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明清说:“本朝一家为宰执者,吕氏最盛”,到底有多显赫呢?

 上官珑 2022-03-12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转型期,明人陈邦瞻说:宋朝是“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时代,实际上是与魏晋隋唐作对比,强调宋朝已无门阀士族,进入成熟的科举社会。但事实上,这只是假象,宋朝的世家大族不在少数,两宋三百余年,文臣家族和将门世家,层出不穷,根深蒂固,时刻掌控者赵宋王朝的脉搏。

宋朝文臣家族数量众多,最显赫者有25个,其中东莱吕氏家族,权势最盛,故宋人王珪说:“天下之人谈衣冠之盛者,必以吕氏为世家。”王明清也有“本朝一家为宰执者,吕氏最盛”的感叹。那么这到底是个怎样的家族呢?今天就由小编带大家去了解。

东莱吕氏祖先叫吕韬,大致生活在唐昭宗、哀帝时期(888—907年),担任过河北莫县主薄的小官。吕韬儿子吕梦奇在后唐(923—936年)为官,官至户部侍郎,已是高级文臣。吕梦奇长子吕龟图在后周(951—960年)为官,官至起居郎,是记载皇帝言行的侍从官,因此定居洛阳。吕梦奇次子吕龟祥,在太平兴国二年(977)中进士,官拜殿中丞,担任寿州知州,故而迁居寿春。从此,东莱吕氏分两支,吕龟图一支居洛阳,吕龟祥一支居寿春。

东莱吕氏祠堂

东莱吕氏家族有名可考的成员,共传12代,约有120多人担任各级官职,总体而言,大致分两个阶段:一是北宋时期,东莱吕氏家族居于庙堂,在太宗至高宗的九朝中,有四人任宰执,参与决策,主持朝政。二是南宋时期,东莱吕氏家族因北宋末党争而遭摧残,南宋时大多醉心于学术,涌现出众多儒学宗师,而在政治上并无太多作为。

吕蒙正(944—1011年)

东莱吕氏家族最出名者,是吕蒙正、吕夷简、吕公弼、吕公着、吕好问五人。吕蒙正(944—1011年),字圣功,太平兴国二年(977)状元夺魁,名声鹊起,因此升迁很快,仅用六年时间,就升至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五年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晋升为宰相。吕蒙正辅佐太宗、真宗两朝,为相二十年,居功至伟,官至太子太师(从一品),封许国公,死后赠中书令,谥号文穆。

吕夷简(978—1044年)

吕夷简(978—1044年),字坦夫,吕龟祥孙、吕蒙亨子,吕蒙正堂姪。咸平三年中进士,出任地方小官。得吕蒙正举荐,官至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仁宗继位后,章献太后垂帘,任命他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天圣六年(1028),拜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晋升为宰相,执掌朝政八年,一度兼任枢密使,集二府大权于一身,享受无比殊荣,官至太尉(正一品)、许国公,死后赠太师、中书令,谥号文靖,配享宋仁宗庙庭。

吕公弼(1007—1073年),字宝臣,吕夷简子,初荫补为官,后赐进士出身,曾任淮南转运使、河北转运使,知瀛洲、开封府、渭州、延州、成都府等,常年经略陕西、河北军政,对宋夏、宋辽关系非常熟悉,故英宗继位后,拜三司使,转为枢密副使,成为宰执成员。神宗继位后,迁刑部侍郎、进枢密使。官至宣徽南院使(正二品),判秦州、河阳,死后赠太尉,谥号惠穆。

吕公著(1018—1089年)

吕公著(1018—1089年),字晦叔,吕夷简子,庆历二年中进士,仁宗非常器重,赐三品朝服。英宗时拜礼部侍郎,权知开封府。神宗继位后,拜御史中丞、宝文阁学士。元丰元年(1078)同知枢密院事。两年后升枢密副使。元丰五年(1082)辞职,出知定州。哲宗即位后,高太后主政,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为宰相。元祐三年(1089)辞相位,改拜司空(正一品)、同平章军国事。死后赠太师、申国公,谥号正献。

吕好问(1064—1131年)

吕好问(1064—1131年),字舜徒,吕公着孙,吕希哲子,荫补为官,哲宗亲政后,变法派章惇主政,吕公着是反变法派,名列元祐党籍,其子孙皆被罢免,吕好问也辞官归家。徽宗继位初,变法派蔡京主政,吕好问废居宿州、阳翟,前后达二十年。钦宗继位后,废除蔡京党,招吕好问入京,拜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兵部尚书等职,经历靖康之乱,说服张邦昌,让位于高宗,得拜尚书右丞,也就是副宰相。不久请辞,拜资政殿学士(正三品),出知宣州,封东莱郡侯。

吕祖谦(1137—1181年)

东莱吕氏家族在南宋主要的学术宗师,有吕本中、吕祖谦两人。吕本中(1084—1145年)是吕好问子,历仕哲、徽、钦、高四朝,曾任中书舍人、太常少卿(正四品),官至秘阁修撰,是南宋初著名理学宗师,世称东莱先生。吕祖谦(1137—1181年),字伯恭,吕好问曾孙、吕弸中孙,吕大器子,隆兴元年中进士,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等,是浙东事功学派中金华学派的开山祖师和杰出领袖,与朱熹、陆九渊、叶适、陈亮齐名,世称“小东莱先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