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官场高人,沟通术多厉害?看完这个故事,相信你的思维大提升

 zxj1107 2022-03-15

公元713年,唐玄宗时期。一天晚上,张说在屋内急得直转圈,自言自语道:“完了,这下我们张家全完了!”突然,管家报告:“门外有故人求见,说是可以救老爷一命。”

不料,张说兴冲冲出去一看,惊讶道:“怎么是你?”

公元713年,因支持献计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的张说,刚被提拔为中书令,封燕国公,尊贵至极,令人艳羡。然而,张说正值大红大紫时,却为自己及其家族的安危担忧起来。这是因为张说的政敌,死对头姚崇要升官了。

唐玄宗也是个驾驭群臣的高手,他杀了太平公主后,为了皇权的稳固,就玩起权力平衡。唐玄宗在提拔张说为中书令的同时,又要提拔姚崇为宰相。

中书令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内廷官员,负责处理直接向皇帝上奏的密奏,责任重大,而且与皇帝来往频繁,属于皇帝的密臣、心腹。

而宰相虽然不是内廷官员,却手握大权,掌管朝政大权,负责处理国家大事。如果姚崇被提拔为宰相,则与张说一外一内,达成权力平衡,互相制约。

唐玄宗之所以这么安排,就是故意让姚崇、张说互相牵制,以便稳固皇权;但张说自知不是姚崇的对手,而且他一直与姚崇不和睦,所以深怕姚崇一旦坐上宰相之位,会攻击、威胁自己。

所以,张说就各种使绊子,阻止姚崇拜相。张说不仅向唐玄宗告姚崇的状,还指使御史大夫赵彦昭等人,屡屡弹劾姚崇。然而,唐玄宗也不是个好伺候的主,他看到张说等人屡屡阻止自己提拔姚崇,心中也就起了疑问。所以,对张说、赵彦昭的弹劾不予理睬。

张说见弹劾姚崇不成,又来一计,他让殿中监姜皎提议,任命姚崇为河东总管。张说的意图很明显,既然打不到姚崇,就来个调虎离山,先把姚崇赶出京师的权力圈,再设法一步步搞倒姚崇。总而言之,一定要阻止姚崇入朝拜相。

只可惜,唐玄宗看破了张说的计谋,所以他坚持提拔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姚崇这下厉害了,不仅成了宰相,还是兵部尚书,手握实权。

张说见姚崇做了宰相兼兵部尚书,心生恐惧,他知道姚崇是不会放过自己的。因为姚崇就如蔡东藩所说(唐室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窃谓姚宋之才识有余,而度量不足),气量狭小,是个有仇必报的人。

姚崇任相后,张说非常害怕,就跑到岐王李范府中商量个保身之策,结果被姚崇抓住小辫子告发。这日,张说正在家中焦急地踱步,暗思自己一家怕是难以保命了。恰在这时,管家通报:“门外有故人求见,说可以救老爷一命。”

张说喜出望外,赶紧冲出门外,不料他一看,发现来人竟是多年前被自己赶出门外的一个门客。

《智囊全集》记载:张说有门下生盗其宠婢,欲置之法。此生呼日:“相公岂无缓急用人时耶?何惜一婢!”

多年前,这个门客和张说宠爱的婢女私通,被张说发现后,要将这个门客绳之以法。门客情急之下,反问张说:”难道主公就没有急难用人的时候吗?为何要吝惜一个婢女呢?“

张说也是个聪明人,心性灵通,经门客一提醒,也就高抬贵手,不仅放了门客,还送给门客一些钱财,让他带着这个心爱的婢女远走他方了,后来门客和婢女杳无音信。(智囊记载:说奇其言,遂以赐而遣之。后杳不闻。)

原来,这位门客和婢女感念张说的恩情,一直关注着张说官场的起伏。当他听说张说有难时,主动献出祖传的宝贝夜明帘,让张说献给九公主,请九公主帮忙脱身。(智囊记载:及遭姚崇之构,祸且不测。此生夜至,请以夜明帘献九公主,为言于玄宗,得解。)

九公主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同母妹妹玉真公主,他十分得父亲李旦和哥哥李隆基的宠爱,李隆基对她言听计从。九公主收了张说送的夜明帘,轻轻松松几句话,就帮张说开脱了罪名,暂时被贬到外地。

张说因施恩于人,送人方便,不仅化险为夷,还保住了自己和全家人的性命,也为后来再次复居宰辅铺好了道路。所以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做人的智慧,就是要给别人留有余地,也是给自己留有后路。

《智囊全集》中还记载了一个类似的故事,说是袁盎为相时,一个小吏私通他的侍妾逃跑,袁盎竟连夜追回小吏,把侍妾送给了他。多年后,吴王刘濞谋反,要杀袁盎祭旗,这时已经升迁的小吏,变卖家产,买来好酒灌醉包围袁盎住所的兵丁。最终,袁盎和张说一样,因施恩于人,逃过一劫。

自古以来,做领导的都是权谋高手,沟通高手,懂得施恩于人的智慧。所以,我们无论身在官场、职场、生意场,都要多读些增长智慧的书籍,用智慧帮人、帮己,用智慧谋身、谋事。像门客一样,紧急关头,一句智言慧语就让张说放过了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