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站樁|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究竟如何做?

 阿圣_ 2022-03-14

关于站樁,有同学不时会问,站樁时正确的颈部姿势是什么样子,我找了一个例子。

下图这位同学,在9天健康营的学习中基本掌握了站樁的要领,尤其是颈部的动作很标准,做到了“收颌正顶”,可以看到她的颈背部是一条直线。

图片

但有的同学无论脖子如何用力,都无法做到上面这样,或者努力摆好了姿势,站几分钟之后,头就又往前伸了。

这就引出了今天要说的第一个话题——含胸拔背

拔背从字面上理解,背要挺拔,那就一定不是驼背。一旦驼背,脖子就无法向后靠了,这个时候解决问题的关键就不在颈椎,而在胸椎了。只要把背挺起来,脖子自然也就舒服了。

图片
图片

←  驼背                拔背 →

上面这位同学在纠正了驼背问题以后,不仅头往后靠了不少,与旁边的树枝对比起来看,还长高了2公分呢。

每一期健康营都会有同学疑惑:那拔背不就挺胸了吗?那含胸说的又是什么呢?

其实这是两个不同方向的动作。《一代宗师》里梁朝伟饰演的叶问说:“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这句话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了。“拔背”是竖向的,目的是拉直脊柱,“含胸”是横向的,关键在肩胛骨。

图片

肩胛骨虽然长在后背这个位置,但是它与后背的肋骨、脊椎等骨头都没有直接的连接,只与前面的锁骨连着一点。因此它是我们后背上一块非常自由的骨头,可以往外往前伸,也可以向中间向后缩,在我们抬手臂的时候还能旋转。

由于没有骨与骨之间的直接连接,所以在我们不做动作的时候,肩胛骨的位置是由它周围各方向的肌肉拉力决定的,正常的肩胛骨下角位置应该平对第七胸椎的棘突。更重要的是,肩胛骨应该平贴在后背上。

现代审美都追求骨感美,红毯上的女明星们觉得肩胛骨翘翘的很性感,美其名曰蝴蝶骨、天使之翼,专门练扩胸运动,把肩胛骨往后缩,大冬天还要穿露背装,殊不知风寒都从翘起的肩胛骨中间吹进去了。

图片

而中国传统的审美恰恰相反,肩胛骨要往外往前贴在后背上,就像拥抱别人的感觉,整个后背浑然一体,摸不出肩胛骨内侧的棱角,这才是含胸,具体可以参考戏曲、佛像、仕女图中的造型。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肩胛骨与后背之间的缝隙没有了,肩胛骨周围的风门、秉风等容易受风的穴位就保护住了。二是肩胛骨紧贴后背,相对来说上肢就会比较稳定,在做一些需要上肢支撑的动作的时候,就变得省力,比如揉面。

在初学站樁的时候,很多同学会过于在意这个含胸的动作,肩膀使劲往前抱,手肘使劲往前送,一会儿肩就累得不行,这时候就不要咬牙坚持啦,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你的用力方式不对。

图片

这位同学就是典型的一含胸就耸肩的代表。不要忘了,还有一句话叫沉肩坠肘。怎么样才能把肩沉下来呢?

这就说回刚才肩胛骨的话题,它在后背是自由的,有各个方向的肌肉在牵拉着它,哪边拉力大,肩胛骨就往哪边移。含胸这个动作,主要是让肩胛骨向前移动,有两块肌肉负责这件事情,分别是胸小肌和前锯肌。但由于在肩胛骨上的附着点不同,它们拉动肩胛骨向前的轨迹也不相同。

胸小肌位于胸前,它从肩胛骨上方拉动其向前,会造成肩胛骨上移,并且下角翘起,看上去耸肩驼背,整个人气质都不好了。

健身教练们反对的所谓“含胸、驼背、圆肩”等动作中,其实都有胸小肌的参与。如果你摸到自己的云门穴附近有硬条索,那就说明你的胸小肌处于紧张状态,你平时的肩膀酸痛与之密不可分。

图片
图片

一旦形成了习惯,只要抬手臂,就会耸肩,无论你在打字、开车、做饭、弹琴或者打拳。

而前锯肌附着于整个肩胛骨内侧缘,能够使肩胛骨在平贴后背的前提下向前移动,进而推动手肘向前。这完全符合站樁时“肩平而顺,背平而正”的要求,可以同时做到“含胸”和“沉肩”。

图片

因此,在站樁时,正确的感受是腋下的前锯肌稍有紧张,拉动肩胛骨,手肘自动被推向前方,但因为肩膀是放松的,所以肘部还是下坠的感觉。而不是手肘先向前顶,带动肩向前,这很容易造成动作变形,变成耸肩驼背。

当然了,放松是一个长期工程,下面这位同学经过几天练习,放松了右侧的肩膀,但革命尚未成功,左侧还需继续努力。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