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啥说:“学医三年天下无不治之病,行医三年天下无治病之药”?

 华民 2022-03-16

“学医三年天下无不治之病,行医三年天下无治病之药”,这些天网上有朋友问我这句话啥意思?其实这句话并不难理解,这种情况有经验的医生也都经历过。

为啥说:“学医三年天下无不治之病,行医三年天下无治病之药”?

学医心得

其实这种情况说的是一个医生的成长过程,比如说对于在学校刚刚毕业的医学研究生来说。学历较高,毕业了刚刚工作,很多年轻医生的状态就在经历这个“学医三年天下无不治之病”的过程。这不难理解,这些年轻医生很多是名校毕业,有名医院学习,一毕业进入很好的三甲医院,自己的心理预期比较高,多少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状态,很多人就是这种“学医三年天下无不治之病”的心理状态。说白了,就是很自信,觉得很多疾病自己都懂,都能治好。但是慢慢地就会经历一些疑难病人和没有处理好的病人,然后就随之逐渐出现“行医三年天下无治病之药”的畏难情绪。这类年轻医生的确是存在的,甚至不在少数。

年轻医生

张大夫自己就曾经遇到过一些类似的情况。大概十年前,我所在的医院招聘了一个特别优秀的年轻医生,他是中国最好的医学院的8年制博士毕业生。毕业后通过应届生招聘来到我所在的医院上班,因为他毕业于中国最牛的医学院,所以大家都高看他一眼。

就在他上班的第一个月,就遇到了一个很棘手的医疗问题。一位他看过的老人家,因为他的错误处理出现了低血压而被送到急诊室。原来这个老年患者是一位高血压患者,门诊上量血压比较高,大概是160/90mmHg左右。我们这位年轻医生一看患者血压控制不好,没有仔细问,就把患者的降压药给增加了剂量,结果患者回家吃了几天药就低血压了。原来患者就诊那天血压高是因为“白大衣高血压”效应导致的,人家平时在家血压非常正常,并不高。就这样被加用了降压药后,老人家低血压发生了。说白了,问题出在这个年轻医生没有仔细问问老人家平时在家里血压怎么样,如果多问问,也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后来,因为这个事件,这个年轻医生收到了医院科室主任的批评,闹得他一度见到高血压的病人都不敢给人家看病了。实质上就是从“学医三年天下无不治之病”的状态,走向了“行医三年天下无治病之药”的状态。

为啥说:“学医三年天下无不治之病,行医三年天下无治病之药”?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应该如何度过“行医三年天下无治病之药”这个初级阶段呢?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沉下心来,默默地不断总结和学习。既要向有经验的上级医生学习,又要向教科书和指南学习。随着自己经验的积累,相信一定能以更好的状态面对更多的患者,帮患者朋友们解除更多的病痛。

为啥说:“学医三年天下无不治之病,行医三年天下无治病之药”?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张大夫想送给大家一段晚清名臣曾国藩说的话,这段话我非常喜欢,也时常激励着我不断前进。曾国藩曾说:“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功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功夫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说的就是业务能力的进步,需要我们一点点的进步,正所谓那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手机前面的年轻人或者中年人,如果你是搞业务或者还处于求学的阶段,也可以按照这句话的精神激励自己前行,相信大家都能有精进的一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