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纳碑,刻画着韩琦为官一生的抱负和操守!(两宋繁华往事43)

 金色年华554 2022-03-16
百纳碑,刻画着韩琦为官一生的抱负和操守!(两宋繁华往事43)

第二部:路的尽头

百衲碑。

粗通书法的人,或许都知道,这是个神级的存在。

而精通书法的人,可能做梦都想亲手触摸碑文。

事情还得从韩琦说起。

韩琦,出将入相、一代名臣。西北前线,他和范仲淹共同抵御西夏,人称“韩范”;庆历年间,又与范仲淹等人共同主持庆历新政。仁宗末年拜相,为相十年,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颇有作为。故去后,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配享英宗庙庭。徽宗年间,追封魏郡王 。到清代,韩琦更是先后从祀历代帝王庙及孔庙。

生前、身后,都是典范,堪称完人。

韩琦,河南相州人,比蔡襄年长4岁。两人虽然年纪相仿,但韩琦早中进士三年,在朝中无论辈分还是官职,都在蔡襄之上。朝堂之上,韩琦对于蔡襄,也多有提携和帮助。

在蔡襄为母丁忧时,韩琦也回到了家乡为官。他在家乡建了一座堂舍,作为修身养性之地。堂顶覆盖绿色琉璃瓦,东有狎鸥亭,西有观鱼轩,后有忘机楼,还修有藏书楼和康乐园。建筑雄伟秀丽,庭院古朴幽雅,为一时之盛。

韩琦很满意,取名昼锦堂。

百纳碑,刻画着韩琦为官一生的抱负和操守!(两宋繁华往事43)

衣锦还乡,对很多人,是人之常情。项羽曾说过,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韩琦反其意而行之,取名昼锦堂,就是以此告诫自己,切不可小人得意,而要为民做事、泽被乡里。

堂舍落成后,韩琦差人请好友欧阳修为昼锦堂写记。欧阳修与韩琦,多年同朝为臣,又同为庆历新政的核心人物,对于韩琦的心思自然明了。他沉思片刻,提笔就写,直入主题,一挥而就。

文章写好后,欧阳修送走来人,如释重负。事后,他在院子里踱步,反复诵读刚刚脱稿的《相州昼锦堂记》,总觉得有些不尽如人意,便又重新修改了一遍。

改完后,他命人快马去追,想换上新稿。殊不知,还是慢了一步。韩琦几乎同时收到两篇文稿。他新旧对照再三读之,发现新稿仅在文章头二句,加了两个“而”字而已。欧阳修,对文稿要求之高可见一斑,不愧一代文豪。

文章千古事。千年后,当年亭台楼阁,早已湮没无踪,而精妙美文,却依然代代传颂。

文章写好后,要勒石树碑,欧阳修便想到老友蔡襄。对蔡襄的字,他向来都是最推崇的。

接到欧阳修的书信和文章,蔡襄一气读完,不禁拍手叫绝。欧阳修的文章,借着称赞韩琦的功绩和品性,把一个官员,或者说一个人,应该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功,该在意什么、该做什么等,说的入木三分。人生暮年的蔡襄,历经宦海浮沉、饱经人世沧桑,对这一切感触更加深刻。

这样的好文章,千古难遇。

对书法大家来说,更是可遇不可求。

一段传奇,就此注定。

------------------------------

我是未央先生,原创连载,欢迎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