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绘画的精髓

 丘山三也君 2022-03-11

图片

2022013

LCA 的周末推荐

艺术史家徐小虎曾说:不能辨识笔墨,就无法真正理解中国书画的精髓。

这句话不假。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艺术如此注重行笔的痕迹。不论习画人如何变换,不论绘画风格如何更迭,笔墨的演进始终有其内在逻辑,它是构成书和画的基础,亦代表着创作者对绘画与世界的深层理解,因此,读懂了笔墨,也便读懂了书画,甚至是书画背后的作者。

图片

徐小虎

关于笔墨,范景中记载过一件趣事:

高居翰曾在日本购得一幅山水,由于破损,题字和印章都漫漶( huàn )难认。经过谨细的风格比较辨析后,他认为出自谢时臣之手。另一位生活在东京的中国鉴定家费力地研究了题跋和印章后也得出同样结论。而王季迁展卷一览,即断为谢时臣。

在中国书画鉴赏领域,王季迁的影响极大。他一生精研笔墨,过眼古书画万余件,他之所以能够一眼辨出画作作者,依靠的正是对绘画最精道的细处——笔墨的熟悉。

图片

王季迁与徐小虎

不过,王季迁所为人钦服的,不止在鉴定与收藏,更在于对中外艺术史学者等众多后辈的指授。

1971 年,徐小虎再度拜访 65 岁的王季迁,以学习中国绘画笔墨的奥秘。此后的 8 年时间,她开启了漫长的“采访”,徐小虎渐渐意识到:当 20 世纪初 2300 年传统中国艺术史结束的时候,笔墨行为的演变不像中国绘画中结构螺旋演变一般,而一直是以线性方式演变的,没有回转过。

这段长时间的对话,有着极高的知识含量。经过细致梳理,2014 年集结成书,广西师大出版为《画语录:听王季迁谈中国书画的笔墨》,豆瓣高分 8.7。

时过近十年,88 岁的徐小虎对曾经的对话有新的理解,对《画语录》作出新注解,并再次审视王季迁先生对笔墨要领的阐释,终由三联出版为《画语录:听王季迁谈中国书画的笔墨》(增订版)。

图片

增订版

书中,不仅有两人对笔墨、用笔和气韵等内容的谈论,还有涉及沈周、倪瓒、石涛、八大山人、梁楷、王蒙和黄公望等艺术家个案的对话,整体丰富而有深度。

相较旧版,本次出版的增订版,文字增多,开本更大、页数更多,同时增加了徐小虎的视频课程、高质量画作全图、放大细节,及王季迁作画示范图。这些图片,可以直观地展示王季迁所描述的关于笔墨的内容,通过对这些画作笔墨行为的分析,也能够探究出每件作品可能的创作时期。

图片

王季迁示范李唐斧劈皴

如果你有意了解中国绘画,或者说,你想去到中国绘画的内在世界,读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这正如徐小虎所期待的:

有朝一日,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一辈熟悉本书中所提供的对笔墨细节的细读,全新的中国书画史将会出现,与世界其他美丽的文化史一起引以为豪。

图片

实拍图

本次出版,分普通版和特装版两个版本。两版书的内容、开本及标价完全一样,特装版增加了顶边、底边与侧边图案(图案为董其昌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