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看《蔡钰·批判性思维15讲》让我感到有些恐惧、惊喜和叹息,为什么呢恐惧呢?是因为自己是思维方式是海绵式的思维方式。那什么是海绵式的思维方式?就是遇到什么观点都选择接受而不做批判,像海绵一样放进水里就会疯狂吸水。这种思维方式当然也有好处,自己也挺享受这种好处,就是能够快速的完成海量的信息积累,拓宽眼界。但这种思维方式,也会带来一个副作用,就是知识不成体系,各种概念在脑中不清晰甚至冲突。其实这种情况自己或多或少也是知道的,只是并没有找到根本原因是什么。而面对这种情况的自己现在最好办法就是,减少自己看质量不高的信息,比如看书,尽量只看那些被时间检验的好书。 为什么惊喜呢?因为找到了上面所说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且面对这种情况是有解决办法的。也就是批判性思维。那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简单来说就是对思考过程进行评判,而不是通常以为的抬杠。 为什么叹息呢?因为在自己在进行大量的信息积累的过程中,了解过批判性思维,后来因为各种困难,最后没能学会。后来遇到批判性思维总是会生出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想要学会,一方面又因为太难。 目前看《蔡钰·批判性思维15讲》得到了几个启发:1.思考要注重质量,而不是一味追求速度。自己一直以快作为默认选项进行思考。比如将批判性思维引入也想着怎么能让自己的思维方式全部变成批判性思维,并且能够快速思考。这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进行批判性思考,是需要思考很多问题的,思考的问题多,自然时间也就需要更多。2.批判性思维是有适用范围的,并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的,比如刚才提到过想要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全部变成批判性思维这个例子。批判性思维面对感觉、猜想和不带判断的表达就不适用,因为这些都没有论证过程。也就是说批判性思维,只能针对有论证过程的观点。 总结一下,上面讲了自己对批判性思维的复杂情绪,以及看《蔡钰·批判性思维15讲》带来的启发。有两点:1.思考这件事和速度相比,质量更加重要;2.批判性思维是有适用范围的,只针对有论证过程的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