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知无为无不为——老子智慧【11】

 新用户97560OBk 2022-03-13

无知无不知,无为无不为。

【原典】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通常让百姓去私去欲,让那些聪明的人不敢违背大道。做到无为,那么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国家。

【悟道】

无为无事人,逍遥实快乐。

从词义来看,上句强调身体之状态。“自觉浮生幻化事,逍遥快乐实善哉”,则是强调心理之状态。

“无为”,老子哲学之精髓,道之体现。一种不随意插手任其自然发展的状态,一种不主动干预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这种状态不是静止的,是在变化运动中的;作为个人修养,强调的则是一种虚怀若谷的境界, 一种不坏本来的修为。

千古以来,《道德经》本句被世人曲解最多。多数方家一般把此言理解为老子之愚民思想,其实这是一种天大的误解。

无知,指的是“不被束缚”。不被束缚,不被束缚,不被可欲束缚。犹如佛家之外不着相,即禅。

无欲,指的是“不被牵挂”。不争名,不盗货,不心乱。犹如佛家之内不动心,即定。

无知无欲无为,强调的是“不役于物不役物”,意无所制,虚而待物,用心若镜,胜物而不伤。

“无知、无欲”,描述的是一种生命本体之状态,其核心思想是,“无知无不知,无为无不为。”

无为,看似简单,其实很难。但凡为人,皆有小智,且执念于小智,执着于自我,却往往背离了大道和生命的真谛。

为什么“知行合一”难以真正实现?因为王阳明所言之“知”,放下了所有虚妄,放下了所有执念,回归生命之本真本来,在此前提下的“为”,才会真正走向成功。

“无知则无所不知,无为则无所不为”,这是老子关于“无为”和“有为”之辩证法。

能修为至“无知无欲”之境,纵览古今,如来等佛家大成者,老子等道家大成者,达摩,慧能……等。

“无为”,本是世间最易之事,却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或许值得世人好好深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