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九章 清代考证学

 zqbxi 2022-03-17

  清初,国家颠覆、沦于夷狄,中原陆沉、人民涂炭,创钜痛深、莫可控诉(五胡乱华、蒙古铁骑、满人入关、日寇侵略,此循环往复可曾绝轮,国人岂可好了伤疤忘了疼。而惦记中华者皆惦记中华之物,文攻武略但有得逞,13亿人唯有挫骨扬灰、自生自灭)。而600年理学已病痛百出、罅漏日甚,更无救国救民之术。何以安身立命、康济人民,时学者之所虑也。有建树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四家,王夫子治诸子、佛经,哲理较当时学者为深,但学风湮灭,少有影响(隐居船山、不显于世)。而黄、颜长于史、专于礼。而言史论政为满人猜忌(以古讽今),屡兴文字狱,前代史实尤为忌讳。于是,学者不敢治学近史,精力自经世致用转为穷经考礼。

  故清代经学考证(汉学)实兴于乾嘉以后,顾炎武倡导“经学即理学”谓为汉学开山。汉学一为苏州之学,多信纬术、唯汉是从。一为徽州之学,其中,戴震之学尤为博大精深,几非穷经考礼所限。其最著为《孟子字义疏证》,抨击宋儒“存天理,去人欲”乃祸害天下。认为人因为“私”(不能控制欲)“弊”(不知而蒙蔽)不能尽其材,去私莫如恕(推己及人,换位思考),解蔽莫如学,先务则重知,汉学遂至大盛。然其精神不脱于圣人遗经,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对古代文字辨音释义),由训诂以寻义理。受其影响有凌廷堪(安徽歙县人,出生及少学于本市板浦镇,并任李汝珍老师,后游学于外)以“礼”代“理”等。

  反对汉学有章学诚《文史通义》,“六经”本是史,非圣人有意作为以传后世,孔子虽大,也是学周公而已,而古人之学也未曾离事而言理,所以,学在当今、贵在实用。自此,汉学自尊古始,以疑古终,今文学派又继起,到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疑古之思达到极端。而太平天国、鸦片战争、内贼外患、学者复念经世致用;海禁既开,西学东渐,康氏倡导变法维新,天下糜然从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