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早恋,班主任如何正确介入,有效干预? | 头条

 课程教学研究 2022-03-11

图片



01
我们应该怎样介入学生问题?

在学校里,我有一个徒弟。

有一天,我刚进办公室,她就开始大喊:“师父,我们班出事了,出大事了!”把我吓一跳。问她究竟什么情况?她告诉我说是班级里男女生之间情感问题。

“八年级”“出事”“出大事”“男女情感的事”这一连串的词组合在一起,我脑子一阵发蒙,我条件反射地问:“多了个人吗?”大家都知道,在这件事上,班主任最怕两件事,多个人,或者少个人。

徒弟告诉我说,事情的起因是她们A男生喜欢B女生,但B女生不喜欢A男生,A男生觉得非常痛苦,迷茫不知所措。

她说:“师父,我要去救他。”果然,当天,她就去找了男孩谈话了,就像许多班主任,班级里发生这样的事情,先找男生。

这样对吗?

我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中学阶段的女老师,当班级发生类似情况的时候,有80%的班主任会倾向于找男生谈话。因为她们觉得男生好说话。

可是,好说话跟要解决问题是一回事吗?

回过头来看我的徒弟。找男生谈了半个小时后,她告诉我说:“师父,没用。”

我问她和男生聊了什么。她说:“聊了三个问题,第一、现阶段谈恋爱会影响学习;第二、未来,咱们可以万里挑一;第三、葡萄熟了才好吃。”

之所以会如此切入,因为在谈话之前她做了很多功课,发现各种攻略里,处理青春期孩子的恋爱问题,归纳起来大致就这三大块。

我告诉她这些攻略的思维方式“有问题”。“第一,谈恋爱一定影响学习吗?”我问。

“不影响吗?”徒弟反问,“至少有80%是影响的。”徒弟思考后回答,“难道学生不认为自己会被影响吗?”

“难道你不知道孩子都会认为自己就是那20%吗?”我反问。

大家发现了吗,我们老师的通用思维是“一万”,也就是说有一个是这样的,一万个都可能是这样的。但学生的思维和我们恰好相反,他们更相信“万一”,“万一”有一个人“不受影响”,那个人一定就是我。

“未来,可以万里挑一。”这句话也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凭什么认为天下没有结婚的可以任你挑选呢?没道理吧。

“葡萄成熟了才好吃”倒是没问题,但你跟一个完全没吃过葡萄的人讨论葡萄的口味,这有意义吗?

其实,青春期的爱情问题归结起来就两个点:标准和方法。跟学习、梦想、选择面、葡萄是酸还是甜的没有关系。可问题是,我们该如何确定标准呢,又该使用什么方法呢?

教师需要有整体性思维,思考问题时,不是仅仅看当前。虽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当下的,但我们需要考虑过去和未来,因为“过去因”是“当下果”,“当下因”是“未来果”。

多数人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的是该怎么办,其实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后一步。

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步骤应该是:看问题现象;找学生需要;判断决定因素;寻找解决办法。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问题解决,找准前三个步骤,或许会更显关键。

图片

02
“来吧,我们一起谈谈爱情”

针对学生情感问题,我曾组织了一节课,主题是“来吧,我们一起谈谈爱情”。

那天,我是这样上这节课的。

首先将男女生分区,男生在我左边,女生在我右边,我告诉他们,活动中大家可以用自己觉得最舒服的方式相处。

接下来我问同学们:“如果爱情有颜色,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的爱情?”

提前,我准备了一大摞彩色纸,课上,我让每个同学都拿一张与自己期待的爱情颜色相同的纸。男生需要在纸上写出自己心目中最美女生十大品质,女生则需要写出最帅男生十大品质。

等大家都写完之后,我们开始集体讨论,选出大家公认的最美女生十大品质和最帅男生十大品质。

这是最终,我们班学生得出的答案:

图片

虽然才八年级,但大家可别小看女生,在“最帅男生十大品质”中“专一”指向情感,“幽默”指向个性,“志向”指向职业,“孝顺”指向家庭,“合得来”指向性格,爱情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情商高、人品高、颜值高、嘴巴紧……男生的答案很直接。

从这个答案我们可以看出,和男生相比,同龄的女生会更成熟。

但这个结论需要我们从这堂课中得出吗,这不是老师们在大学阶段就学习过的教育常识吗?

问题是,知道女生更成熟就能处理好学生的情感问题吗?现实似乎并非如此。

在班级管理中,很多老师会为处理学生的情感问题头疼。究其原因,因为老师们不知道如何把抽象理念用起来,不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

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认为有两个途径,一是看影响的因素,二是看发展的阶段。

如果把青春期的爱情分成4个时期,早期、中期、晚期和不可挽救期,在早期的时候,班主任想要介入干预,应该找男生还是女生呢?答案是“女生”,因为相比男生,这个时期的女生往往会更理性。

但实际操作中,很多老师往往会忽略这个因素。他们更喜欢要找男生谈,聊完之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老师们开始怀疑可能是自己不够耐心,于是便加足马力使劲“谈”。

直到有一天,恍然发现找男生解决这个问题似乎不太对。但这时候,两位同学之间的感情可能已经由早期发展到了中期。这可怎么办?

所以,当我们想要介入学生情感问题的时候,切入点非常重要,它可以确定时间分配、重点抓手、内容倾向和结论总结,而这也就是整体性思维中三个非常重要的点。

图片

这是我们班最优秀的一个姑娘,写出的“最帅男生十大品质”。我问她,你要什么样的另一半?她回答说要一个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的人。请问这样的人好找吗?

图片

这是我们班其中一位男生写的,有文艺、沉静却不用过于沉静、会理解孤独……现实中,能满足这些标准的女生也不多。

没错,我给学生上情感课的目的,就是想要他们暂时放弃谈恋爱的打算。用的方法就是拔高标准。

我让孩子们罗列出十大标准,有了这些标准之后,孩子们比对着左右一看,身边貌似真没有这样的人,自然也就不会有下一步行动。

在这次情感课中,评选出公认的十大标准之后,我还鼓励同学们写出“我希望陪伴身边的他(她)的样子”。

这是我们班学生给出的答案:

女生:

A生:温和温暖温柔地相处;幽默但文明;长得高,热爱运动;看着舒服;专一。

B生:人品好,说话的时候很幽默,情感专一,体育运动的时候很帅,有才华,合得来而且十分孝顺父母。

男生:

F生:情商高、嘴巴紧、有气质、不低俗、贤惠、有共同话题、看得舒服、善解人意

H生:眼有光泽、脸白无暇,唇红齿白,有气质、平淡耐看有特点,短发齐耳。(PS:不在上的学校)


最后,我还让同学们写出,“为'TA’成为最'?’的自己。”

我们班的一位女生是这样写的:不乱发脾气、不冲动、理性对待;热爱生活并且认真生活;热爱运动和音乐;身材不胖,不偏瘦;成绩优秀;有气质。

初三的时候,这个姑娘有两次模拟考考砸了,状态非常不好,任何开导都听不进去。

我把她叫过来,把情感课上她写的那张小纸片放在她面前,告诉她如果你真能像写的这样,未来,会有一个特别好的男人在某个地方等着你;但如果你做不到,那未来你的另一半也就会很一般。想遇到哪种男生,你自己拿主意吧。让人欣慰的是,后面,姑娘振作起来了。

图片
03
怎样组织一场成功有效的情感班会课?

在这堂情感课上,我一共设置了四个环节。我认为每个环节的设置都很有必要。

大家知道上情感课学生最害怕什么吗?

他们害怕老师借此机会“钓鱼”,课程开始的时候鼓励大家踊跃发言,结果下课之后就把发言最积极、畅所欲言的同学叫去私聊。因此,我用男女生分区的方式给同学们营造一种安全感。

让同学们写下自己心目中“最美最帅”的十大品质,并开展讨论、排序。是为了让学生们产生认同感。

大家还记得我有个徒弟吧,我上完情感课之后,她也套用这一模板,在自己班上开展了一堂同样主题的班会课。

两个星期之后,她问我:“师父,你们班怎么样了?”我说很好啊,孩子们的状态都非常好,几乎没人聊这个话题了。

我徒弟感慨说:“糟糕,我们班的孩子好像被我唤醒了。”

我感觉不可思议,问她到底是怎么上的这节课。她说把我的课变了一点点,在让学生填写男女生“十大品质”的时候,将其减成了“三大品质”。

上完之后,她发现班级氛围似乎更不对劲了。没错,“十大品质”变“三大品质”,标准变低了,符合的人就多,这就是问题所在。

也正因为如此,在讨论完品质之后,我还鼓励同学们写下“希望陪伴身边他(她)的样子”,想要通过这一方式,让同学们把想象概念化、具体化。

“为'TA’成为最'?’的自己”的设置则是鼓励孩子们个性化发展。

归结起来,大家会发现,这其中的每一个点都是针对这个阶段孩子的需求。情感教育课中,与其说是我在上课,不如说是我在吻合、满足学生的需要。


04
追寻学生成长中的所有问题

上完这节课后,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存在的问题就这一种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如果从整体上去看,能延伸拓展、能形成体系吗?

为此,我花了一个月时间构建了一套学生成长问题系统。经过调查,发现我们班学生一共有37种问题,而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源自于交往。

如何把37种问题捋清楚,挖掘出它背后的深层逻辑。弄清楚这些逻辑之后,我们又该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加以运用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学生成长问题系统

我把37种问题按照与人交往、与自己交往、与团队交往做了个排序,并分析了学生出现问题现象背后的根源。这些梳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和家长沟通。

前不久,我们学校一位学生家长找到我,反映他们家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喜欢打架,非常暴力。

说完,她给我看了一段视频,视频里她儿子正在非常用力地打另外一个孩子。

事情的起因是,被打的孩子数学课下课后,手里拿着圆规边走边转,转到她儿子边上,他儿子跳起来就开始打人。

老师发现之后问他为什么打人?这个孩子回答说,如果我不打他,他手上的圆规就会扎在我身上。

老师问:“扎了吗?”他说:“难道等扎了再打吗?”就这样把天给聊死了。老师拿他也没办法。

家长找到我,问我该怎么办?当天,我问了她三个问题,第一:“你老公打你儿子吗?”

她回答说:“打!”我问:“是不是考试考差了,作业辅导不出来打,老师告状的时候都打?”她都回答说是。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你打你儿子吗?”这位妈妈回答说:“他小学三年级以后,我就不打了。”原因是她觉得孩子大了,应该要尊重他。

“那你儿子感觉被尊重了吗?”我又问。她回答说“不知道”。我告诉她,你儿子压根不是这么想的,他会认为是我妈打不过我了。

紧接着我向她抛出第三个问题——“你老公打你吗?”她白了我一眼,没说话。于是我换了个问法,“你老公打你的时候,你儿子知道吗?”她回答说:“后来都知道了。”

当天我告诉她,她儿子出问题的原因就8个字:家庭环境,教育方式。从大的层面说,这样的孩子有两个问题:暴力、敏感。

所以,我设计的三个大问题,其实就是学生成长问题系统基础之上的求证。通过问题让家长能够触摸到孩子问题的根源,而不是一直低空飞行,浮于问题表面。

各位老师,思维是可以训练的,我建议大家从“寻找关键点,看见影响点、实践重心点”三个方面入手,看到决定学生行为的关键因素以及行为背后的正向动机,然后再来寻找解决办法。

从整体思维的角度来说,也就是坚持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延伸重点、重构思维和训练思维。

如果你真的用心去实践,当一个过程结束之后,你再倒回来审视,会发现自己的思维真的会不断开阔,并逐层上升。

无换位不思考。

分析问题,其实就是看见一个大的整体当中,包含了一个个小的思考点,学生要什么?还会影响什么?

总结起来说,所谓思维无非就是“看什么、怎么看、怎么办、会如何”的一个过程。

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时候,让教育暂停一会儿,其实也没什么不好。


作者 | 方海东(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特级教师)
来源 | 星教师
责编 | 靖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