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钧韬|《金瓶梅》抄引《水浒传》考探(中)

 殘荷聽雨 2022-03-21

 除了《金瓶梅》与《水浒传》两书的重叠部分,《金瓶梅》大量抄录了《水浒传》的文字外,《金瓶梅》还大量抄引了《水浒传》中与《金瓶梅》的故事发展毫不相干的文字。

这种改头换面、移花接木式的抄袭现象,美国学者韩南先生在《<金瓶梅>素材来源》一文中已作过考证。

笔者在吸收韩南先生考证成果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研究。现将这些抄引文字一一拈出,顺序编排,虽不免有烦琐之弊,但为进一步研究创造了条件。这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笔者所用以比勘对照的是,载有欣欣子与东吴弄珠客序的《新刻金瓶梅词话》,与载有明万历十七年天都外臣序的《忠义水浒传》。

在两书的重叠部分,《金瓶梅》抄改的文字达四五万字之多,笔者不可能详录。下面加以比勘的是两书的非重叠部分。

一、 《金瓶梅》第二回写潘金莲的外貌文字,抄自《水浒传》第四十四回:

黑鬒鬒鬓儿,细湾湾眉儿,光溜溜眼儿,香喷喷口儿,直隆隆鼻儿,红乳乳腮儿,粉莹莹脸儿,轻袅袅身儿,玉纤纤手儿,一捻捻腰儿,软脓脓肚儿,窍尖尖脚儿,花簇簇鞋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

在《水浒传》中,这是一段写石秀所见的潘巧云的外貌描写,《金瓶梅》抄来稍加改动,成了从西门庆眼中所见的潘金莲的外貌特征描写。其文如次:

黑鬓鬓赛鸦翎的鬓儿,翠湾湾的新月的眉儿,清冷冷杏子眼儿,香喷喷樱桃口儿,直隆隆琼瑶鼻儿,粉浓浓红艳腮儿,娇滴滴银盆脸儿,轻袅袅花朵身儿,玉纤纤葱枝手儿,一捻捻杨柳腰儿,软浓浓白面脐肚儿,窄多多尖脚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

显然《金瓶梅》只加了些形容词而已。在“脚儿”下面还抄漏了“花簇簇鞋儿”一句。在“白生生腿儿”下面,还有二十四字的淫秽描写,《金瓶梅》也照录不误。

《金瓶梅》的作者对潘金莲这一主要人物的外貌刻画也无意创新,说明执笔者的文字水平并不高。

当然,在当时小说创作还处在并不成熟的发展阶段,这样改头换面的抄袭是司空见惯的,算不得什么问题,《金瓶梅》也仅仅是邯郸学步而已。

万历本



 二、 《金瓶梅》第八回抄了《水浒传》第四十五回的三段文字。

1.《水浒传》有一段“看官听说”的文字,贬斥佛门僧众:

看官听说,……潘、驴、邓、小、闲,唯有和尚家第一闲。一日三餐,吃了檀越施主的好斋好供。住了那高堂大殿僧房,又无俗事所烦。房里好床好铺睡着,无得寻思,只是想着此一件事。

假如譬喻说,一个财主家,虽然十相俱足,一日有多少闲事恼心,夜间又被钱物挂念。到三更二更才睡.总有娇妻美妾同床共枕,那得情趣。

又有那一等小百姓们,一日假辛辛苦苦挣扎,早辰巴不到晚。起的是五更,睡的是半夜。到晚来,未上床,先去摸一摸米瓮,看到底没颗米,明日又无钱。总然妻子有些颜色,也无些甚么意兴。

因此上输与这和尚们一心闲静,专一理会这等匀当。那时古人评论到此去处,说这和尚们真个利害。

因此苏东坡学士道:“不秃不毒,不毒不秃。转秃转毒,转毒转秃。”和尚们还有四句言语,道是: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金瓶梅》稍加简化、调整,抄录了这段文字。

2. 《水浒传》中还有一段贬斥和尚的韵文:

班首轻狂,念佛号不知颠倒。阇黎没乱,诵真言岂顾高低。烧香行者,推倒花瓶。秉烛头陀,错拿香盒。宣名表白,大宋国称做大唐。忏罪沙弥,王押司念为押禁。动铙的望空便撇,打钹的落地不知。敲铦子的软做一团,击响磬的酥做一块。满堂喧哄,绕席纵横。藏主心忙,击鼓错敲了徒弟手。维那眼乱,磬锤打破了老僧头,十年苦行一时休,万个金刚降不住。

《金瓶梅》抄录这段文字时删去了“动铙……纵横”句,并有多处稍作改动。

如改“阁黎没乱”为“维摩昏乱”,改“真”为“经”,“名”为“盟”,“沙弥”为“阇黎”,“王押司”为“武大郎”,“押禁”为“大父”,“藏主”为“长老”,“击”为“打”,“敲了徒弟手”为“错拿徒弟手”,“维那眼乱”为“沙弥心荡”,“了”字删去,改“十年”为“从前”等等。

而较为重要的改动只有两处,即将“阇黎”改为“维摩”,将“王押司”改为“武大郎”。

《水浒传》原意是,潘巧云之父亲潘公请报恩寺和尚海阇黎,为潘巧云前夫王押司做功德。《金瓶梅》借抄这段文字,用在潘金莲为亡夫武大郎做水陆道场处,故必须改“王押司”为“武大郎”。

3.《水浒传》中还有一首讽讥僧众的诗:

色中饿鬼兽中狨,弄假成真玷祖风。

此物只宜林下看,岂堪引入画堂中。

《金瓶梅》抄录其诗,只将“弄假成真”改为“坏教贪淫”,“岂”改成“不”字。

《水浒传》第二十五回中的这三段文字,《金瓶梅》作了移花接木式的抄袭,构成了第八回中潘金莲烧夫灵,和尚听淫声的主要情节,于此亦可见出,《金瓶梅》的反佛思想乃是继承了《水浒传》的传说。

《水浒传》


三、 《金瓶梅》第九回,抄了《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中的一首诗:

前车倒了千千辆,后车过了亦如然。

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

武松不听酒家劝告,执意要上景阳冈。《水浒传》作此诗为“却把忠言当恶言”者戒。

《金瓶梅》抄录此诗时,改“过”字为“倒”,改“却”字为“错”。潘金莲初到西门庆家,善用“小意儿贴恋”吴月娘,把吴“喜欢的没入脚处”。于是吴错敬金莲而遭李娇儿等人不满。

《金瓶梅》借此诗对吴作讥讽。这一首诗还出现在第十八回、二十回中。如此一首普通的诗,在《金瓶梅》中竟出现三次,很不寻常。

前人已经指出,《金瓶梅》寓“戒世”之意。东吴弄珠客《金瓶梅序》云:“奉劝世人,勿为西门之后车可也。”

此诗直率地表现了“戒世”的思想,故倍受作者青睐。因此作者在写《金瓶梅》时,一遇机会。便借此诗用以说教。这恐怕是此诗在书中一再出现的原因。

《金瓶梅》完稿后恐怕没有作精心的审改,行文重复、粗疏处极多,于此亦可见一斑。

 四、《金瓶梅》第十回,抄录了《水浒传》第四十五回中的一篇偈子:

朝看释伽经,暮念华严咒。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经咒本慈悲,冤结如何救?照见本来心,方便多竟究。心地若无私,何用求天佑?地狱与天堂,作者还包受。

《金瓶梅》以此抄改为成一首回首诗:

朝看瑜伽经,暮诵消灾咒:

种瓜须得瓜,种豆须得豆。

经咒本无心,冤结如何究?

地狱与天堂,作者还自受。

此外,这一回中所写的李瓶儿的家世文字,则抄自《水浒传》第六十六回。此回写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杜迁、宋万去杀梁中书老小一门良贱”,李固“便和贾氏(卢俊义妻)商量,收拾了一包金珠细软背了,便出门奔走”。《金瓶梅》借用这些情节并加以改造,成了李瓶儿的家世:

看官听说,原来花子虚浑家,娘家姓李,……小字唤做瓶姐。先与大名府梁中书家为妾。……

只因政和三年正月上元之夜,梁中书同夫人在翠云楼上,李逵杀了全家老小,梁中书与夫人各自逃生。

这李氏带了一百颗西洋大珠,二两重一对鸦青宝石,与养娘妈妈走上东京投亲。

显然,李瓶儿的形象塑造与卢俊义之妻贾氏有着一定的关系。

《金瓶梅》作者将《水浒传》中杜迁、宋万杀梁中书一门良贱,误写为李逵杀了全家老小。这似乎说明,他在撰写这段文字时只凭着记忆,而未翻检原书。而李氏从梁中书家带出一百颗西洋大珠的情节,似乎又得之于平话小说《志诚张主管》中,小夫人从王招宣府带出“一串一百单八颗西珠”这一情节的启示。

将多种旁借的素材熔为一体,从而创造新的形象和故事情节,这恐怕是《金瓶梅》作者很突出的才能,这就是一个例证。



 五、《金瓶梅》第十一回,抄《水浒传》第五十一回一段韵文:

罗衣叠雪,宝髻堆云。樱桃口杏脸桃腮,杨柳腰兰心蕙性。歌喉宛转,声如枝上莺啼。舞态蹁跹,影似花间凤转。

腔依古调,音出天然。舞回明月坠秦楼,歌遏行云遮楚馆。高低紧慢按宫商,吐雪喷珠;轻重疾徐依格范,铿金戛玉。笛吹紫竹篇篇锦,板拍红牙字字新。

《金瓶梅》抄录时将“莺啼”改为“流莺”,“雪”改为“玉”,“笛吹紫竹篇篇锦”改为“筝排雁柱声声慢”。

在《水浒传》中,这是雷横看白秀英演唱话本,“果然是色艺双绝”的一段描写文字。《金瓶梅》则写西门庆所结十兄弟,每月轮流会茶摆酒。

这次轮到花子虚。席间一个粉头,两个妓女,琵琶筝秦,在席前弹唱。“端的说不尽梨园娇艳,色艺双全”,于是借抄这段韵文加以形容。

这种借抄可谓得心应手,全无生硬拼凑之弊。于此亦可见《金瓶梅》作者对《水浒传》内容熟悉的程度与借用的巧妙。

六、《金瓶梅》第十四回,抄《水浒传》第十三回一段文字:

为官清正,作事廉明。每怀恻隐之心,常有仁慈之念。争田夺地,辨曲直而后施行;斗殴相争,分轻重方才决断。闲暇抚琴会客,也应分理民情。虽然县治宰臣官,果是一方民父母。

《金瓶梅》抄录时,改“分”为“审”,“才”为“使”,“暇”为“则”,“县治”为“京兆”,“方”为“邦”。

在《水浒传》中,这是对郓城县新任知县时文彬的一段赞词。《金瓶梅》借抄而成为对开封府尹杨时的赞词。这样现成的照搬套用,在《金瓶梅》中极多,待下文再加分析。

七、《金瓶梅》第十五回,抄了《水浒传》三十三回关于元宵灯市的一段韵文:

山石穿双龙戏水,云霞映独鹤朝天。金莲灯,玉梅灯,晃一片琉璃。荷花灯,芙蓉灯,散千团锦绣。

银蛾斗彩,双双随绣带香球。雪柳争辉,缕缕拂华旛翠幕。村歌社鼓,花灯影里竞喧阗。织妇蚕奴,画烛光中同赏玩。虽无佳丽风流曲,尽贺丰登大有年。

《水浒传》中的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宋江在元宵之夜所见清风镇灯市的盛况。

《金瓶梅》作者借抄这些文字,用于对元宵之夜清河县城,潘金莲等赏灯的描写,并在这段韵文基础上,作了较大的补充和发展。

单就灯的种类,作者列举了绣球灯、秀才灯、媳妇灯、和尚灯、通判灯、师婆灯、刘海灯、骆驼灯、青狮灯、猿猴灯、白象灯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对各种灯,作者还作了极为简练的描述。

例如,“秀才灯,揖让进止,存孔孟之遗风”,“和尚灯,月明与柳翠相连”,“通判灯,钟馗共小妹并坐”,“七手八脚螃蟹灯,倒戏清波”。

这说明《金瓶梅》作者所生活的明代嘉靖年间的灯市盛况,比《水浒传》所写的宋代,又有较大的发展。

其时不仅有一般造型的荷花灯、芙蓉灯,还有形象生动的螃蟹灯、鲇鱼灯,还有表现人物故事的和尚灯、通判灯。

可见,《金瓶梅》的这段韵文,虽然借鉴了《水浒传》的描写,但无疑是当时社会民间风俗的艺术再现。从文字的艺术水平来看,亦比《水浒传》进了一步。


 八、《金瓶梅》第十八回,抄改了《水浒传》第五十三回一首回首诗:

堪叹人心毒似蛇,谁知天眼转如车。

去年妄取东邻物,今日还归北舍家。

无义钱财汤泼雪,倘来田地水推沙。

若将奸狡为生计,恰似朝云与暮霞。

《金瓶梅》抄录此诗时,只改了两个字,即将“心”改为“生”,“生”改为“活”,余者一仍其旧。

《水浒传》写柴进失陷高唐州,梁山英雄攻打高唐州,因高廉使用妖法而未遂。于是吴用出计去请公孙胜。

此诗用在此回回首。《金瓶梅》则写宇给事劾杨提督而累及西门庆。于是西门庆派人上京贿赂蔡京。此诗亦抄用在回首。

这是《金瓶梅》的回首诗抄袭的例子。《金瓶梅》作者抄引此诗寓讽刺西门庆巧取豪夺之意。

 九、《金瓶梅》第十九回,抄《水浒传》第三十三回一首回首诗:

花开不择贫家地,月照山河到处明。

世间只有人心恶,万事还须天养人。

盲聋暗哑家豪富,智慧聪明却受贫。

年月日时该载定,算来由命不由人。

《金瓶梅》抄录时改“到”为“处”,“恶”为“歹”,“万”为“百”,

“须”为“教”,“智慧”为“伶俐”。这些均属文字上的改动。

这是《金瓶梅》的回首诗抄袭《水浒传》的回首诗的又一例。

这首诗还被《金瓶梅》再次用作为第九十四回的回首诗。第十九回抄录时改“到”为“处”,改“万”为“百”,而第九十回抄录时,这两处却又按《水浒传》原诗而未改动。

这说明《金瓶梅》作者在抄录时的改动完全是随心所欲,并未有多少深思熟虑。而且一诗而重复使用亦恐怕是无意识的。

这表明《金瓶梅》作者行文的粗疏。另外,这一首诗与回内的情节亦无多少直接的联系,它似乎只单纯地表明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作的说教而已。

十、《金瓶梅》第二十六回抄改《水浒传》第三十回中的一个情节。

《水浒传》写张都监设计陷害武松:是夜,只听得后堂里一片声叫起有贼来。武松献勤,径抢入后堂里来,听玉兰指道:“一个贼奔入后花园里去了。”

武松大踏步赶入花园里去时,不提防黑影里撇出一条板凳,把武松一交绊翻。走出七八个军汉,叫一声捉贼,就地下把武松一条麻索绑了。张都监大怒,斥责武松忘恩负义,并从武松房里搜出银酒器皿等“赃物”。

《金瓶梅》将张都监改为西门庆,武松改为来旺儿,玉兰改为玉箫,将故事改头换面,便成了西门庆设计陷害来旺儿的情节。这是《金瓶梅》抄袭《水浒传》的又一种情况;与抄录诗词、韵文有所不同。

 十一、《金瓶梅》第二十七回,有三处抄《水浒传》第十六回:

  1.《水浒传》写杨志押送金银担,时值酷暑,古人有八句诗道: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云焰焰烧天红。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红炉中。五岳翠干云彩灭,阳侯海底愁波竭。何当一夕金风起,为我扫除天下热。

《金瓶梅》改“旗”为“云”,改“起”为“发”,抄录全文亦形容暑热天气。

 2. 《水浒传》写白日鼠白胜挑着酒桶上黄泥冈,唱道: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

《金瓶梅》改“稻”为“黍”,录其诗为三等人怕热,三等人不怕热的大段议论作证诗。

3.《水浒传》中另有一首诗:“玉屏四下朱阑绕”与一段议论:“那公子王孙,在凉亭上水阁中浸着浮瓜沉李,调冰雪藕避暑,尚兀自嫌热。怎知客人,为些微名薄利,又无枷锁拘缚,三伏内只得在那途路中行”。

《金瓶梅》将这些议论加以发挥,就成了书中三等人怕热,三等人不怕热的大段议沦。以上这些均属气候描写文字上的抄袭借用。

十二、《金瓶梅》第三十回抄《水浒传》第十三回一段韵文:

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金,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弦管笙簧,奏一派声清韵美。绮罗珠翠,摆两行舞女歌儿。当筵象板撒红牙,遍体舞裙拖锦绣。逍遣壶中闲日月,邀游身外醉乾坤。

这是《水浒传》写梁中书家宴,庆贺端阳的一段描写。《金瓶梅》改“艾”为“草”,“榴”为“花”,“锦绣”为“云母”,“菖蒲切玉”为“盘堆麟脯”,“杯”为“觞”,“角黍堆金”为“盆浸冰桃”,“青玉案”为“碧玉斝”,“笙簧”为“讴歌”,“拖”为“铺”。用来形容西门庆及妻妾“赏玩荷花、避暑饮酒”的场面。



十三、《金瓶梅》第五十九回抄《水浒传》第二十一回一段韵文:

银河耿耿,玉漏迢迢,穿窗斜月映寒光,透户凉风吹夜气。雁声嘹亮,孤眠才子梦魂惊。蛩韵凄凉,独宿佳人情绪苦。谯楼禁鼓,一更未尽一更催。

别院寒砧,千捣将残千捣起。画檐间叮当铁马,敲碎旅客孤怀;银台上闪烁清灯,偏照离人长叹。贪淫妓女心如铁,仗义英雄气似虹。

阎婆惜恋着张三,把宋江看似眼中钉。当夜“两个在灯下坐着,对面都不做声,各自肚里踌躇”,“只见窗上月光”。

《水浒传》便写下这段韵文刻画他们的心情。《金瓶梅》照搬这段文字,写李瓶儿“觑着满窗月色”,“守着(病儿)官哥儿睡在床上”,“愁肠万结,离思千端”。

《金瓶梅》照抄时改“斜”为“皓”,“映”为“耿”,“催”为“敲”,“旅客孤怀”为“仕女情怀”,并将最后一句改为“一心只想孩子好,谁料愁来在梦多”。如此一改才使原文符合李瓶儿的情状。但这仍然是一种生吞活剥式的搬用。

 十四、《金瓶梅》第六十一回,抄《水浒传》第五十二回一段韵文:

面如金纸,体似枯柴。悠悠无七魄三魂,细细只一丝两气。牙关紧急,连朝水米不沾唇。心膈膨胀,尽日药丸难下腹。隐隐耳虚闻磬响,昏昏眼暗觉萤飞。六脉微沉,东岳判官催使去。一灵缥缈,西方佛子唤同行。丧门吊客已临身,扁鹊卢医难下手。

《水浒传》以此写柴皇城的病态。《金瓶梅》抄录而成为写李瓶儿病态的文字。

《金瓶梅》抄录时作了不少改动:

改“枯柴”为“银条”,“悠悠……紧急”为“看看减褪丰标,渐渐消磨精彩。胸中气急”;“不”为“怕”,

“心膈”为“五脏”,“微”为“细”,“使”为“命”。这是关于病态描写的抄袭。

 十五、《金瓶梅》第六十六回,抄《水浒传》第五十三回一段韵文:

星冠攒玉叶,鹤氅缕金霞。神清似长江皓月,貌古似泰华乔松。踏魁罡朱履步丹霄,歌步虚琅函浮瑞气。长髯广颊,修行到无漏之天。碧眼方瞳,服食造长生之境。

三岛十洲骑凤往,洞天福地抱琴游。高餐沆瀣,静品鸾笙。正是:三更步月鸾声远,万里乘云鹤背高。都仙太史临凡世,广惠真人住世间。

《金瓶梅》改“似”为“如”,“魁罡”为“罡朱”,“歌”字删去,“碧眼……之境”改为“皓齿明眸,佩箓掌五雷之令”,改“骑凤往”为“存性到”,“抱琴游”为“出神游”,“静品鸾笙”为“静里朝元”,“住世间”为“降下方”。

另外,删去“正是”两字,在“都仙太史”前增“就是”两字。在《水浒传》中,这是对罗真人的仪表刻画。《金瓶梅》抄此来形容黄真人的仪表。                                                                                            

《周钧韬<金瓶梅>研究精选集》



文章作者单位:深圳市文联

本文获授权刊发 ,原文刊于《周钧韬<金瓶梅>研究精选集》,2015,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出版。转发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