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 教师最关注的十项教育科学实验结论,你知道吗?(下)【“关注教与学”系列报道②】

 课程教学研究 2022-03-15

浙江教育报·前沿观察

图片

学习科研研究成果

 提高教学工作自觉性

本期介绍

教学实验研究帮助一线教师厘清理论,给教学带来启示,因此极受教师关注。由英国心理学专家所著,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盛群力审校的《学习的科学:每位教师都应知道的 77 项教育研究成果》(中国青年出版社 2021 年版)出版,受到了众多一线教师欢迎。书中汇集 77 项关于“学习的科学”重要教育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转换为课堂中的实用建议,是学习科学与课堂实践完美结合的经典范例。

图片

本报以这本书为例,约请部分教师,从中挑选了十个实验过程和结论。本期继续与广大读者探讨、分享后五个实验过程和结论。作者为杭州凯旋教育集团教师夏若文、马小红、邵欢欢、言劼、周圣龙、陈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声朗读真的能让人更容易记住所读的内容?

【实验过程和结论】

研究呈现了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组单词的结果,并表明大声朗读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效率差距最大的是大声朗读和默读,前者比后者成绩要好12%。大声朗读并非只有大声读,它是通过3个过程的结合来完成学习的:主动进行(在朗读时不是被动的)、视觉处理元素(看到单词)与自我参照(“我说了”)。当学生通过组合多种感官学习信息时,多管齐下的方法在大脑中建立了一系列的联系,确保学习内容更有可能储存到长时记忆中。

【对教学的启示】

大声朗读要坚持,善于坚持者效果更好。要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在齐读时,班级里偶有浑水摸鱼者,高年级的学生因为变声也存在羞于大声朗读的现象。作为教育者,要在语言鼓励、大声朗读的时长和形式等方面做文章,帮助学生大声朗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何科学地布置家庭作业?

【实验过程和结论】

研究者对作业频率、持续时间及学生是否独立完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布置常规作业比偶尔布置作业成效显著;每天花90~110分钟做作业的学生得分最高,但其实超过1小时外花费的学习时间带来的效果微乎其微;独自完成作业的学生成绩更好。而相关的研究也发现,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决定于教师布置的频率和题目的质量。

【对教学的启示】

对小学生来说,家庭作业的布置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自主学习。

一是作业总量要适当。每天布置家庭作业定时定量,建立常规性和系统性,可以帮助学生们建立一个自己的作业系统,从而促进他们自主作业习惯的养成。

二是作业安排要合理,要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养成。

三是作业类型要多样。例如,在作业中采用“1 X”的方式,书面作业、实践作业、口头作业等交叉、分层进行,也可以帮助学生们养成自主作业的习惯,提高学习内驱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和文字,哪种方式更能促进学习?

【实验过程和结论】

结果显示同时使用图片和文字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解决问题方面。研究印证了用视觉和语言两种方式同时对材料进行编码,加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可将信息整合到长时记忆中,以更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对教学的启示】

教师要注重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在设计课件、板书及各类学习资料时不仅要同时涉及文字和图片,更要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使文本描述和视觉图形一致,促进更深层次的学习。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思考如何写下文字来描述视觉图形,或者运用图形获取文本核心信息。例如:用思维导图梳理单元知识、用文字表述线段图的含义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教师如何提供更好的课堂反馈?

【实验过程和结论】

为了使反馈更有效,反馈必须回答3个问题:反馈什么,如何反馈,反馈后下一步做什么?研究发现,关于标签化的个人反馈是最无效的。当学生对学习任务有错误理解时给予正确的信息反馈是有效的。为学生提供如何完成任务的信息,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学习是对流程的有效反馈。在初学者监控自己的表现、调整行动和策略时,关于自我的反馈会更有效。

调查发现,38%的反馈干预弊大于利,三分之二的学生喜欢被悄悄地表扬,甚至10%的学生不喜欢被反馈。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人想要得到反馈。要注意的是,反馈的质量比数量更有用。反馈的质量包括反馈的性质、反馈的时机及学生如何接受反馈。因此,不能简单地提供更多的反馈,要考虑反馈的质量。

【对教学的启示】

我们的课堂中普遍存在“量大质差”的无效反馈,浪费时间、浪费感情、浪费精力。反馈是把双刃剑,我们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教师要遵循以下几点。

第一,精准反馈。反馈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准,要去标签化和能力化,精准反馈其任务过程。

第二,因材施馈。正如千人千面,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特点,以他们对反馈的喜好给予“私人定制”式的反馈。

第三,择时给馈。选择恰当的时机与场合给予反馈,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反馈效果更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学生的情绪会影响他们的成绩吗?

【实验过程和结论】

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和成绩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例如:学生越喜欢一门学科,越会为自己的学习感到自豪,分数就越高。同样,学生越成功就越感到自豪和快乐。而学生经历的负面情绪越多,成绩就越差。学生感到焦虑和负面情绪的程度是最能预测负面成绩的因素。持续的失败增强了负面情绪。研究人员还发现,在数学这一学科上,即使成绩相似,通常女孩子比男孩子更不喜欢数学。这种差异,并非生理差异,而是男孩和女孩接受的表扬类型不同,对失败原因的归因不同。

【对教学的启示】

教学中应该采取双管齐下的方法:一是帮助学生管理和培养情绪,取得更好的成绩;二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知识,以使其体验到更好的情绪。两者缺一不可,必须结合在一起。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学生的情绪,而学生的情绪反过来也会影响教师工作的质量。教育者、管理者和家长都应该考虑增加青少年的积极情绪、尽量减少其负面情绪,多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

点 评

不学习,无教育。努力创造条件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让学习真正发生,这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挑战。我们倡导教师阅读学习科学研究的新书籍,了解学习科学研究的重要主题和结论,理解其精神实质,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班级和课堂中,提高教学自觉性。教师们举行读书分享交流会,采用观点报告、对话呈现、情景表现、小组研习与碰撞等方式,对《学习的科学》一书中的部分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做到了沉浸式阅读,体验性理解,提炼性写作和拓展性运用,这是一种建构、深度与交互的学习。

——盛群力(浙江大学教授 )

文案排版:邓昊冉(实习)

责任编辑:朱诗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