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医拒传方”:养生焦虑症,咋治?

 白立平 2022-03-15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

年龄大了,身体难免会出些小毛病,老友们坐在一起,交流一些看病养生的经验,因此,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我吃过xx药,挺管事的,你也试试!”;“这是xx专家给我开的中药方子,你也照方抓几副,没事儿的。”“这是电视上xx养生专家说的方子,有病治病,没病防病。”

中老年病友,同病相怜,在一起交流的话题,大抵离不开治病吃药。好心地规劝病友同病同方地吃药。

我想到了黄永武先生的一篇文章《良医拒传方》。“有哪位名医出版过他的医方记录?……药方是死的,各种病状深浅是活的,用“死方”治“活病”,遇病情变化不能活用医方,将有杀人和救人的不同结果,所以治疗有时比生病更为可怕。”

中医看病,不见病人,是断不会开药方的。望闻问切,四诊八钢,医生要经过临床辩证开出对症的药方,交给病人。每次开上三副五副中药,必会嘱咐病人吃完定要就医调方。用药慎之又慎,实乃为医者的责任所在。即便是在药店买的非处方药,在药品说明书下也必然会用黑体加重的字体写明“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每张药方的开出,医者都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凝聚着为医者多年的学习和修炼。好比将军面对敌情而用尽谋略在布阵,方中每一位中药不是单一兵种的组合,是一个系统化、配合紧密,多靶点的集团军。用兵之道,变化万千。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

直接照搬他人的药方,抓药,就好比没有将军指挥的三军作战,怎么能打败疾病这支敌军呢?。

“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明  王夫之

当然,学医是要背方剂的,但那不是成方的死记硬背,而是以该方为基础,加减调整,由“规矩”变为“方圆”,为了医法圆通。当行医多年以后,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之后,就会逐步摆脱方剂的约束,以追求更好的临床疗效。

“医生没有'通关钥匙’,看病就如同拿钥匙开锁,一千把锁,就要一千把钥匙。”——蒲辅周

作为患者,生搬硬套一张药方,一个方法,治不了病,反而会缚己害人。我们应懂得一些医学之道。在古代,“略通岐黄”是很多文人墨客的基本功底。自古以来,医学并不完全是专业领域,是每一个中文达到一定水准的人都能修习的学问。它蕴含着哲学,生存处事之道。对于现在,作为我们追求健康的普通人,虽然不必修习开立处方的医术,但应修得防病治病之医道。

反观我们现在的健康防病现状,大多会出现两极分化。要么,将自己的健康问题完全交给医生,将医生奉为救世主,平时既不关注身体,也不去学习健康防病之道。得小患而不知,当病来如山倒之时,束手无策。要么,将养生治病当作头等大事来做,从不同渠道得来的养生防病的碎片化常识视若珍宝,照方抓药,各种的滋阴补肾,补气补血。维生素、钙片、冬虫夏草、当归、人参,六味地黄丸……不了解养生的内涵和道理,充其量只是喝了一些毫无营养的保健鸡汤而已。

“当吃药成为时髦,疗救的不单是人,世道也必是病了”——王跃文

“良医拒传方”。“方”只是治病的方法和细节而已,道才是根本和方向。如果我们不懂方向在哪里,我们的方法又有什么用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