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月二为何“龙抬头”?何谓花朝节?春分为何祭日?何谓社日?

 欧富花 2022-03-12

​二月二为何“龙抬头”?

民谚日:“二月二,龙拾头。”夏历二月初二前后,时值惊蛰,据说经过一冬沉睡的龙王爷,到了这天,会被隆隆春雷惊醒,所以这天也称春龙节或龙头节。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祥瑞神物,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雨”,龙拾头意味着云兴雨施,万物发育,一年的农事活动就此拉开序幕,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二月二日新雨暗,草牙菜甲一时生”,正是此种写照。同时,作为鳞虫之精,百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有利于农业生产。明清以来,民间形成许多关于龙抬头的习俗,诸如祭龙王、敬土地、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忌针刺龙眼等等,正如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上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这些习俗中以“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子剃龙头”影响最大,旧俗正月里忌讳剃头,从夏历新年前理发,至二月初二,男子已经一个多月未曾理发,二月二龙抬头,乘此吉日理个“龙头”,可以祈愿一年生活如意。其他正月忌讳如新娘不回门,媳妇不走娘家,正月不空房等,都可在二月初二这天解除。

何谓花朝节?

旧俗以夏历二月十五为“百花生日”,时值“惊蛰”到“清明”之间,此时春回大地,百花含苞欲放,故称此日为“花朝节”或“花神节”。花朝节在武则天执政时期流行全国。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这一天,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从此花朝节活动流传开来。节日期间,姑娘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并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宋以后,节俗中又增加了种花、栽树、挑菜(采摘野菜)等内容。清人蔡云诗句“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很能说明古人过花朝节的盛况。受各地花信时间早晚差异的影响,节期在全国范围内并不统一,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中原和西南地区以二月初二为花朝,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二或十八为花朝。

春分为何祭日?

夏历二月间(公历3月21日前后)的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分即半,是日昼夜基本等分。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上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过了春分,阳气逐步多于阴气,春分候应“初候玄鸟至,二候雷发声,三候始电”即显现出这个特征。先民认为,天之阳气,惟日为本,在阳气多于阴气的起始日期一春分祭日,可顺生阳气,使农作物长势更好。自周代起,皇帝都要在这天率群臣出东郊举行祭日仪式,据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上说:“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民间在这天有种树、做春酒、酿醋等习俗,正如清人宋琬诗句所述:“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何谓社日?

社日是古人祭祀社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社神,即土地神,相传为古代共工氏之子,名日后土,掌土地与农业之事。其俗起于先秦。社日这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唐人王驾诗句“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即是此种风俗的写照。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春社祈谷,祈求社神赐福、五谷丰登;秋社酬神,报告社神丰收喜讯,答谢社神。宋以后有官社、民社之分。民社为二月初二,俗称土地公公生日,官社日期不变,其祭祀为国家祀典,在社稷坛举行。春社习俗以饮酒、分肉、赛会、妇女停针线为主要内容。秋社则逐渐衰微,与中元节(七月十五)合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