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病学

 云竹908 2022-03-12

附:湿热病辨证与治疗规律提要:

*湿热病多发于雨湿季节,是外感湿热邪气,以发热,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司,水液代谢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多重温病总称。暑湿湿温伏暑及疟痢疸痹等都属于湿热病范畴。

*湿热有三:一是同时感受湿热两种邪气;二是感受湿邪,因湿郁热而发病;三是素体水湿内蕴,又感时令之邪,内外相引而发病。病因不一,但临床都呈现湿热邪气特征。

*湿为阴邪重浊粘腻,遏阻气机;热为阳邪蒸腾开泄。多发于夏秋。以脾胃为病变中心,表里上下同时出现湿热弥漫缠绵难愈现象。上焦湿热证:湿热从口鼻而入,先侵袭上焦。

1: 上焦湿热证:

*临床表现:恶寒少汗或无汗,身热不扬午后热甚,身重肢倦头重如裹表情淡漠面色淡黄四肢发凉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辛宣芳化,湿从汗解。

*方用:藿香正气散,藿朴夏苓汤,新加香薷饮。常用药:藿香白芷苏叶香薷淡豆豉青蒿等。

*如湿热酿痰蒙蔽心包,则身热不扬,午后热甚,神情呆痴,时昏时醒,昼轻夜重,昏则谵语,醒则神呆,呼之能应,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或濡滑数。

*治法:辛宣芳化,开窍醒神。

*方用:菖蒲郁金汤,并根据湿与热的偏重,送服温开的苏合香丸或凉开的至宝丹。

2:中焦湿热:

*临床表现:病在脾胃,证′三类:

(1):湿重于热:湿灼困阻,脾失健运,热蕴湿中,热相不显。

*临床表现:身热不扬,周身重楚,脘痞不饥,口淡不渴,大便溏滞不爽,苔白腻,脉濡。

*治法:辛开苦降,行气燥湿(湿去热不独存)

*方用:但热不寒苔白厚腻脉数:达原散,雷氏宣透膜原法;有口干不欲饮或喜热饮,小便浑浊,苔白腻,脉濡缓,用雷氏芳香化浊法。

(2):湿热并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