两种数学是完全不同的事物。

(4)结论:

站在宇宙的立场看,

因为:“1”与“数量”位置不同,

所以:“1”与“数量”是完全不同的事物。

传统数学把“1”与“数量”当成同类事物,但是宇宙不是这样想的。宇宙认为“1”(单元)是用来组建宇宙骨架的主体材料(99.8%),而“数量”(万物)是骨架之间的填充物(0.2%)。地位完全不同,二者根本不是相同的事物。

文章图片3

图3

见图3,图中蓝色的横带就是宇宙的主体骨架,“1”占99.8%以上,骨架之间的缝隙是“数量”,“数量”少于0.2%,这充分说明“1”与“数量”对于制造宇宙来说,重要性不同,本质不同!

所以我们应该按照宇宙的立场去看“1”与“数量”的区别,而不能依据传统数学去看宇宙“单元”。因为传统数学根本不能用来研究“单元”,传统数学只能研究“万物”

4. 什么是宇宙?

(1) 因为:单元占宇宙的99.8%以上;

注:例如太阳占太阳系的99.8%,太阳以外的九大行星及万物只占太阳系质量的0.2%,所以“万物”只占“太阳系单元”的0.2%。

这里明确一下单元概念:“太阳系”才是单元,“太阳”不是单元。 尽管“太阳”的质量非常接近单元,但是它缺少太阳系管辖的巨大空间,太阳系不仅有核心(太阳),还有太阳系的空间。也就是说单元本来就包含物质和空间两个部分,即单元不仅可以用来研究宇宙的物质部分,还可以用来研究宇宙的时空部分。所以“单元”是揭开“宇宙”、“时空”奥秘的“钥匙”!

九大行星是单元与万物的重叠地带,它们可以看成亚单元。假如剔除九大行星,“万物”的比例更少,可能亿亿分之一都不到。这里只是匡算,不需要精确计算就可以充分说明问题了。

所以:宇宙就是单元单元就是宇宙,宇宙和单元是同一事物,是同义词。见图1-图3,单元占据宇宙99.8%以上!这里就是把宇宙与单元绑定!

(2)因为:宇宙就是单元;

所以:研究宇宙只能研究单元离开单元就无法研究宇宙!!!

(3)因为:传统数学不是从单元上获得,所以不能用来研究单元。

所以传统数学不能用来研究宇宙!!!

(4)因为:传统科学采用传统数学;

所以传统科学无法研究宇宙!!!

(5)结论:从宇宙哪里提取数学,反过来数学就只能用于哪里。禁止乱用

5. 绑定

文章图片4

图4

(1)因为:万物“数量”;

所以:传统数学是关于“数量”的数学。

在这里,数量绑定传统数学,数量传统数学是同义词。见图4,“万物”与“数量”以及“传统数学”绑定在一起。这是因为站在宇宙的立场看问题,它们本来就是同一个事物—“万物”,见图4中它们都是指的同一个事物—“万物”。

所以我们不能站在传统科学的立场去看宇宙,因为传统科学根本不能研究宇宙!

(2)因为:单元就是“1”。

所以:宇宙数学就是关于“1”的数学。

在这里“1”绑定“宇宙数学”、绑定“单元”、绑定“宇宙”,所以“1”、宇宙数学宇宙单元都是同义词。因为站在宇宙的立场看,它们本来就是同一个事物—“单元”,见图4中,它们都是指的同一个事物—单元!

(3)这些绑定非常重要,这是让您读懂本理论的关键点。假如您不去绑定,仍然按照传统科学的立场去看本理论就寸步难行。假如您无法在头脑里面绑定,就请您对照图去看本理论中文字所指的每一个事物,因为图中已经绑定。

(4)见图4,因为真实的宇宙本来就是这样绑定的,所以您不可能违背宇宙的绑定,固执己见的按照传统科学思路去研究宇宙,因为传统科学根本不能用来研究宇宙!

传统科学之所以那么多年来一直无法研究宇宙,无法研究时空,其根本原因就是按照传统科学的习惯去看问题是违反“宇宙”的!

假如您想弄清宇宙是什么、时空是什么,就只能按照真实的宇宙那样去绑定!所以请您彻底改变您的观念!

6. 单元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假如站在宇宙的立场看:

l 当小单元的数量非常大,达到大一层单元的时候,宇宙就会用这些小单元去组建大一层的单元。例如,当原子单元(1原子)的数量非常大,达到1056个原子的时候,宇宙就会去组建太阳系单元(1太阳系)。

l 当数量比大一层次的单元数量少时,那么这个数量不足以组成大一层次的单元,宇宙只能去组成万物。例如,当原子单元(1原子)的数量没有达到组建太阳系所需的数量时,宇宙没有办法去组建太阳系,只能用这些原子去组建万物(图2中的各种事物,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l 总结:站在宇宙的立场上看,宇宙除了1就是数量,没有其它事物。

四、 从“万物”提取传统数学

因为:万物身上本来就具有各种“数量”(见图4中数量对应万物);

所以可以从“万物”的身上提取数学。

1. 结论:

(1)“万物”身上提取的数学都是“数量”,不是“单元”;

(2)传统数学是关于“数量”的数学,不是关于单元的数学。

2. 用途:

(1) 一般应用

文章图片5

图5

见图5,图中A和B是万物中的两个事物,传统数学中,采用各种“数量”(1Kg、2Kg)去对应不同事物(A、B),就是把各种“事物”(A、B)分别用各种“数量”(1Kg、2Kg)去代替。然后,研究各种事物(A、B)之间的关系,就替换成了研究各种“数量”(1Kg、2Kg)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利用传统数学去研究各门学科的过程。

(2) 物理应用

文章图片6

图6

见图6,图中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运动速度,p代表物体的动量,质量、速度和动量都是物理中的物理量,物理就是用物理量来研究各种事物。把各种物理量(质量、速度、动量)分别用各种数量(2kg、3m/s、6Kg·m/s)来代替,然后研究各种物理量(质量、速度、动量)之间的关系,就变成研究各种数量(2kg、3m/s、6Kg·m/s)之间的关系。

所以,各门学科都是把事物变成数量来研究。

局限:显然这些“数量”只能用来研究各种事物(万物),不能用来研究宇宙单元。因为单元内部只有多层次的“1”,根本没有“数量”,所以“数量”对于单元来说没有用武之地。

也就是说:传统数学对于研究宇宙来说没有用武之地。

五、 总结

1. 数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人从真实的事物中获得的。

例如,宇宙数学是从宇宙多层次“单元”中提取的数学;传统数学是从“万物”中提取的数学,它们只是从宇宙的不同部位获得的数学而已。

2. 数学不能混用

数学起源于宇宙什么部位,反过来,这个数学就只能用在宇宙的什么部位,不能胡乱使用。

3. 宇宙数学的重要性

在宇宙中,单元占99.8%以上,万物占不到0.2%,所以宇宙数学占99.8%以上,传统数学不足0.2%,可见宇宙数学的重要性。而本理论研究的就是宇宙数学,以及利用宇宙数学去研究宇宙的各种新发现,这些“新发现”都是传统数学无法做到的。

4. 本理论的核心

单元”是揭开“宇宙”、“时空”奥秘的“钥匙”,离开“单元”就无法研究宇宙、时空!

注:请您务必站在宇宙立场看问题,不要站在传统科学立场看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