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山志 ║ 杜鹏

 泊木沐 2022-03-16

“山海逍遥”范扬先生题 ║ 87cm×41cm ║ 纸本设色 ║ 2020年

寻山志

文/杜鹏

在文化传统中,中国人对自然造化充满了崇拜和仰望之情,“望秋水,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想象着能“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开篇便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化传统赋予了山川自然很多精神内涵,使人的许多夙愿得以寄托其中。《寻山志》说:“倦世情之易扰,乃杖策而寻山。”

寻山1 ║ 68cm×35cm ║ 纸本设色 ║ 2020年

道家关于“福地洞天”的记载,也体现了这种崇尚自然的观念,按照道教观点,天、地、水乃至人皆一气所分,仙境也是“结气所成”,它们互相感通,构成从横交织的立体网络,但因气质清浊之异,而上下有别。故《天地宫府图序》称:“道本虚无,因恍惚而有物;气元冲始,成运化而分形。精象玄著,列宫阙于清景;幽质潜凝,开洞府于名山。……诚志攸勤,则神仙应而可接;修炼克著,则龙鹤升而有期。至于天洞区畛,高卑乃异;真灵班级,上下不同。”《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亦云:“乾坤既辟,清浊肇分,融为江河,结为山岳,或上配辰宿,或下藏洞天。…….”按照这一理论,不仅天上有仙境,而且地上海中皆有仙境,不仅天上有仙山,地上海上皆有仙山。天上仙山乃真气所化,又下应公府,洞天福地指的就是地上的仙山,它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

寻山2 ║ 68cm×35cm ║ 纸本设色 ║ 2020年

在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画科之前,古人早已经神思飞扬,幻想过许多玄奥幻境,那里有嘉木、艳草、奇鸟、灵兽,仙人出没,或有羽人持仙草而来,或使青鸟衔书信西去,早期神话传说中的海外仙岛和神人走兽散见于汉魏壁画和各类汉代石刻中,有女娲与伏羲手持“规”与“矩”,人首蛇身的形象,也有四目仓颉造字的场景。

《山海经》记载:“雷泽中有雷神,人首蛇身,华胥氏路遇之,见奇,踏之而孕,历十年,女娲伏羲生。”

寻山3 ║ 68cm×35cm ║ 纸本设色 ║ 2020年

《淮南子·本经训》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无论是帝王君主祈求长生还是术士道人炼丹修仙,文明演进的脚步总是伴随着理性与感性的相互诠释和超越。

自古以来,人们想要超脱现实寻求精神慰藉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文学艺术,好像从屈原开始,中国的文学中出现了以仙游的形式来表现政治思想和抒发个人情怀的传统。这在魏晋时期得到了全面的继承,而到了李白这里,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李白《古有所思》:“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海寒多风天,白波连山倒蓬壶。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珠。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海内十洲记》记载:“东海之东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广狭浩瀚,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做碧色,甘香味美。”

寻山4 ║ 68cm×35cm ║ 纸本设色 ║ 2020年

古人在长期与自然的接触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对于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模式,这种模式又反过来影响着文化的演进路线,而在艺术方面尤其是在视觉经验的呈现上,传统的绘画艺术形成了一套特有的、不同于现代科学观念的观察方法,这种观察方法可以实现在一幅画上描绘出巨大山川景物的全貌或不同侧面,这在山水画产生的初期即得到了应用,这种观察方法使画面表现上更注重主观意图的表达,逐渐使这种绘画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寻山5 ║ 68cm×35cm ║ 纸本设色 ║ 2020年

南朝谢赫《画山水序》:“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姚最《续画品》:“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又说:“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只合见一重山,岂可重重悉见。”甚至,后来北宋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提到一个“以大观小”的办法,他说:“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所以,历代经典的山水画作品都能画的非常传神,大都是因为画家在对真山真水有很深的体悟之后运用了这种传统的表达方式,从而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绘画风格,不同的绘画语言形成不同风格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于艺术不同广度和深度的认知。

辛丑春 于巽远堂

寻山6 ║ 68cm×35cm ║ 纸本设色 ║ 2020年

寻山7 ║ 68cm×35cm ║ 纸本设色 ║ 2020年

寻山8 ║ 70cm×28cm ║ 纸本设色 ║ 202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