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山国王陵:地下埋藏两千多年的青铜酒壶,解密中山国的历史

 史家之韵 2022-03-18

中山国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由鲜虞人建立起的一个小国,并曾经几度为他国所灭,被迫躲入太行的深山里,直到公元前381年恒公带着子民杀出深山,才复兴了中山国,并迁都灵寿。之后,中山国日益强盛,一度还和战国七雄比肩。

中山国创造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文化,但是,悠悠的岁月逐渐地模糊了它,后代的史学家对它也争论不休,难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中山国独有的“山”字形青铜器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屡见关于中山国的文字,但并未有单独把他作为世家列成一章,在《史记-世家第十三赵》里除了屡有伐中山国的字外,还记载:“赵惠文王三年,灭中山国,迁其王于肤施。起灵寿,北地方从,代道大通。”其它的历史文献中也仅仅是寥寥数字,没有完整地记录有关中山国的历史。

那么,中山国的历史究竟是什么样呢?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终于发现并找到中山国的都城及王陵里陪葬的见证物。

河北平山县中山国王陵文物陈列馆

1974年,河北平山县三汲乡开始大规模平整农田,可是,在这片田地上,屹立着许多高大的土丘,而且这些土丘并不是自然形成的,村民们称其为陵台。考古人员分析认为它们可能是古代大型墓葬形成的封土堆。

于是,考古队在附近的田野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并陆续地发现了许多古代的居住遗址,经过发掘,一个东西宽约4千米,南北长为4.5千米的战国古城现身。并且在城中,还有一座小山,联系到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提及的中山国的奇怪风俗“中山俗以山在邑中”,证明这里很有可能是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地盘,并且附近那庞大的王陵群说明这里也许就是中山国的国都灵寿。

中山国王陵中出土的方壶青铜器

经过陆续的发掘,在1号大墓发掘了许多的青铜器,其中,有一些青铜酒壶,当考古人员整理这些文物时,那些在地下已经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密封古酒,竟然挥发出了浓郁的酒香。

当技术人员费力地打开生锈的铜壶后,封闭千年的浓香一下子冲了出来。在这些酒壶中主要储存了两种香味的酒,一种带有苹果香味,另一种则有一股奶酸味。经过发酵工业研究所鉴定,这些含有乙醇的酒,应该是粮食或者奶经过加工酿造的,但究竟用了什么原料,还没有定论。

方壶上面刻的精美铭文

然而,对考古人员来说,最为珍贵的却是这些酒壶以及其它青铜器上的铭文。这些青铜器上的铭文所用的大多都是汉字,器物上的文字都是刻成的,其中有一件高达63厘米,重28千克的大方壶,其上刻有469个字,其刀工娴熟,笔画流畅洒脱,字体十分端庄秀丽,整篇铭文就像一幅精湛的书法杰作,这是仅次于目前出土面世铭文最长的《毛公鼎》的又一件青铜器。

经过研究,这件方壶上面刻着1号墓的主人、中山国历史是最伟大的君王“错”的名字,并且还提到了在错之前,中山国的4位先王:文公、武公、恒公、成公。

铭文中记述了中山王错在位时发生的一件大事情:燕王哙让位于子之,自己反倒甘称臣子,结果引起燕国的内乱,齐国借口燕国君位继承不合理,乘机出兵干涉,而中山国也从中得到了许多好处的故事。这也印证了我国古代文献中关于燕王哙“禅让”的记载。

在这些青铜器上的铭文还为我们解密了中山国的历史,即大致补齐了中山国君王的世系。

中山国王陵中的“九鼎”

在1号墓中,还发现了九只更为精美的“鼎”,在最大的铜鼎及一件青铜圆壶上,中山王错的功业又一次得到记载。然而,就在攻燕胜利后的第二年,中山王错因病逝世,这些青铜器就作为陪葬物而埋入了他的陵墓中。

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实施“胡服骑射”后的赵国铁骑杀来,曾经辉煌过的中山国最终灭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