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说起闵子骞,或许还是有些不太熟悉,但若是说起下面一个故事,或许大多数人就能想起来,他是谁了。 春秋时期,在鲁国有这么一户人家,当家主人原配过世后又续弦。这个继母又给这家生了两个孩子,这样算上原配的一个孩子这家就有了三孩子。不过这个故事跟三个孩子关系不大,剧情就跟家庭伦理剧里继母刻薄家庭里原配的孩子差不多。而这个原配的孩子就是闵子骞,继母在私底下可没有给他好过,同闵子骞和两个孩子将双标进行到底。而表面上,在当家的父亲面前又是一副相夫教子,一视同仁的模样。 闵子骞这生活过得凄惨啊,可是他却没有任何怨言,默默忍受着这一切。知道冬天,这继母给两个孩子做棉衣,却给他做了一身芦花衣,不保暖。到了这里很多人都应该知道,这个故事了。在出行的时候,父亲看闵子骞是老大,让他去外面驾车去,穿着芦花衣顶着寒风,哪里还能拿得动缰绳,结果把车带沟里去了。父亲这一来气啊,给你吃给你穿,长这么大,连个马车都驾驭不好,一鞭子抽下去,瞬间自己就愣了。漫天飘舞的不是棉絮而是芦花絮啊,还好这父亲不是个蠢人,也切实的有着父爱,得知这一切就不准备纵容这继母了,虽然不是你亲生的,但为母不慈,何以有德?准备把她给休了赶出门去。 但是闵子骞这时候站了出来,说出了流传千古的话: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一个人受寒总比以后三个孩子孤苦无依好。这话一出来,不仅是父亲,连继母都感动了,原来他一直忍受这不是怕我,而是为了这个家这两个弟弟好啊。从此以后这个继母也是痛改前非,将自己的母亲的慈爱的一面渐渐向闵子骞展露了出来。闵子骞有了一个真正和美完整的家。 是的,这就是流传千古并上了学生语文课本“单衣顺母”的故事。 君子的孝,跟如今我们所说的孝顺并不相同。孝顺之言,以“顺”为孝,父母怎么说,我们怎么做。满足了父母的要求,他们开心了,自然成全了我们的孝道。但闵子骞虽“单衣顺母”但他的的孝道并非如此。 他的老师孔子评价他:“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闵子骞为人处世,都十分谨慎,也有自己的考量。我们说闵子骞至孝,并不是说他就是一味地顺从自己的父母没有让他们生气过。而是他不管是对待父母家庭,或者在外,都没有做出对这个家对父母不好的地方,而自己也能影响这个家庭,让父母兄弟也能有良好的德行,从不让人非议。 这便是君子的孝行。由此可见,真正的孝不是一味地顺从自己家里的父母老人,对的有道理的我们才要听,但如果他们的要求于事不利于家不利,我们也不能放之任之,反而要让他们认识到这样做是不可以的,让他们能够理解,这样一个家庭才能和美圆满。 儒家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自己做好了榜样,并让家庭和美了,我们才能有心思思考事业国家方面的事。让家庭和睦圆满,相互包容相互理解,这才是真正君子奉行的孝道。 而闵子骞也因为行孝有方,其孝行列为“二十四孝”之一,而起本人也被后世评为孔门十哲之一的大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