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诗人杨黎

 置身于宁静 2022-03-11

杨黎,男,1962年生于成都,1980年开始写作。第三代人诗歌运动发起人和代表诗人。创办橡皮,提出废话写作。

1、你是从哪一年开始诗歌写作的?是什么激发了你最初的诗歌写作?

我是1980年开始诗歌写作的,当时,我爱上了一个姑娘,而另一个姑娘却爱上了我。我很高兴,也很痛苦,就开始写诗。

我写诗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为了高兴和痛苦的事。写诗本身也是高兴和痛苦的事。我高兴要多一点,但痛苦要写得好一点。好在后来,我都不是这样了。 ‍

和蓝马周伦佑

真正谈得上影响我的,应该是三个外国小说家,他们是阿兰·罗布·格里耶、乔伊斯和普鲁斯特。后来是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由于翻译的原因,我对外国诗人的诗歌,反而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更说不上影响。

和老巢、于坚、梁小斌

3.请提供你自写作以来的 10首代表作题目(每首请注明写作年代)。

《冷风景》(1984);《撒哈拉沙漠上的三张纸牌》(1986); 《高处》(1986);《西西弗神话》(1986);《大声》(1994);《小杨与马丽》(1996);《五个红苹果》(2003);《在纸上写一个名字,再去网上查找她的消息》(2004);《找王菊花》(2005);《远飞》(2016——2019)。

4.你写诗一挥而就,还是反复修改,还是有其他写作方式。

写诗除了一挥而就和反复修改,难道会有什么其他方式?我有时候一挥而就,有时候又反复修改——有时候,甚至改得面目全非。当然这不重要,甚至不是习惯,也不代表这首诗的好坏。一挥和反复,完全靠当时的处境,也会因为有没有多余的时间。研究这样的问题应该很好耍,但说明研究者诗写得不多。

和周亚平、何小竹

5.你如何看待生活、职业与你诗歌写作的关系 ?

生活是生活,职业是职业,它们好像和诗歌没有关系,其实本身也没有关系。我生活顺利的时候,写过一些满意的诗歌,生活不顺利的时候,也写过满意的诗歌,可见它们关系不大。至于职业吧,好像更不重要。可能一个奇怪的职业,会帮助一个诗人展开想象,比如这是一个比较笨的人。

6.你关注诗歌评论文章吗?你写诗歌评点、评论和研究文章吗?

我有一段时间很关注别人评论我的文章,后来这样的文章多了,也就不那么关注了。特别是对于我这样有自己写作观点的作者,我一直认为我和大家观点不一样,所以也就更不喜欢关注别人的评论。

和吉木狼格、尚仲敏

7.你如何评价现在的中国诗坛?

整个汉语诗歌,其实还是有话要说的诗歌。无论是知识分子的有话要说,还是口语的有话要说,其实他们都是在修辞和表达的意义上努力。既然都是有话要说,那在根本上就逃脱不了对意义的需要和追求。我作为极少极少言之无物的写作者,我非常清楚我和他们的差别。这就是当代中国诗歌现状,而且还会有很长的时间。

8.请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诗歌写作要素。

首先是逻辑。

长期以来,关于诗歌一直有一个幼稚的说法,那就是诗歌是形象思维的。这不仅伤害了诗歌正常成长的基础,而且强制的拉低诗歌智商,造就一大批文化低能儿。

二是道理。

好的诗歌必须有一个突出的道理。这个道理不是人生真理,但却是一个一说出来就非常难忘的道理。它有细节,有节奏,有答案,是一个颠覆不破的语言真相。

三是准确。

我喜欢准确的表达。我认为世间一切不幸,都是表达的不幸。不准确的表达,比不表达更害人害己。语言自身的不准确性,语言文字与文字的差异性,以及语言和世界对接时天然的错位,都证明准确的表达基本上是一个奇迹。所以,我为了准确的表达,总是在寻找奇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