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微塾】“合辙押韵”释义

 田牧 2022-03-11

  【诗词微塾】“合辙押韵”释义
  合辙押韵指的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前车后辙,顺口、听着舒服,富有音乐性的诗词,诸如对联,歌词、唱词、对白等。合辙,跟押韵的意思差不多,细分起来,辙宽,韵窄,如“发花乜斜”辙里可通押,韵中则不能。
  先说合辙——“辙”,在生活中是指车轮碾过的痕迹,叫车辙。合辙,说白点,就是后面的车轮子要走在前面的车辙里,不能跑偏。而在诗词中的所谓“辙”,则是指“十三辙”,也就是十三个韵部。
  再说押韵,韵,就是和谐而有节奏的音乐或念白。说到人,文人雅士往往被称为有风度,风致,情趣,韵味儿十足,等等。而说到诗文,就是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的句尾,即:每一个句子的最后那个字。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

  诗、词和曲一般都是要押韵的,诗词曲的韵都和语言有直接的关系。诗韵最早形成,在唐朝就已经有了很详细的广韵。而后在宋词兴之后,才有了词韵。而戏曲的十三辙,则是在明清时代形成的。古体格律诗,到清末使用的官韵,是通称的“平水韵部”。在民国以后就没有官韵了,而写旧体是的人仍依“平水韵”,但平水韵部里的许多字,和现在的语言已经脱节了。而且有许多的字和现在的语言根本不同了。因此我极力主张用汉语拼音为标准的新韵。只要依照汉语字典为准就可以了。但汉语拼音中取消了入声字,丢失了诗词音乐性的长短之别,此为憾事。因此我主张,
存留入声字,其余字按《新华字典》取调,合称《新华韵》
  一般来说,一首诗,后句要跟着前句的辙;每句最后一字,要押得住上句最后那个字的韵。律诗是一韵到底的,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古体诗固然可以一韵到底,但也有例外,根据诗词的内容,为着叙事的方便,也可以换韵,而且可以换几次韵。例如著名的《长恨歌》。合辙押韵,前呼后应,是诗词最大的语言特点之一。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便于记忆流传。正因为此,诸如《将进酒》《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等脍炙人口的诗篇才能得以口口相颂,流传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