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9两阴交尽:厥阴何也?两阴交尽与临卦(䷒)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79两阴交尽:厥阴何也?两阴交尽与临卦(
阳明和厥阴是医易系统中比较特殊的内容,阳明是两阳合明,相关于十二消息卦中的八月之观卦()。那么,厥阴又何谓呢?它又关联于十二消息卦中的哪一卦呢?
先附录原文如下:
帝曰:厥阴何也?
岐伯曰:两阴交尽也。
一、何谓厥?厥阴何谓?
“厥阴”在《素问·阴阳离合》开阖枢理论中为三阴之“阖”,居阴分之里,在《素问·皮部论》中为“一阴至绝作数晦”、“一阴为独使”。其实,从开阖枢理论中我们并不能真正领会厥阴之含义,故我们只能从《素问·皮部论》中获得启发意义。但是,这又只能启发我们理解厥阴为何是一阴,并以月相譬喻的方式理解到它的含义是说阴之终尽,然后阴尽阳生,如同月相暗而复亮那样,而我们对“厥阴”之“厥”字依然没有感性而直观的认识,在这一点上,就没有如同“阳明”之“两阳爻上下并合而明”那样理解起来清晰了。
所以,为了真正理解“厥阴”之意,我们还是得进行一番追本溯源的工作。
欲明其义,先解其字。许慎《说文解字》讲:“厥,发石也。从厂欮声。”段玉裁注曰:“发石也。发石,故从厂。引伸之凡有撅发皆曰厥。山海经曰。相柳之所抵厥。郭云。抵,触。厥,掘也。”厂象形山石之岩崖。欮之屰象形胎儿产出时倒立之人形,人正常情况是站立状态,人形倒立状态为反常情况,故为逆;欮之欠象形人吸气上行而呼出气息;屰和欠构成之欮象形气逆上行。厂和欮构成之“厥”,会意人在挖掘崖岩时先深吸一口气憋住然后猛然吐气发力将岩石撬出。
后又造出“撅”字以代“厥”之本义。由于挖撅岩石需要逆向发力才能将岩石撬挖而出,故“厥”之“反逆”的引申义又成了通行之义,并合称为“厥逆”。《黄帝内经》中亦有《素问·厥论》和《灵枢·厥病》专门论厥之篇。《素问·厥论》黄帝问:“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王冰注曰:“厥,谓气逆上也。”张志聪注曰:“'厥’,逆也。气逆则乱。……有寒热者,有阴有阳也。”高士宗解曰:“厥,犹逆也。经脉之血,皮毛之气,不相顺接而厥逆也。”张仲景《伤寒论》专论手足逆冷之寒厥时讲:“凡厥者,阴阳气不相接,便为厥。”
二、两阴何谓?交尽何谓?
厥为气逆之义明,则可以之反观“厥阴”之义。《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问题是,“两阴交尽”何以谓“厥阴”?欲明其义,恐怕还得从“两阴交尽”谈起,“两阴”何谓?“交尽”又何谓?而这又需要从阴阳四时太少四相论谈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将一年四季,其中春夏为阳,春为阳中少阳,夏为阳中之太阳,秋冬为阴,秋为阴中之太阴,冬为阴中之少阴。如下图所示。

因为一年四季之序始于少阳之春,终于少阴之冬,新旧之岁相交之时应该定于何时,就成了古人候气测天的头等大事。《山海经·海外北经》中夸父与日逐走,北饮大泽道渴而死时所弃之杖,实际上乃是古人圭表测日影时所用之“木表”的隐喻。木表于土圭上在一年中影子最短之时就被定位“冬至”之日,至为极端之义,意为阴气极致而阳气方生,故有“冬至一阳生”之谓。
关键是,“阴尽阳生”这种临界突破状态如何以专门术语来表达呢?《素问·阴阳类论》中黄帝讲:“三阴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三阴衰为二阴,二阴衰为一阴,一阴衰甚至绝如初一、三十之月相尽隐之没,“却具合以正其理”,阴尽阳生,冲气以为和,阴合于阳,才为至正之理。此中“阴尽阳生、冲气为和”的状态就以“厥阴”这个术语来进行专门表达。“厥阴”亦即“逆阴”,逆阴气而生者,阳也,阳之初生,故为少阳,是以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名为厥阴,实为阳生,是以在六气六步主时之中,厥阴主大寒至春分时节之春,相应地,原来主四季之春的少阳之气却去主小满至大暑时节的仲夏了。
厥阴之义明,再往下就是如何理解“两阴交尽”问题了,而这里关键又在于如何两阴问题,两阴到底指的是太阴、少阴呢?还是指的少阴之两阴爻呢?这个关键疑问的不同解决,又关涉着如何理解“交尽”的问题。
我们先来分别分析这两种情况。
假如“两阴”指的是太阴和少阴,则“交尽”当从《素问·司气调神大论》作如下解释:一岁之中,少阳和太阳两阳气司掌春夏之气,阳气司掌其气尽,然后交司于阴气,太阴和少阴两阴气司掌秋冬之气,阴气司掌其气尽,然后交司于阳气,新岁伊始,少阳和太阳两阳气司掌春夏之气……阴阳交司,如环无端。从这个角度讲,“两阴交尽”之“交尽”又有两义,其一为,两阴司掌秋冬之气,源于阳气交司于阴气,上交下接,阴气接着司掌太阴和少阴两阴气直至阴气绝尽,然后阴气再下交司气之权于阳气,下交上接,阳气又接着司掌少阳两阳气。故“两阴交尽”意为太阴和少阴两气所交接司掌之阴气渐至绝尽。其二为,两阴专指“少阴”二阴之气。少阴之气司冬气之权源于太阴之气交司,少阴之气至绝之时,就是二阴少阴交司完尽之时,同样,它亦继续交司春气之权于少阳之气。
假如“两阴”就是指的“二阴少阴”,那么情况就简单的多了,“两阴交尽”也就是特指的上面第一种假如情况里的“其二”之情况。
如此看来,“两阴交尽”,无论是阳交司于阴,从而太阴、少阴之阴气绝尽,还是太阴交司于少阴,从少阴二阴之气绝尽,其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阴气至绝而尽,故而我们不必过分纠结于两阴到底何指。
总之,两阴交尽为厥阴,其意是指阴气至绝之时也就是厥逆阴气而生阳气之时。简单说来,“厥阴”亦即厥逆阴气而生阳气之谓,其时初运冬春交司之际。
三、厥阴至绝与临卦(
两阴交尽曰厥阴,太阴少阴或少阴二爻交尽,阴气至绝则阳生,冬去春来,东风起。
《素问·阴阳离合》岐伯讲:“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厥阴既绝阴又绝阴,故《素问·阴阳类论》中黄帝讲:“一阴至绝作朔晦。”
问题是,厥阴至绝什么意思呢?《素问·至真要大论》岐伯讲:“两阴交尽故曰幽,两阳合明故曰明。幽明之配,寒暑之异也。”两阴交尽之厥阴,不仅意味着厥逆阴气而生阳,而且还意味幽闭阴气无以扰阳,阳气亦因阴气幽闭而无以扰阳,是以厥阴一阴至绝既绝阴又绝阳。
这里的关键是要将“两阴交尽故曰幽”之“幽”字理解为动词性的“幽闭”,而不能简单理解为形容词的“幽暗”,否则将无以理解何以“一阴至绝”。许慎《说文解字》讲:“幽,隐也。”段玉裁注曰:“隐,蔽也。”幽除了晦暗、黑色、隐蔽之外,还有闭藏、囚禁之义,《正韵》讲:“幽,闭也。”如《史记·太史公自序》讲:“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蒲松龄《聊斋志异·劳山道士》一美人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另外,胃上口曰贲门,下口曰幽门,贲门主开,幽门主闭。 幽门既控制胃内的食物进入小肠又防止胆汁流入胃内,幽门闭合不良,则有可能发生胆汁反流入胃而成胃炎。所以厥阴之幽主要是幽隐囚闭阴气于地下,以便阳气升发于地上,既防止阳气回藏于地干扰阴气,又防止阴气升于地干扰阳气,阴阳之气各得其所。一阴至绝、绝阳绝阴应该是厥阴之本义,阴尽阳生、交通终始、一阴为独使应该是厥阴之发生义,幽阴放阳、阴消阳长、阴阳无扰应该是厥阴之机制义。
什么时候,阴闭阳出呢?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一阳生,十二消息卦应在十一月之复卦()复卦《彖》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阳起初九,为天地心。阳气复返,而得交通,万物所始,吉凶之先。《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虞翻曰:先王谓乾初。至日冬至之日。坤阖为闭关。十月坤阴()于十一月阴气交尽,至冬至日初九乾阳初出(),潜龙闭关勿用,阴阳转换到了关键时刻,是以六气之厥阴主时不从十一月冬至日始,而是要等到阳气稍壮的十二月临卦()之大寒节才开始。
附六气十二月十二消息卦二十四节气图如下:


临卦()之初九、九二爻恰成“两阳并合谓之阳明”,阳气渐壮,取阳气真正出地来临之义。至一月泰卦()之时,三阳开泰,三阳之气皆出于地但尚未升于天。到二月大壮()之时,阳气大壮,九四之爻阳始升于天,“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风吃木长。
自临经泰至大壮,表示阳气从真正开始用事直至阳气始升于天这样一个发展论的观点,故而真正代表能六气“厥阴”的卦象当为丑十二月之“临卦()”,犹如真正代表六气“阳明”的卦象当为酉八月之“观卦()”那样。
四、厥阴何以主东、主风、主木?
东方生风,风生木。厥阴之上,风气主之。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
厥阴名虽称阴,实则为阳生之谓。厥阴主大寒之后春分之前,在十二消息卦中历经临、泰、大壮三卦,阳气逐渐由地升于天,根据“阳升于左,阴降于右”的模式框架,圣人南面而立,移光定位,左东右西,是以厥阴主东。
为什么东方生风呢?九宫八风,为何独讲东方生风?
首先,阴阳二气相博,是以生风,故四面八方皆可生风。其次,风为天地之使,俗称风信,风是天地气候、物候变化的信使,一年之计在在乎春,春风东来喻示天地之间开始万象更新,此乃一岁之中天地之最早最新的风信,故以东方为风之本位,况且,生生之谓易,万物阳生阴长,东方亦是阳生之位,东风徐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是以“东方生风”,寓意生机勃发也。
风又何以生木呢?
此上接“东方生风”而言,并不是随便什么风都能“生”木的,例如逆向之秋风不但不会生木反而会“杀”木。东风又名春风,“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东风带来盎然春意,暖风和煦,草木萌发,春暖花开,是以“风生木”。这是“风生木”之本义。另外,从引申义来讲,有些植物的繁衍也是靠风吹其种子到别处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说是“风生木”,但这已经脱离了“东方生风”的语境限制了,无以彰显厥阴风气化生之机。
总之,厥阴生阳,阳气生于左,左为东,气候回暖、东风徐来之气候寓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发、花红柳绿成为最明显的物候现象。是以“厥阴”配“风木”,故有“厥阴风木”之合称。
三阴三阳之六气差异于通常太少阴阳之四气,是以黄帝和岐伯以强调的方式特别解释了阳明和厥阴二气。
六气气立运行于外,人体神机因应于内,气止则化绝,神去则机息,内外因应不及则病生,病则求治,治当有本末缓急。黄帝和岐伯之间将继续展开讨论,黄帝又会提出什么新问题呢?明日继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