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光自刎和荆轲刺杀秦王的行动有什么联系?

 烛下青史 2022-03-20

引言:

战国,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名称,更是对那个时代的精准形容。“战国”,每个诸侯国之间都在相互征战。曾经是天下共主的周氏,已经是名不副实的天子了,空有天子的名头,没有天子的威势和权力。曾经鼎盛威严的周氏王朝,也已经沦为了一个不入流的诸侯国。无论是在国家实力,还是在其他方面都无法与别的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相比,更不用说再去统治号令各诸侯国了。那么这样天下就会陷入一个无序的状态,无序就意味着动乱,动乱就意味着没有安稳的生活,没有和平的生活。所以为了让自己强大起来,能够在这乱世中站稳脚跟,各个诸侯国都开始拼命扩张实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自然要比弱小的诸侯国发展的要迅速一些,国家实力悬殊较大,那么弱小的国家就很难保住自己的国土,最终的下场就只能是被强国吞并。

秦国和燕国的恩怨情仇

秦国从建国开始一直到秦始皇,前后经历了30多位君主。在这些君主的努力之下,秦国从一个弱小的国家慢慢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而秦始皇能够一统中原,也与这些前人的辛苦努力是分不开的。当然,除了君主的贤明,也需要国家的统治者选择了正确的治国策略。否则,秦国也会如其他六个国家一样,由于君主的昏庸和失策,使得国家由强盛,慢慢转向衰败,最终无力抵抗强大的秦国,而后被秦国给侵占、吞并。

编辑搜图

而秦国之所以在战国末期仍然能够成为一方大鳄,拥有傲视群雄的实力,这自然要归功于秦孝公启用了商鞅,在他推行的变法之下,秦国的实力更上了一层楼。这才让秦国在动荡不已的战国时期,不仅没有成为随时会被强国吞并的弱小国家,还成为了一头让各诸侯国都忌惮不已的猛虎。由于古代交通非常的不方便,不管是出行还是行军打仗都非常的耗时间,成本比较高。所以秦国从最开始采取的政策一直都是距离自己近的国家就会去攻打,侵占。但是距离自己比较远的诸侯国,就会与之结交,友好相处。而燕国,就是距离秦朝比较远,是秦朝要与之结交的对象。也就是说,其实秦国在灭掉了赵国之后,是并没有打算要这么快就灭掉燕国的。但是燕国在见到赵国灭亡之后,担心下一个就会是自己,所以采取了一个行动。也就是这次行动,促使秦始皇提前对燕国下手了。这个行动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荆轲刺杀秦王。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在秦始皇成为秦国的君王之前,他和燕国的太子丹,都在赵国当人质。两个都有着同样命运的人,都是离开家乡,都曾拥有一段可以被称作是阶下囚的经历。这样同患难的经历自然很容易让两个人成为朋友。但是两个人的这段友情,仅仅只维持到了秦始皇当上秦国的君王之前。当秦始皇回到了秦国,坐上了王位,手握重权的时候,他满心想的都是权力以及如何让秦国更加强大,更加鼎盛。他已经不再是在赵国时候的质子了,他已经是说一不二的君王了。他的母亲,被他软禁起来了,可能是他亲生父亲的那个男人都被他发配去了遥远的蛮荒之地。在权力和地位面前,连自己的至亲都要靠边儿站,更何况无法与至亲相比的曾经的朋友呢?所以太子丹又继续了他的质子生涯,只不过这一次的地点从赵国换到了秦国。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原本以为有着多年的朋友情分在,秦始皇会对自己稍微照顾一下,所以太子丹一再请求秦始皇让他回自己的国家看一看。但是秦始皇不仅没有看在以前的朋友情分上同意让他回去,而且还耍了他。这不仅让太子丹非常愤怒,也让太子丹看清了秦始皇的真实意图,想要将自己困死在咸阳,让自己再也无法回到燕国去,继承王位。而这也让太子丹意识到了此时的秦始皇已经不再是自己从前的那个朋友,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冷酷无情的君王。成了一个对于任何可能会威胁到他的权力的人都不会放过的,疑心深重的帝王。于是在秦始皇进攻赵国的时候,太子丹抓住了这个机会逃回了燕国。这个举动惹怒了秦始皇,认为太子丹的出逃极度损伤了他的颜面。而太子丹逃回燕国之后也没有闲着,一直在寻找可用的人才。希望能够赶在秦始皇对自己下手之前,抢先一步下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田光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荆轲的刺杀行动与田光自尽的关系

太子丹回到燕国之后,一直在找寻人才和思考对付秦始皇的办法。太子丹有一个老师,叫做鞠武,知道自己弟子的想法之后,直接就说了不可能。以燕国的实力,是绝对无法和秦国抗衡的。但是太子丹并没有听取自己老师的意见。而且樊於期,自秦国叛逃出来后就投奔了燕国。为了不得罪秦国,鞠武是极力反对接受樊於期的。这一次,太子丹仍然没有听取自己老师的意见。鞠武看不管自己怎么劝太子丹都不听自己的意见,他就找来了自己的好朋友田光,想让田光来劝一劝自己的这个固执的弟子。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本来就是人才,又是自己老师的朋友,太子丹对田光自然是非常尊重的,对太子丹的态度非常满意的田光,不仅没有帮着自己的朋友劝太子丹,反而立刻就加入了太子丹的阵营,同意报复秦始皇。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自然是不可能了,那能怎么办呢?只能找人刺杀秦始皇了。这种事情,一般的人也是不敢做的。所以田光就找到了荆轲。田光这个人,喜欢行侠仗义,又非常讲义气,所以有很多朋友。荆轲就是其中之一。为什么会找上荆轲呢?是因为荆轲和秦国有仇吗?并不是,荆轲是卫国人,卫国早年被魏国给灭了国,后来吕不韦帮助卫国重新复国。也就是说,卫国不仅对秦国没有仇怨,还要感激秦国当年的恩情。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从这一点来看,荆轲对秦国既没有国恨也没有私仇。而且荆轲这个人非常会享受生活,他在燕国的日子过得也很舒服。没事做就邀上三五个好友一起出来喝喝酒,唱唱歌,想让他这样的人忽然之间抛下一切包括自己的生死在内,去刺杀一个强大国家的统治者,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为什么田光还会找上荆轲呢?这是因为田光对荆轲的了解,作为荆轲的知己,没有人比田光更了解荆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所以在田光和太子丹商量好行动方案之后,田光就去找了荆轲,告诉他,自己已经把他推荐给太子丹了,荆轲只需要去面见太子丹就可以了。随后田光就告诉荆轲,太子丹对自己已经不信任了,自己便没有活下去的必要了,于是就在荆轲面前拔剑自尽,满心茫然的他只能立刻去找了太子丹。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

“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己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人,非节侠也。”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因遂自刎而死。然后太子丹就把田光和自己的计划告诉了荆轲。荆轲虽然很是震惊,而且内心深处也是并不愿意的,但是田光已经自尽了,而且自己也已经答应了田光,就算是想拒绝也没有了可以拒绝的人。而且自己的好友为了促成这件事情在自己面前自尽表决心,无论如何,自己也必须得走这一趟。这就是田光自尽的原因了。出于对荆轲性格的了解,田光就用自己的死,来逼迫荆轲去做这件事情。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这样一来,荆轲就没有反悔的余地了,只能去完成这个计划。于是在田光的死和太子丹的恳求之下,荆轲最终还是踏上了去秦国的路。

总结:

田光的这个刺杀计划之所以能够顺利执行,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首先就是太子丹对他的无条件信任,与他一起出谋划策,并放手让田光去寻找合适的人手,而且对他找来的人不怀疑,非常信任。其次,就是田光的朋友很多。而且田光也的确够狠,在确定了荆轲是最合适的人选之后,对自己的这位知己非常了解的田光,立刻就想到了要如何逼迫荆轲去心甘情愿地做这件事情。那就是用自己的命,如果田光不够狠的话,是做不出这样决绝的举动的。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他的死,让荆轲没有了退路,只能按照田光和太子丹规定好的路线,往前走,无法回头。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由此也可见,在很多很多年以前,文明没有现代的高度发展,科技没有现在的飞快发展,而且还是在那样动荡,混乱,人命如草芥的几千年以前,“义”这个词,深深地烙印在了人们的心里。田光和太子丹的相见,是因为鞠武身为老师和大臣,对国家尽的“义”。田光为太子丹找到荆轲,让他执行刺杀任务,甚至为了断了荆轲的退路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也是出于对太子丹尽的“义”。而荆轲,虽然畏惧,虽然不情愿,但是仍然义无反顾地去了秦国,这也是他对自己的好友田光,尽的“义”。在那个礼乐崩坏的年代,仍然会有无数的人,为了自己心中的“义”,甘愿赴汤蹈火,甘愿放弃生命。而田光和荆轲,正是为了这种“义”,失去了生命。不过,他们的牺牲并没有换来一个好的结果。荆轲失败了,这次行动彻底惹怒了秦始皇,燕国被灭国。如果太子丹,当初听取了自己师父的意见,没有一意孤行,不知道燕国又会是怎样一番光景。

参考史料:《史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