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丽黄店】余粮山那片茶山

 流星雨工作室 2022-03-21

余粮山那片茶山

有山则秀,有水则灵,有木则幽。如果一个地方有山有水,山上古树成群,那就是美中之美了。

      兰溪市黄店镇余粮山村就有这么一个好地方。

余粮山村位于海拔500米的高山上,这里常年空气清新,特别是雨过天晴的日子,常常云雾缭绕。我出生于大山,余粮山村离开我老家刘家村只有10几里地,那里有我的老同学鲍顺来,我常常去余粮山,我最向往的茶山或云雾缭绕或清风佛面,那一片一望无际的茶山茶海,还有远处若隐若现衣着素丽的采茶女,那茶山、那茶人入梦来。

2022320日,我受浙江美丽华科技有限公司老总王赛军的邀请来到了朱家村的蛙缘农家乐吃上了丰盛的中饭。

之后,我们驱车去了余粮山的茶山。

汽车停靠在余粮山的广场上,我们与王赛军一家人和金华的几位客人一道随余粮山村村民的陪同来到了茶山。

茶山需要翻越一条小小的山岭,然后走过小溪,沿着一条小小的山道向前而行。

    满路开着的是雪白的李子花,金黄的油菜花。映山红开了,是含羞的开着的,不是那么鲜艳。路边的大红柿古树群,有钉有古树牌的,足足有150多年,傲人屹立于山地之上。各种颜色的野花开着,让人感到目不暇接。

走过几千米路,走过绿色田野,便到了绿得可爱的茶山梯地的山脚,一路走来一路染绿给我们带路的村民介绍,余粮山村绿茶在种植过程中,不添加化肥,只采用天然肥料种植,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药理功能,如茶碱、儿茶素、氨基酸、脂多糖、矿物质及维生素等,如果泡喝这绿茶,比一般茶叶更加清香、甘醇,颜色更加清亮、翠绿,也更能感悟人生。

那茶山,是一片梯地,大约有百余亩,掩映在一丛丛的板栗之中,若隐若现,羞羞答答。

我们一行十余人便在茶地里采起春茶来。人们又说有笑,摘上几颗青芽,珍爱地放在布兜兜里。

有几位小孩在茶山上玩着玩着,走不动了。我顺手采摘了几片嫩茶叶,叫他们放入嘴中咀嚼。很快,他们恢复了体力,又可以迅步登山了。这不禁令我想起传说中的茶故事。传说早在三国时期,诸葛孔明在平定南中的时候,途经桃叶渡,士兵遇瘴气纷纷晕倒,他命令士兵口含茶叶行军,最终大获全胜。“七擒孟获”的故事就这样产生了。

      那片茶山梯地,那片翠绿,那些感悟,铭刻在我心间。

    余粮山是朱家山区的四大名山,哪四大名山?有余粮山、蟠山、卢山、蒋塔。可以说:余粮山是朱家山区的四大名山之一。

望着这100多亩生机葱茏的茶山梯地,嫩叶满枝的茶树,令人心旷神怡。错落有致的茶树整齐排列,那边一片,这边一片,虽不是一横一竖般整齐,却也乱中有序。

瞭望山对面,高高的山中间,在云雾缭绕之中,隐约显现村庄的影子,那是卢山,再高一点就是蒋塔。在大山下面的是朱家村。

曾听朋友说,生活在茶山当中是很幸福的事情。清晨早起时,不仅有虫鸣鸟飞,还有清新的空气和满眼绿野。不信,你可以闭眼想象,站在茶山山顶,整片绿色撞进眼球,满山的茶香萦绕身旁。这是生活在城中人没办法看到的美景。

我们一行采过茶后,又徒步回到余粮山村。我们拾级而上,置身于云雾茶山中,白色浓雾与翠绿茶树相间,一直延伸至白云蓝天之上……

然后到余粮山村寻找民宿。

找到了,找到了,是喜柿民宿。确实,余粮山的民宿不一般。

我们在喜柿民宿登高望远、品茶论道,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用“浓绿”来形容余粮山一点也不过分。云雾缭绕的茶山梯地,时隐时现,如若仙景。只见新鲜的茶叶质柔软,外观色泽鲜绿、有光泽,缕缕茶香扑鼻而来,品一口新茶,感觉滋味甘醇爽口,滋味浓厚,清香无比,似乎是兰花香、熟板栗香味等混合成一体,沁人心脾,凝视茶叶儿像小蝌蚪一样在滚烫的水中翻滚,沉沉浮浮,进进退退,让我想到人生的坎坎坷坷,让我忘掉了闹市的浮华喧嚣,在袅袅热气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茶,汲取了天地甘露,涤尽尘污俗垢,喝茶,将天地灵气纳于腹中,抛开俗世中的名利,得失和恩怨情仇,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之后,一捧黄沙,如松涛在耳,隽永悠长,心灵清澈,茶风廉韵,息息相通;茶道廉理,浑然一体。

    我们告别了余粮山,但余粮山的茶味韵味无穷。我们可以常常余粮山坐坐,喝喝茶,看看这满山的茶,整片的茶山。

刘鑫简历

刘鑫,男,大学本科,中共党员,1963年3月出生,1980年12月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酷爱写作,致力于文化研究,主持编纂黄店镇校本教材《白露孝风》、《纯孝乡风》、《孝文化教育读本》,以及《刘氏宗谱》、《美丽兰溪》等。主编《风雅兰溪》丛书11册。所写书籍入选金华市婺文化丛书4本,出版《文化芝堰》、《金仁山文集》、《兰溪唐氏文化》、《金华名人与家训》、《古道乡愁》等书40余本。创办流星雨文化工作室与流星雨文化公众号,作品在华东地区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全国刘氏汾公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儒学学会会员、浙江省百姓家谱研究会常务理事兼联络站站长、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金华婺文化研究会理事金华市地名文化研究会理事与专家组成员、金华市作家协会、金华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