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有三种人,前两种都是人中龙凤

 生活哲理与健康 2022-03-19

关于人一生中的境界,孔子曾经有过论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七十岁之后的孔子,之所以能够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因为那时的他已经达到了与天地合二为一的境界,所以不管他做什么都不会违背天道。

我们再往回推,孔子说的“六十而耳顺”又是什么境界呢?就是他已经知天了道,所以侍天如父,天道说什么他就听什么,一点抗拒都没有,所以活得也很明白,没有什么看不顺眼的事情。

那么五十岁是什么境界呢?五十岁知天命,虽然知道天道,知道上天的意志,但是自己的私欲还没有清理完,还像一个青春期的懵懂小伙,有时候也会任性,有时候也会反叛,可能心里也明白天理才是正理,但是还是不愿意心甘情愿地臣服,活得很别扭。

就像我们大部分人的状态,间歇性上进,习惯性躺平,很容易就陷入自己的小知见和小格局里。

孔子之后讲自己的“心脉”传给了曾子,曾子又传给了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之后,真正的儒学心脉基本就已经断了,包括后来的周敦颐,包括二程,包括陆九渊,都没有理解孔子真正的心学真传,直到王阳明,再次实现为往圣继绝学,传承了儒学的心脉,并将心学发扬光大。

王阳明把人分为三类,那就是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前两种人都是凤毛麟角、人中龙凤。

什么意思呢?生知安行就是圣人的境界,一生下来就与天道合二为一,所以他活得很通透,一生都不会走弯路,所有的言行都与天道合一,与人道合一,所以能够厚德载物,只有成就万物和所有人的心,没有任何的私心私欲。

他们的一生尽心知性、知晓天道。也就是《大学》中所说已经达到“诚意”的人,他们是天下至诚之人,因而只要发挥自己的本性,就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利益大众,成就更多的人。

学知利行就是已经进入天道的厅堂,很明白该做什么才符合天道,他们用生命践行天道,侍天如父,充满了敬畏和自律,所以也会有很大的成就,也不会误入歧途,没有什么闪失,这也就是所说的贤人,比如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颜回子路之流,全都是贤人。

第三种人也算是中上水平,他们可以说是窥得天道的门径,但是还没有登堂入室,因为见过了真正天道,见过了更高级的生命形式,所以也不会自甘堕落,不会放弃追求天道,成为更好的自己。

对照孔子的描述,四十不惑就等于已经知道真理是什么,是第三种困知勉行的境界;五十知天命和六十耳顺,相当于第二种境界——学知利行,也就是贤人的段位;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圣人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