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布答案:半身针刺感,多年不消,一贯煎拿下!恭喜六位

 人老颠东 2022-03-16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首先,我向各位读者道歉。

早在本月12日(4天前),我就曾经给读者出了一道辨证题。许多热心的读者,都参与了解答。

但是,由于文老师本人工作和家庭上的事儿,我迟迟未能将公布答案的文章,抽空写出来。连送给读者的奖品,也未能及时备出。

这就导致了,时至今日,我才公布答案。

这实在是让大家久等了。文老师表示歉意。

现在,我来说说这道辨证医案的来龙去脉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61岁,医案记载姓郝。

她什么毛病呢?早在20年前,她就被确诊为神经官能症。从五六年前开始,她的左侧身体,又一阵一阵地出现“针刺感”。

一开始,这个现象还不算多严重,只是偶尔有之。

图片

后来,尤其是最近这一个月以来,患者症状加剧,而且常常因此睡不着觉。

同时,她还感觉胁肋部位疼痛,痛处走窜不定。

最后,她决定求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数,形体消瘦,舌质嫩红,少有舌苔,只是舌根部位,有轻度的白苔覆盖。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生地30克,沙参30克,枸杞子10克,麦冬12克,当归10克,川楝子10克,沙蒺藜12克,合欢皮30克,夜交藤30克,佛手3克,柏子仁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3剂以后,症状改善不大,于是加钩藤30克,蒺藜增加到30克,再投八剂。

这一次,患者用完,左侧针刺感和胁痛感基本消失,情况改善特别明显。

后来,医家在原方中,加入丹参、生龙牡各30克,以及枣仁、竹茹来调节其睡眠。

最终,患者诸症悉平。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临床集验》里头。这是早在40多年前,由近贤王占玺老师和唐晓峰老师编著的医案集子,很有代表性。

我来说说这里的道理。

其实,从这个人的舌脉和全身症候来看,她属于比较典型的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图片

你看,此人脉弦而偏数,这主肝郁有热。舌质红,舌苔少,为阴虚之象。肝胆经走胁肋部位。患者来就诊的时候,胁肋部位窜痛不已,这就考虑肝郁气滞、不通而痛。

中医讲,肝主藏血,主一身之筋。肝肾阴虚,肝血随之不足,一身筋脉濡养适当,所以患者的左半身,就出现常年的针刺感。

其实,如果大家经常读医案,经常临证,就能发现,类似这种身体局部针刺感、窜痛感的毛病,中医常常用调肝养肝的办法应对。这是屡见不鲜的。

现在,矛盾已经清楚了,就是肝肾阴虚、肝郁气滞。怎么解决矛盾呢?当时医家选用了一贯煎加减。

我们看一诊时的方子——

生地30克,沙参30克,枸杞子10克,麦冬12克,当归10克,川楝子10克,沙蒺藜12克,合欢皮30克,夜交藤30克,佛手3克,柏子仁10克。

这里头的主要成分,就是前六味药:生地、沙参、枸杞子、麦冬和当归、川楝子。这就构成了名方,一贯煎。

一贯煎,源于《续名医类案》,是中医里头著名的,滋阴疏肝的方子。其中,生地、沙参、枸杞子、麦冬、当归,滋补肝肾阴血,川楝子,行肝气而止痛。这个结构是非常简单的。

在这个基础上,医家用到了沙蒺藜、合欢皮、夜交藤、佛手、柏子仁。其中,沙蒺藜补肝肾,柏子仁和夜交藤养心助眠,合欢皮和佛手,用来进一步疏肝理气。

后来,为了加大治疗力度,医家加入钩藤。钩藤,清肝平肝,用于恢复肝的柔和之性。

这就是基本的治疗思路。

图片

根据这样的结果,这几天来,有不少读者都给出了标准答案。文老师从中随机抽取了六位,作为幸运读者。他们分别是:“海平线”、“牧羊人”、“山雨”、“小名”、“美好生活,从这里开始”、“我的中国梦”。

截图如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现在,文老师请这六位读者,把自己的电子信箱,写在文章下面的留言区。文老师要送六位的礼物,是电子书《名老中医用药心得》(2册)

这是一部难得的临床药学专著。它以常见中药为纲,系统总结了不同的中医名家,在运用此药时候的心得、技巧和验案。内容之详实,堪称绝无仅有。阅读这部书,我们可以很好地感知大医先贤们,在运用中药时的经验,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受益程度,不亚于在他们面前耳提面命、榻前恭听。文老师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大家一同成长,共同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