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还记得,你去过的那家有温度的店吗?

 豆芽悟 2022-03-19

之前一次交谈中,我与立中兄谈到最近在看的黄磊的《深夜食堂》。立中兄推荐我看看《深夜食堂》的原日本版,可以做个对比。最近刚好在网络电视上看到推荐电影版。晚上,孩子睡了后,认真看完了这部电影。电影中店老板给人的第一印象:深沉、沧桑,剧情中又让人体会到他的真诚、善解人意。

以前我常在外工作,也遇到过给我带来深夜食堂那种如沐春风感觉般的店。星巴克提出了“为人们提供聚会场所的第三空间”这个概念。家或住所是第一空间,工作场所是第二空间,我们常常需要第三空间来获得独处、友人相聚。

特别当你在外工作时,第三空间对你的意义,往往大于第一空间。一个人回到住所后,你会感觉到冷清、乏味。所以每周我会找一天到那家熟悉的咖啡店,或是喝杯咖啡,或是喝杯啤酒。

服务员见我来过两三次后就能认得我了,总是先给我递过一杯水后,会习惯地问我还是科罗娜啤酒?大部分情况下,我都回答:是的。只有偶尔才会说:要不,今天来杯热海盐拿铁吧。

在我的印象里,有温度的店有一些特点

在顾客的心理,我与店之间,有一种不远也不近的距离

当我没有主动寻求帮助的情况下,我在店里是感觉不到什么拘束的。这里没有高大上写字楼给人带来的庄重感,它在我眼里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店,我可以这边看看,那边走走,翻翻书桌上的书,碰碰吧台上的摆设。当我想问菜单上的某个饮料是什么材料做的?又可以获得恰当的信息大抵来说,这里的服务员看上去都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也乐于与好顾客保持良好的客情关系。

菜品,会让我感到其用心之处

选择一个店,不论是喝杯东西,抑或是吃顿饭,最终的主角还是菜品质量。我点的海盐拿铁,在服务员端上来的那一刻,看到上面漂浮的五角星拉花图案,线条粗细有致,就足以让我感到咖啡师的用心。

曾经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工作。一次偶尔的机会,路过一家从外部玻璃上看,环境干净、布局整洁的牛肉店。进去点了一份老板推荐的咖喱牛肉饭,从老板送上来时,干净的餐具、搭配有致的菜品让我印象深刻。后来每次有空时,都会走上很长一段路,来这家店再尝尝这份咖喱牛肉饭。

《舌尖上的中国》里有句台词:所有由美食记录片引起的垂涎之心皆可从这里找到最好的出口,一切思乡、怀旧、想家的情绪都能在这里得到最温暖妥帖的安放。

客居他乡的人,寻找熟悉的食物的味道,也是在寻找一份内心的寄托。如果你是一个有点情怀,略带感性的人,或许也会对一家店有相似的情愫。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逗留的目的

商业化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一处没有太浓商业氛围的环境,来获得一份安宁。这个店的老板、服务员不会给你强推他们的产品、服务。有时我甚至怀疑,这种佛系的经营,老板的开店经营更像是一种兴趣、爱好。

也许他们因为喜欢看到客人喝下自己调制的咖啡发出啊哈声音的那一刻,也许他们醉心于菜肴完成后,悉心摆盘、点缀,像完成一件自己的艺术品的那一刻。

这些店是否可以活得很好?不好说,但我希望他们像《深夜食堂》的那句台词:也许你会问有客人吗?其实,还真不少嘞!

希望他们在城市的一隅,为你、我留一盏灯,留一个位置。虽已离开,依然能在某个瞬间,想起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