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可不知道的“小我”

 心明斋 2022-03-14

你是否常常被你脑袋里的声音不自觉地使唤着?

伴随着这种声音,你的思绪乱飞,情绪起伏,

而你是如此地认同这样的声音,

这种声音充满着魔力,你就像傀儡一样受其摆布,毫无觉知,

以致于你就会认为你自己就是那个思考者,

你的心智渐渐被这样的声音掌控着。

那么,这个可怕的声音是什么呢?

没错,这就是小我的声音。

文章图片1

什么是小我,百度上的定义: 人脑的生化反应所感知的局限性认知,也就是我们固化的一些意识。

埃克哈特·托尔在《新世界》这本书中对“小我”这个概念作出非常细致的解释和论述,开拓了我对“小我”全面系统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带给我意识上的转化。埃克哈特·托尔从“小我的成因” 、“小我的核心 ”、“小我的多重面貌”、“情绪和小我的关系”、“痛苦之身如何控制人类”、“我们究竟是谁”、“你的内在目的”, 最终落脚到 ”新世界“。今天先带大家了解“小我的成因 ”、“小我的核心 ”、“小我的多重面貌”。

一、小我的成因

在埃克哈特·托尔看来,小我的主要成因可以概括为来自对虚幻自我以及外在形相世界的认同,再加上小我“总是需要更多”的本质,形成了人类痛苦的根源。

1、虚幻自我的认同:“我”这个字本身带来了误导,当你说“我”的时候,所指的不是我的本质。更多是“我”的声音、'我'的思想和'我'所认同的事物。这里的“我”就是一个幻想,并非真实而又深意的实相我。

2、外相世界的认同:我们在购买物品的时候,常常被广告中的强加在你身上,事实上并非你需要的东西所吸引,而不自觉地剁手花钱。在很多情况下,你买的不是那个产品,这类产品有的是名牌,证明自己的优越感,有的是跟风顺势的产品,证明自己不会落伍,被人鄙夷,事实上这样的行为仅仅是买一个”身份认同的强化品“。

3、总是需要更多:小我对事物的认同,创造了我们对事物的执着,迷恋、继而创造了我们的消费社会和经济结构,在其中,唯一衡量进步标准的就是:更多!“更多”代表着我拥有更多的事物,代表我的“自我感”,代表在世界上存在感和价值感。就像”吃着碗里的还要看着锅里的“这句话描绘着一个小我的贪得无厌、好不满足的心理。

二、小我的核心

小我的心智常常被过去所制约,小我有两个面向:内容和结构。你所认同的事物就是内容;而你无意识地、强迫性地去认同,就是结构性的。

  1. 小我的内容是被你的环境、教养和周边文化所制约的。小时候,父亲常常带给我一些地域歧视的信息,说某某是内陆贫困地区来的,让我不要跟他们接触。长大后,我一听到这个地方来的,我下意识地觉得这个地方来的人都是穷人,不能和他们多相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随着时间推移,很多以前落后的地方现在渐渐发达起来了,那里的人们生活水平也跟我们这边差不多,即使是事实上对方真的贫困,但也不能因为这个原因,不能与人交友,地域歧视和贫富问题不能成为限制我们跟别人真诚地沟通和交流的因素。
  2. 小我的结构是认同及分离。认同——那个不间断的、不自主的、强迫性的思想续流,还有随之而来的情绪——我们可以形容这些人是被他们的心智所占据的。当我认同某个事物的时候,我“使他成为一样的”。分离,当我们不再认同环境、教养和周边文化强加给我们的观念和底层意识的话,我们便渐渐与自己的小我分离了,我们或许会接收更多的外面信息,扩充小我的内涵;或者出离小我,实现真我的价值。
文章图片3

三、小我的多重面貌

当小我需要从他人获取或者回避什么的时候,通常扮演着一些角色来满足他的需求。有的人在无法得到满足或则赞美的时候,会选择屈就于其他形式的关注。如小孩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选择逃学、玩游戏等离经叛道的方式引起父母的关注和爱。有的人寻求同情或者怜悯的关注,把自己扮演成受害者。这些小我的形式包括了:抱怨他人、受到攻击,遭受侵犯等等。

文章图片4

四、如何面对小我所出的把戏呢?

如何面对、超越小我,书中给出的一个方法让我受益匪浅。这个方法很简单,以不变应万变——不予反应,这也是化解人类几天小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当你能够辨认出他人的行为是出自于小我,亦即出自于人类集体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时,你才可能真正处于”不予反应“的状态。不予反应不是示弱,反而显强。不予反应的另一个词汇就是”宽恕“。宽恕就是去忽略,或是去看穿。你看穿小我,就能够直视到每个人内在都具有的本质——健全的心态。

#情感写作小能手​#

文章图片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